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声珠 冯秋妹 黄育玲 余赛男 陈月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指于特定时期对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加以采集并行体外保存/特殊处理后,在其接受高剂量化疗/放疗后再加以回输,以发挥促造血恢复/重建的作用[1],具备疗效确切且快速恢复的效应[2-4],但患者常会于移植期间受多种类型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与护理问题的困扰,如疼痛恶心、疲乏失眠、腹泻呕吐等[5],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颇大[6],以何种护理模式缓解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身心不适侵袭伤害度、维护其生存质量至关重要。适时护理推送模式是以护理对象人体生物节律、病种发生进展转归规律、治疗方案起效机制与副反应特点三者间的相关性为依据,合理择取最佳时间推送出身心护理与给药监测等护理,以期最大化发挥治疗效应而最大化负面影响患者身心状态,已在多个急慢性病种中获得积极应用效果[7-9]。本研究采用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实施前2018年1—10月的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将实施后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我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43例为试验组,纳入标准:入层流病室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年龄在16~60岁,认知沟通阅读理解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合作者,语言沟通障碍者。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平均(50.48±9.62)岁;淋巴癌19例,多发性骨髓癌24例。试验组男23例,女20例;平均(50.79±9.44)岁;淋巴癌18例,多发性骨髓癌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常规护理,具体为:生命体征监测时间点按常规模式设置为6∶00,10∶00,14∶00,18∶00,白班9:00上班后进行BEAC预处理方案/MEL预处理方案中首组化疗用药后遵医嘱持续给药,提供定时巡视护理服务,心理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由白班责任护士于其工作时间段内自由不定时实施,在完成相应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对患方疑问给予答疑解惑,发现情绪异常者施加心理安抚。
1.2.2 试验组 接受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干预,具体措施为:在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时间基础上新增两次监测,时间分别选择在2∶00与22∶00,白班责任护士于9∶00—11∶00时段开展心理护理服务,中班护理人员于患者晚饭后大致在18∶00时进行BEAC预处理方案/MEL预处理方案首组化疗用药后遵医嘱持续给药,健康教育选择9∶00—10∶00时间段,并于此基础之上,于每个生命指征监测/化验值检查的变化点时提供相对应的个体化健康指导。保障措施:按照研究方案,中夜班护理工作量将较常规护理模式有所增加,为确保安全与研究方案落实度,适当减少白班人员,将其补充至中夜班,将常规的单人式中夜班制改为双人式中夜班制。
1.3 评价方法 (1)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9]对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行负性情绪测评,抑郁、焦虑阳性值标准分别为大于53分与大于50分,分值愈高,提示焦虑、抑郁愈加严重。(2)比较两组移植期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恶心、食欲下降、便秘、呕吐、腹泻等。(3)自行设计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护理满意度问卷,征询患者对其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时机、内容、量次、效果等的满意度,分值为0~10分,分值愈高提示该自体干细胞移植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愈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干预后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1 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可明显改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困扰情绪 层流病室要求无陪护理,患者入住后亲情分离与家庭支持缺失,置身于封闭冰冷环境中,再加之对移植治疗效果的担忧,焦虑抑郁心绪在所难免,可能对移植治疗的顺利启动与推进形成不利影响。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在其班次内自主随意选择时间段进行,但研究者发现[10-11],人体对心理干预的接受度具有时间差异性,在每日人体精神活性较高的3个时间段(9∶00—11∶00,16∶00—17∶00,19∶00—21∶00)中,人体普遍处于欣快状态,乐于与人交流接近,回答与提出问题的意愿亦相对较高,故于上述三个时段行心理症结的发现、情绪的疏解等心理护理活动,更易于打开患者心扉,获取准确的心理困扰判断,提高心理支持的接受度,从而赢得更佳的心理支持效应。本研究以此为据,结合层流室护理工作时间特点,将心理护理时段安排于9∶00—11∶00这个易于取得良好心理护理效果的时段进行,再加上化疗给药时间向中夜班的调整,使白班护理人员用于心理护理推送的时间与精力均更为充沛,从而获得了明显效果。表1显示,试验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3.2 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可明显降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消化道并发症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因形式多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而深受身心痛苦困扰,而消化道不良反应多来自于化疗给药,人体胃肠道上皮的DNA合成活动高峰期大致处于7∶00左右,依据适时护理推送要求,在安排给药时间时,宜综合考虑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时间推移性节律变化特点,将给药护理推送时间设置于最大化发挥药效而又最小化遭受副反应困扰的时段[12]。本研究合理化地将给药时间加以调整,由原白班给药改为中夜班给药,特别选择于患者晚餐后实施化疗,以便最大化减轻不良反应对用药者进食的影响度,取得了明显降低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表2显示,试验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干预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陈静等[13]研究结果一致。
3.3 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可明显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护理满意度 常规护理模式中,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的供给均无固定时间,由责任护士据其实时护理任务完成情况自主随意进行,如果健康教育时间恰好选择于餐后时段,则患者处于精神不振欲睡状态,则不但无法获得预期教育效果,而且可能招致患者反感,认为护理服务不合时宜;如果心理支持时间选择于患者一天内情绪低落的自然时段内,则不但难以起效,甚至可能因于此时段谈论敏感心理话题而触动患者脆弱情绪,更加剧心境恶劣度,适得其反。常规的四点式生命指征监测,存在移植期异常情况如发热等的漏检可能性,于9∶00启动化疗给药活动,整个给药期可能覆盖中餐晚餐进餐时间点,对患者消化道刺激明显。本研究采用适时护理推送模式,充分考量各类护理活动在推送时间上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效规避了常规护理存在的时间供给缺陷,突破了常规护理在护理活动推送时间安排上的局限性,确保心理疏解、健康教育、化疗给药等护理活动于最适宜的时间段加以推送,尽最大可能提高心理疏解与健康教育效果,在确保化疗用药疗效的同时尽量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可能性,维护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的身心舒适度,满足了其教育需求,故而赢得了该类患者高度满意。表3显示,试验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评定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