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 冯燕 马丽娟
慢性鼻窦炎属于鼻窦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为多个鼻窦受累,导致呼吸道阻塞,甚至引发颅、眼、肺部并发症[1]。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鼻窦黏膜等位置且突出黏膜表面的一类增生组织团,多表现为鼻分泌物增多,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面部疼痛、肿胀,对嗅觉功能具有一定影响[2]。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以鼻内镜手术为主,能有效清除鼻窦病变、保留功能,但患者术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张蓓研究显示[3],鼻内镜术后第1,3,7天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6.67%、77.33%、65.33%,睡眠质量与机体免疫力、抵抗力具有一定相关性,术后睡眠障碍严重威胁到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4]。本研究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患者70例,纳入标准:经鼻腔检查、鼻内镜检查确诊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且符合择期鼻内镜术治疗标准;术前无睡眠障碍,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患者与家属均知晓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精神障碍性疾病;伴有鼻咽喉等部位恶性肿瘤;伴有睡眠障碍史;因故中途退出研究。其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45岁42例,≥45岁28例。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血压12例,无基础疾病50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持续口鼻分泌物等,并评价术后焦虑、抑郁及疼痛状况,了解其呼吸方式改变及睡眠环境改变适应情况。
1.2.1 睡眠质量评价 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术后睡眠质量[5],量表共有7个因子,包括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失眠效率、睡眠紊乱、睡眠药物使用、白天功能紊乱等,因子评价采取4级评分法,对应分值0~3分,总分0~21分。术后第3天,护理人员发放PSQI量表,介绍量表结构、条目,说明自评方法及注意事项,而后指导自评,并现场回收、统计评分,PSQI总分≥7分表明存在睡眠障碍,且评分越高表明睡眠障碍越明显。
1.2.2 术后疼痛评估 术后第3天,护理人员采用VAS疼痛评分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状况[6],发放划有10 cm长横线的纸片,标有0~10共11个数字,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在横线上划记号:0表示无痛感;1~3表示轻微可忍受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睡眠受到影响,但可忍受;7~9表示重度疼痛,饮食、睡眠均受影响;10表示剧烈疼痛。评价完成后,护理人员现场回收卡片,并统计评分。
1.2.3 焦虑、抑郁评价 术后第3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抑郁情绪[7],SAS,SDS量表各有20个条目,采取1~4分4级评分法,总粗分20~80分,标准分=1.25×粗分。SAS临界值50分,SDS临界值53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越严重。自评结束后,护理人员现场回收自评量表,统计焦虑或抑郁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1 导致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 经PSQI评价得到,PSQI<7分47例,PSQI≥7分23例。其中7~14分17例,15~21分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有焦虑、抑郁、疼痛、呼吸方式改变不适、睡眠环境改变不适(P<0.05),见表1。
表1 导致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例)
2.2 变量赋值表(表2)
表2 变量赋值说明
2.3 导致患者术后睡眠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有焦虑评分≥50分、抑郁评分≥53分、疼痛评分≥4分、呼吸方式改变不适、睡眠环境改变不适(P<0.05),见表3。
表3 术后睡眠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 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评分≥50分、抑郁评分≥53分、疼痛评分≥4分、呼吸方式改变不适、睡眠环境改变不适为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P<0.05)。研究显示,焦虑评分≥50分、抑郁评分≥53分为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且评分越高术后睡眠障碍越严重;鼻内镜术易造成应激反应,加之患者对手术治疗、疾病知识、术后康复知识缺乏了解,对术区感染、术后并发症存在焦虑或恐惧心理,致使其思想负担严重、负性情绪加剧,睡眠质量受到影响[8]。疼痛评分≥4分为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且疼痛越剧烈术后睡眠障碍越严重;鼻窦、鼻腔属于特殊解剖部位,术后鼻腔填塞,同时,因术区炎性因子释放,术后多伴有肿胀、疼痛症状,导致其难以入睡,进而出现睡眠障碍[9]。呼吸方式改变不适、睡眠环境改变不适属于术后障碍影响因素;鼻内镜术后多采取鼻腔填塞,多伴有肿胀疼痛,经鼻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改为经口呼吸,如术前缺乏经口呼吸训练,则多存在经口呼吸不适,睡眠质量显著下降[10]。
3.2 术后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3.2.1 术后疼痛管控 术后当天,采用10%氯化钠局部间隙性冷敷,以增大疼痛阈值,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术后第3天起,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状况,如评分≥4分,则实施穴位按摩止痛,选取合谷穴、迎香穴、风池穴,基于点、按、压3种手法对所选穴位实施按摩,根据患者感受反馈调节按压力度,以产生酸、麻感为佳,每天2~4次,每次每穴位按摩1~2 min[11];选取颈背部天宗穴、风府穴等穴位,基于推、按、揉等手法实施推拿,并以按、揉、弹、拨手法对鼻周肌肉实施推拿,保持均匀施力,逐渐、适度增大力度,每天2次,每次10~20 min[12]。
3.2.2 经口呼吸训练 术前1~3 d,护理人员通过演示模拟教学法指导患者经口呼吸技巧,用2~4个脱脂棉球填塞鼻腔,根据鼻腔通气状况调节填塞松紧度,而后经口呼、吸气,并根据口、鼻、咽喉部位黏膜干燥状况,适时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每天练习2~3次,每次0.5~1 h,并逐渐延长训练时间[13]。
3.2.3 正念减压训练 术后第1天起,指导患者开展正念减压训练。静心练习:护理人员基于思维导图教学法向其介绍正念减压治疗理论及效果,指导开展静心练习,每天20~40 min;正念呼吸: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患者放松身体,根据指令调整呼吸节奏,保持注意力集中,细心感受呼吸变化,课后自行练习,每天10~20 min;正念冥想:护理人员基于情景模拟演示法说明正念冥想实施办法,即取莲花座,闭目配合正念呼吸,逐渐放空身心,保持无思考意识状态,每天20 min;正念步行训练:引导患者闭目慢速步行,认真感受身体与地面的接触,根据步行速度、跨步大小协调身体部位,每天20 min。身体扫描:取静卧位,根据护理人员指令认真体会相应部位感受,逐渐适应身体不适,每天30 min[14]。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镜术后患者因负性心理、疼痛干扰、呼吸方式改变不适、睡眠环境改变不适而出现睡眠障碍,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心理调节、疼痛控制,促进其尽快适应呼吸方式变化、睡眠环境变化,以改善术后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