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效果探究

2020-05-23 14:16向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7期
关键词:护理专业一体化教学中职

【摘 要】一直以来,医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直接体现了各国医疗水平的高低。而作为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综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能力是中职水平护生获得企业和患者认可的重要前提,体现着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院校护生的学习成效。随着我国中职教育中一体化教学法的广泛运用,为学生的专业教学提供了新途径,從而促进我国各个地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应对策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中职;护理专业

前言:

所谓一体化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指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要求和学习兴趣设定教学内容,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则在实施教学的工作原则和背景下将其分为各个相关的知识模块。一体化教学不是一来就有的,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这就说明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介绍一些与职业相关的岗位背景和工作场景。通过情景创设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工作能力。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快适应本专业的实际需要;护理专业学习也能引导学生在岗位任职期间不断成长进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一、中职院校学生模块化学习的现状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但目前根据多项数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仍较低。大量数据还显示70%的学生面对患者易退缩,缺乏实际操作和沟通的勇气。不仅如此,在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延续在普通初中的学习方式,对实际操作缺少主动性,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在实际的操作中易出现失误,甚至出现患者护理部位弄错等低级错误。在学校或班级举行的一些实践活动,愿意主动操作展现自己的较少。尽管很多老师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强制性要求,但能够在实训环境中从容随机应对的学生较少。因此,教育者应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发挥为人师表的带头作用,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中职护理专业一体化教学专业性的不断提升【1】。

此外,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与国民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技术、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场景、顺利进入工作状态也是当前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而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已无法满足企业对护生的实际需求。造成这一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本上的护理基础知识和教学场景,结合实际案例来展开实地教学训练,例如:以某种场景中某种疾病的患者为主体,开展整体护理,分步进行单项护理操作的学习和练习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医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2】。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对策略

(一)前任务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中职院校学生全面成长与全面发展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基于任务指导下的护理专业教学教学,应根据学生实际存在问题及专业标准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从而帮助学生在完成整体人物护理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前任务教学阶段,主要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与发布学生任务的准备阶段。以护理专业教学的换药护理为例,教师应跟据换药护理工作的难度,对不同角色扮演者分配不同难度任务,例如不同场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健康问题的患者等。为了使学生对换药护理操作的精准掌握,教师可针对以往出现的任务与工作经验对这些设置专门任务点。在任务引导下,学生便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护理专业教学的专业性与准确性【3】。

(二)前期阶段

前期阶段又称任务阶段,是基于一体化教学法下中职院校学生护理专业教学的核心阶段。因此,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分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以提高学生迅速反应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一体化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应让学生组成小组或同桌两两合作的形式对需完成的任务仔细探讨并制定针对性方案;最后,教师作为护理专业教学的参与者之一,应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与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或补充,从而促进护理专业教学教学效果质的飞跃。同时,基于前文的换药护理工作演练,教师也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醒学生面对不同类型患者的表达方式、健康宣教、操作注意事项的不同,这也是培养学生应对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4】。

(三)后期阶段

后期阶段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基于一体化教学法下的中职院校学生护理专业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因此,在护理专业教学评级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需求与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5】。例如:让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互评或自评,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一体化教学模式;再如通过护理专业教学老师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评价结合,采取不同的侧重点与评价标准,从而使得基于一体化教学法下的护理专业教学教学更加全面化、灵活化【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法已发展成为中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手段。因此,中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师在护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中职院校的学生一体化教学模式现状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坚持以解决真实的任务问题为工作原则,根据学生未来不同工作背景定时发布任务,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燕斐,金哨. 中职护理专业实理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探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8):103-104.

[2]蒋桂梅,林芳. 中职卫校护理技术实训课程应用赛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v.27(12):179-181.

[3]叶宝风.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的中职《护理学基础》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J]. 职业,2019.

[4]苏婵. 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中职护理学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调研[J]. 广西教育,2020,No.1146(18):18-20.

[5]庞广强.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9):120-121.

[6]齐杰. 一体化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293+295.

作者简介:

向琳(1982.11)女,土家族,重庆市人,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现代职业技师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社区护理,健康管理。

(作者单位:重庆现代职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护理专业一体化教学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