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信息技术与德育的创新融合

2020-05-23 22:51顾红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9期
关键词:德育创新信息技术

顾红

摘 要:成功的教育应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坚持创新课堂、育人为本,加强中学生品德教育,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责任。加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道德教育的高效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刻不容缓。

关键词:创新;信息技术;德育

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独特优势,它摆脱了思想品德课的说教模式,寓教于趣中实现了对学生品德教育的目标。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德育方面的探索。

例1.谈谈“信息的甄别”一课与网络道德教育

实例切入:

信息一:您好!您已成为×××节目的幸运观众,荣获78000元和手机一台,请打开网址×××,验取号8168。

信息二:某地观音寺的塔倒塌了,只有放鞭炮、给小孩吃黄桃罐头才能保护家里的孩子,否则神将收童男童女。

经常上网的同学对上述两条信息一定非常熟悉。 “信息一”致数百人钱财被骗,“信息二”则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教师讲清楚信息甄别的五种方法,即“信息来源、实践认证、多渠道获取信息、向权威机构核实、根据一定的经验辨别”,之后,学生对上述信息真伪的辨别没有难度。本课的难点完全可以定位于道德教育。

德育渗透:

我们在信息的海洋中游泳,或许水性不好,甄别信息的方法就是我们的救生圈。数不胜数的真假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纷繁杂乱,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致使我们常走在真与假的边缘,很容易被迷惑。尤其是假消息那么诱人,如果我们把 “陷阱”当成了“馅饼”,也许将会掉入无底的深渊。受网络信息影响和谣传不良信息导致的违法犯罪比比皆是。由此可见,网络道德的缺失是多么可怕……

该部分教学充分發挥双主体的方式:学生畅谈网络信息影响的切身体会,畅谈对各种网络行为的认识。教师可将现实生活中的正反案例融入教学,如世界末日、抢盐风潮、蛆橘事件、皮革奶粉……

德育目标:

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帮助学生明断是非,提高分析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对网络谣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在面对各种不确定信息时,要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对于无法确定其为事实的信息做到不轻信、不传播,一旦确认其是虚假信息要及时向网络运营商或者有关部门举报。真正做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例2.“电子杂志制作”一课与中学生感恩教育

课堂构思:

本课时是WPS教学的部分内容,基本教学思路是采取“课内策划、课后创作”的方式完成一本电子杂志的编辑。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熟练掌握WPS各种操作技巧,二是将本课内容深化为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作品要求:

1.杂志名称:我爱我家。

2.扉页文章:《妈妈的价格》简介。 (现场阅读)

3.文章从网上下载,以感恩为主题选择材料,可以相互交流。

4.文章中要求插入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不同时期的照片。

5.卷尾文章:感恩爸妈。(鼓励自创)

情感渲染:

父母儿女心,天下第一情。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花费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有些人总是不断地报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无事生非,横加指责,甚至直接与父母顶撞,不注重父母的感受;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些人连自己父母在哪工作都不知道;有些人更不像话,甚至瞧不起自己父母!想想看,父母是最能倾注一切来帮助你的人,是最能耐心听你哭诉的人,是最能毫不犹豫原谅你的人,是最能衷心为你庆祝、与你分享喜悦的人。我们永远欠父母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欠一杯暖意浓浓的热茶,欠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欠一个灿烂甜美的微笑……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悟,感恩是对生存状况的释然。谁在感恩中学习,谁就会倍添动力,谁在感恩中生活,谁就会真正快乐。不要等一切都来不及时再去懊悔自责,要学会担当。感恩父母,善待他人。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和下节课的评讲,利用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大家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让大家懂得爱父母、爱他人,要多一分理解与宽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勤奋学习和团结互助的美德。

坚持创新课堂、育人为本,加强中学生品德教育,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责任。当然,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探索这种整合的方法和思路,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个契机,利用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多途径渗透,多角度摸索,学生品德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左明章,许雄.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德育创新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