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新式叩击对婴幼儿肺炎排痰效果观察

2020-05-25 08:04郑洁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式胸部体位

郑洁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研究表示,婴幼儿肺炎的胸内压直接决定了死亡风险[1]。胸内压与患儿肺内感染、痰液堵塞情况直接相关。由于婴幼儿黏膜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纤毛运动能力弱,清除能力差,容易造成痰液堵塞呼吸道,或者引发感染,造成肺内压变化[2]。临床多以超声雾化治疗结合叩背吸痰或者体位引流为主。叩击排痰属于非损伤性物理治疗手段,常规叩击多以叩背为主,距离患儿胸廓较远,胸部有效叩击范围较小[3]。研究认为,胸部叩击更有助于提高排痰效果[4]。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明确胸部新式叩击方式用于婴幼儿肺炎的排痰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婴幼儿肺炎患儿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0~3岁;肺炎伴咳喘急性期患儿;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观察组患儿中男50例,女23例;年龄0~3岁,平均(1.48±0.26)岁;对照组男51例,女22例;年龄0~3岁,平均(1.49±0.22)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均经常规婴幼儿肺炎治疗,予以抗炎、定喘、化痰药物、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叩背排痰,于雾化吸入间歇期进行,患儿取臀高头低俯卧位,臀部抬高15°~20°,在患儿头部放置一个2~4 cm高的小枕垫,面侧向操作者。操作者单手并拢呈杯状,取自下而上顺序叩击患儿的腰背部、背部正中、肩背部,3掌为1次,频率为20~30次/min,双侧背部各5 min。叩击过程中避免叩击脊柱及肾脏区域,叩背后常规痰液引流(取头低体俯卧位对患儿进行痰液引流),每天2次,持续治疗3 d。

1.2.2 观察组 采用新式胸部叩击排痰,于雾化吸入的间歇期进行,患儿背向操作者,取侧卧位,护理人员单手环抱患儿,另一只手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成空心状,采用手腕部的力量在患儿胸廓部自下向上有节奏地叩击,避开胸骨及锁骨,力度舒缓但要达到皮肤轻微发红程度,先叩击疾病严重一侧胸部,再换另一侧,每次叩击2 min,间隔30 s,每个部位叩击7次,叩击频率:新生儿每秒2次、12个月以内婴幼儿每分钟120~140次、12个月及以上患儿每分钟140~180次。叩击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体位引流垫(30 cm×20 cm×10 cm),在重力原理指引下指导改变患儿体位,以有利于患儿肺部痰液及分泌物自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迅速引流,具体方式为取患儿肺部听诊痰鸣音最明显处,采用舒适体位,新生儿采取俯卧位,头部放引流垫并偏向一侧,婴儿采取侧卧位,幼儿采取坐位及头低脚高位,保持体位引流的持续时间10~20 min,主要取决于痰量及黏稠度,体位引流每天2~3次,每次在哺乳或饮食前进行,降低吸入痰液风险,患儿痰液排出后再次对患儿肺部进行听诊,每天2次,持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1.3.1 排痰效果 依据我国4级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进行评价,痊愈即进行排痰后患儿呼吸道无异常分泌物,无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无排痰障碍;显效即呼吸道存在少量异常分泌物,轻微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存在轻微排痰障碍;进步即较治疗前分泌物有所减少,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所缓解,存在中度排痰障碍;无效即呼吸道分泌物不变或有所增加,痰液黏稠度增加。

1.3.2 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1)有效排痰时间。入组至痰液能够正常咳出时间。(2)喘憋缓解时间。自入组至患儿喘憋症状基本缓解时间。(3)痰鸣音消失时间。自患儿入组至听诊患儿肺部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时间。(4)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自入组至听诊患儿肺部无肺部啰音时间。(5)体温正常时间。自入组至患儿体温恢复到能够在24 h内持续处于正常水平时间。(6)患儿治疗3 d内的排痰量。采用带刻度一次性口杯收集患儿排出的痰液,统计入组3 d内的排痰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有效排痰时间、喘憋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3 d内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注:1)为u值,2)为t值。

3 讨 论

婴幼儿肺炎患儿受支气管腔狭窄影响,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肺泡数量少,含气量低,一旦发生肺部或呼吸道感染,就会引发支气管高敏状态,出现喘鸣、呼吸阻塞、通气障碍、甚至喘憋症状[5]。婴幼儿肺炎护理中的主要方向是通畅患儿呼吸道,缓解咳嗽、咳痰、喘息、喘憋的临床症状[6-8]。其中,婴幼儿肺炎的呼吸道中存在的痰液量及排痰效果是最主要预后影响指标[9]。常规护理中主要通过药物干预、雾化治疗及叩背排痰,临床工作中存在部分患儿的排痰效果不理想,继发感染情况,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新式胸部叩击应用于婴幼儿肺炎的急性发作期,护理人员操作时紧贴患儿胸壁,在婴儿呼气时,上肢和肩部肌肉会有节奏紧缩,促进手掌震动,患儿分泌物排出明显。胸部新式叩击是建立在常规背部叩击基础上的新型适用于婴幼儿的临床排痰叩击方式,单手操作时能够更加协调患儿的胸廓运动,促进患儿的胸内压改变,促进患儿气管内分泌物及黏液顺利排出[10]。在胸壁叩击后应用改良的体位引流,更有助于患儿咳嗽及痰液的自行咳出,患儿听诊时的肺部病理性杂音消失更为明显[11]。通过多角度调整患儿痰液引流体位,逐渐将患儿体内存在的痰液自小支气管转移到大支气管,然后逐渐引流至口腔继而咳出,既能够促进痰液咳出,又不至于堵塞呼吸道,患儿的依从性更高,痰液咳出更为迅速彻底[12]。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胸部新式叩击用于婴幼儿肺炎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疗效。因为胸部新式叩击通过配合患儿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叩击及引流方式,达到促进体内痰液迅速排除,改善患儿胸内压,减低感染风险,继而临床疗效改善更为迅速[13]。同时,观察组患儿有效排痰时间、喘憋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胸部新式叩击用于婴幼儿肺炎有助于促进患儿排痰、缓解喘憋、促进痰鸣音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更快,这一研究结果与王士娥等的研究结果相似[1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更为迅速,表明胸部新式叩击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而观察组患儿3 d内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于婴幼儿肺炎患儿的排痰量在发病3 d内处于排痰的急性期,直接决定了患儿的预后效果,因此,本研究统计3 d内的排痰量可知,胸部新式叩击的排痰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胸部新式叩击用于婴幼儿肺炎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疗效,促进患儿有效排痰,临床症状改善更为迅速,患儿早期排痰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新式胸部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耦合华服与新式中装之门襟设计创新探究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新式茶饮”,你爱了吗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