黎均平
在未成年前,我有个诨名一直羞于启齿,借助这篇文章算是第一次公开。
小时候,因为生活艰苦,发育不良,我的个头老长不高。家族里有几个姐姐常拿我“开涮”,只要我一路过,她们就像见了“宝物”,兴奋地大声喊叫:“八矮子”,你个“矮打滚儿”,个子恁点儿高,将来哪门“讨”得到婆娘哦!叫我“八矮子”,是因为我出生在农历八月间。
大多数情况下,我会在姐姐们的哄笑中,如老鼠一般快速逃离。逗我,戏谑我,喊我“矮打滚儿”,成了姐姐们的一件“乐事”,但这恰恰成了我童年少年时期一件“伤心事”,甚至是块“心病”。说形象点,小学毕业前,我身高没有超过网络戏谑的“根号2”,初中毕业时身高比“根号2”也多不了多少。
“矮打滚儿”一词,留给我耿耿于怀的印记,也引致了我浓厚的兴趣和奋斗的动力。在汉语中,“矮”最早见于秦代小篆,本义是身材短,《说文解字》载 “矮,短人也”,后引申为低、不高的、等级地位低、卑下的等义。
现代汉语对“矮”的基本释义有三:一是身材短。如,矮个儿、个头儿不矮。二是高度小的。如,矮墙、矮凳儿。三是级别、地位低。如,他在学校里比我矮两级。在“矮打滚儿”这个具体语境中,取的是“身材短”的意思。
在我们川东,有这样一个谜语:妇科一半靠中医——打一字。这个谜语开始很让人费解,后来细细一悟,还真是有趣。你看,“妇科一半”,指“妇”字和“科”字的一半:女、禾。中医,“医”字中间是“矢”字。“妇科一半靠中医”,就是“禾”字和“女”字靠着“矢”字,就是“矮”字。谜底揭开了,“矮”还“矮”得比较有“文艺范儿”。
与“矮打滚儿”意蕴相近的词或词组主要有这么几个:矮矮儿、矮矬矬、矮打杵、矮冬瓜、矮哆哆、矮墩墩、矮趴趴、矮爬矮爬。但相比之下,还是“矮打滚儿”生动、形象、传神,有想象空间和韵动感。“矮打滚儿”,妙就妙在“矮”与“打滚儿”的结合上——身材矮重心低桩子稳,行动灵敏,善接地气,做起事来虎虎生风,若真打起滚儿来恐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这正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矮打滚儿”,本在贬义,但若突破歧视、傲慢、偏见,何尝不可贬词褒用,由语言软暴力到引发心理暗示、心理激励,进而再转化成为补短扬长、发奋图强的精神动力呢?
“受了刺激,倍加努力。”曾被“贬”为“矮打滚儿”的我,少时读书成绩一直优秀,一边发奋锻炼身体,一边发奋拼搏进取。后来,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身心都不矮。当然,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生活改善了,营养跟上了,都是重要原因。如今,“矮打滚儿”一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濒临灭绝的状态,只是在经历过困难年代的年纪较长者的记忆里存续着。
“人生是一面镜子,我们梦寐以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中辨认出自己。”我感谢生活的馈赠,感谢“矮打滚儿”的诨名,感谢我从中辨认出了自己。
“我的每一个诨名,都是我人生的重要财富和成长标记。”在心底,我反复对自己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