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
说 起摇号,多数时候会让人联想到买房。但最近多地政府的一番操作,让人们发现领钱也可以摇号。以南京为例,3月17日零点起,该市总额3.18亿元的消费券开始陆续摇号,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三轮摇号下来,将有67万人次抢得消费券。此后,不少地方都复制粘贴了这种操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1—2月份,很多产业经济数据出现大幅下滑。如今,复工复产正是进行时,2020年“摁”下了重启键。如何促进“消费回补”和行业振兴,成了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梳理各地公开报道,“真金白银”扶持是其中亮点。截至4月1日,已有包括南京、杭州、宁波、重庆、佛山、深圳、郑州在内的40个城市、区加入了发券潮,发放金额从千万元到亿元计。
大手笔的专项资金、包揽各个环节的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对疫情期间受挫的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仅文旅行业,广东给出了4亿元专项资金,三亚和济南分别是3亿元、1亿元。具体细节上,各地文旅企业普遍享受社保金缓缴、失业金及旅游保证金返还、房租减免。如四川省3月24日公布,设置150亿元“金融+文旅”专项信贷。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好转,和地方政府的给力扶持,复工复产正在稳步进行中。而受疫情打击严重的消费需求成为眼下亟需改善的问题,所以在复工复产的同时,还得“复吃复喝”“复买复卖”。一时间,全国各地发券的还真不少。
3月2日,济南突然宣布,向景区、旅行社、演艺场所、书店等文旅企业推出2000万元惠民消费券,拉动文旅消费。紧接着南京、北京、上海、杭州也相继官宣,上海5亿元面额的消费券已经令人咋舌,一天之后的3月26日,杭州随即宣布将向全体在杭人员发放16.8亿元,成为截至4月2日前的最强手笔。
不仅钱到位,而且给假期。浙江、江西及甘肃等地推行“周末2.5天假期”,引导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景区票价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下调、免单是普遍趋势。四川省4月2日公布112家景区,在本月内可免费游玩。与之配套的措施甚至还有住宿“买一送一”。如旅游胜地湖南凤凰县要求,在景区(点)开放后3个月内,县内11家酒店、113家宾馆与客栈、55家民宿,对游客实行住房“买1晚送1晚”优惠。
种种优惠、福利加持,让憋在家的不少人蠢蠢欲动。
你的螺蛳粉发货了吗?最近,不少买家反映,自己下单的螺蛳粉迟迟没发货,正是疑窦丛生时,一名手提20份螺蛳粉的广西小伙在视频中道出缘由:“广西发了亿元的螺蛳粉消费券,所以在广西本地,螺蛳粉也非常紧俏。”
截至3月31日,广西消费券覆盖商家近40万家,拉动消费超30亿元。豪掷16.8亿元的杭州,6天之内便带动消费9.49亿元;另据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3月18日至22日,南京消费券消费金额达942.93万元。
消费券犹如一针催化剂,以“四两拨千斤”之势点燃了广大居民的消费热情,因而成为近期国内多地拉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短期内,民众享受了大笔优惠,商家人气回血,政府促进市场回暖成效显著,发放消费券实现了三赢。
各地纷纷宣布发布消费券。
这也得益于各地区在发券时的诸多考量。
从行业看,发放对象有明显侧重。在疫情防控期间遭受较大冲击的餐饮、文娱、旅游行业,是各省市发放消费券的主要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40个发券的省市、区县中,超过一半的地区针对餐饮行业发放了消费券。对消费拉动力度较强的行业,如房地产、汽车,也有城市出台了相关措施。如广西桂林对2月24日至6月30日期间在桂林买房契税全额补贴,青岛市即墨区也出台了购房让利、购车奖补。
从人群看,不少地区兼顾了停业停工的低收入群体。如郑州市将消费券发放分为社会消费和红利型两类,前者是“老天下雨,人人有份”,后者只对低保、低收入、特困、优抚等四类救助对象发放;在南京市宣布的7大类消费券举措中,也含有困难群众消费券,目标对象包括城市低保边缘户、分散供养的孤儿及困境儿童等。
3月27日,商家在店门口摆放的可领取消费券的二维码。
在方式上,发放消费券的地域虽多,但绝大多数地区都借助了“云”技术,选择以电子券形式发放消费券,这主要基于一些支付平台覆盖面广,核销方便。这其中,支付宝、银联与微信是各地选择合作的主要平台。南京采用区块链技术,对消费券从預约发放到消费兑现,全过程的环节进行监管,能够做到每一笔消费全程的可回溯。
相比发放现金,限时限量的消费券更能拉动消费。然而,消费券的发放比现金的发放更考验政府执政的水平和工作的细致程度。从平台选择、发放范围、选择行业到票面设定,每一步都事关消费券使用的效果。
日前,一名网友发文质疑,广西有关部门在分发消费券时,所涉消费场景均是通过阿里巴巴系的一些平台来分发,可能涉嫌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杭州,杭州人想要使用消费券,就只能通过支付宝,否则就与这波优惠红利毫无关系。“以前只知买房要摇号,没想到领消费券也要摇。”
南京一市民吐槽,该市于3月13日官宣发放3.18亿元消费券,然而其中餐饮、体育、图书、信息等四类消费券都采用网上摇号的方式,能不能领到消费券得靠运气,不仅难以实现精准投放,还可能会侵蚀消费券的公平性。还有市民称,有的消费券必须到指定商店使用,“我拿着优惠券,去景区吃了碗八十元的面”。
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陈荣凯表示,“参与消费券的机会要公平公开,有些地方如果锁定一个平台,排他性地发放消费券,事实上排斥了其他扩大消费的渠道,有失公允。政府在选择发放渠道时,应该充分考虑多场景多渠道,可比较可审核”。
如此,要保障准入公平,发放通用的消费券应不限定平台。如深圳罗湖区的消费券发放与微信及支付宝等都进行了合作,既保障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也让各大平台互相竞争,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升级,这比指定单一平台更能兼顾实惠和公平。
归根结底,政府以消费券直接刺激消费需求,只是“非常时期”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政策手段,它必须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有效发挥其普惠性红利。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消费券虽在短期内可以带动消费增长、提振消费信心,但其发放对象、期限、数额,都决定了效果只能短期“止痛”,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仍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