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0-05-23 14:17易志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6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

【摘 要】龙舟竞渡是家喻户晓的民俗体育活动,也是有着广泛群众参与基础的民间娱乐活动。本研究以龙舟竞渡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为研究对象,对龙舟竞渡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的学理体系进行系统深入探讨;并从完善龙舟竞渡赛事供给机制、大力开发龙舟竞渡文化品牌、创新龙舟竞渡产业发展模式、倡导龙舟竞渡活动广泛开展四个方面提出龙舟竞渡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龙舟竞渡;民俗体育;赛事供给;村落共同体意识

引言

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明确方向、进行部署。乡村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村落共同体,村落共同体的消解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乡村的衰败,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而如何重建新型的村落共同体就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村落共同体意识是建设村落共同体的前提基础,由此,前瞻性地探讨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这一研究就显得别具意义。

1 文献综述

在国外,“共同体”一词最初来源于德国学者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地缘关系上的,其中的人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和风俗而亲密互动、相互信任的关系,正如滕尼斯所言,其实就是“不言而喻”的一种共同理解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共鸣,这是最初村落共同体意识起源的雏形[1]。瑞典的罗森伯格也提出过出类似于共同体的概念即“温馨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人们可以期待同情与帮助,但其行为逻辑不受任何经济成本利益的影响[2]。虽然二者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对“共同体”的界定却大同小异。而村落共同体则是家庭共同体过渡到邻人共同体,再由邻人共同体发展转化的产物。村落共同体意识的出现则是村落共同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德国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韦伯曾提出过种族共同信念的形成,认为胡须、发型、服装等其他可以眼见的差异,会引发同类之间的共同意识,从而走向共同体化[3]。种族共同信念是主观上认定的一种信念,与是否拥有共同血缘无关,这一信念对共同体的形成十分重要,这与村落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具有相同之处。国外学者有关共同体和共同信念的研究对于本课题的开展既有理论支撑的价值,又具有方法指导的意义。

在国内,朱启彬认为,我国乡村中村落共同体日渐衰微,致使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困境,通过网络社会与实体社会的相互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村落外出村民与留守村民之间的城乡联动、基层政府与村民之间的上下联动,营造出新型的村落共同体,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4]。唐娜认为,只要村落共同体的自组织、自治理的机制尚未打破,那么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仍旧是居于主动位置,从而维持长期秩序,通过民间传统的实践,维护和强化村落共同体,可作为民族村寨保护工作的新的思路和着力点[5]。田鹏认为,社会空间的集约化转型导致了传统村落共同体在社会边界、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等多重维度的消解,具体表现为地域边界、地域生活和地域功能不同程度消解[6]。曹军锋指出,村落共同体重建的关键在于突破村落共同体经济基础脆弱、成员基础分化、文化基础式微、组织基础弱化等多维困境,并提出从发展乡村的支柱性产业共同体、培育乡土的人才共同体、激活村落的文化共同体、强化乡村的组织共同体等方面重建村落共同体的思路[7]。综观上述研究,村落共同体研究的基础理论逐步完善,尤其是学者们前期针对如何打造村落共同体展开的系统深入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夯实了理论基础与前提条件。然而,通过对文献的仔细研读发现,现有研究局限于村落共同体建设研究的应然抽象中,村落共同体意识是打造村落共同体的前提基础与核心手段,这一研究目前尚未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此外,通过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建设村落共同体需要具体的项目载体来实现,而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分析层面,缺乏具体的工具载体。

2 龙舟竞渡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

2.1 村落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阐述

“共同体”的概念最早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代表作《共同体与社会》中。他区分了“共同体”与“社会”两个概念,滕尼斯指出“共同体”是基于自然意志而结合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具有归属感的小规模群体;“社会”则是基于理性意志而结成的由契约关系和利益相结合的社会组合[8]。在马克思主义辞典中,意识一词则被认为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在前人学者的引领之下,中国学者发现,传统中国千千万万的村落正是共同体的写照,村落是生产性的、是以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地域共同体,是以传统家族主导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还是乡土社会的文化观念、民间信仰组成的文化共同体。兼有滕尼斯所述的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这三种共同体的特征。村落共同体意识应是村落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实践,村落共同体应具备统合经济、政治与文化等于一体的共同体机能。

2.2 龙舟竞渡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

龙舟竞渡作为一项以龙舟为工具的水上运动[9]。龙舟竞渡发展至今经久不衰,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为人们所喜爱,并成为一股极具观赏价值,凝聚华夏人民的内聚力量。龙舟竞渡与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龙舟竞渡是以运动为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教育过程,是一项群体性强、规模大的民俗体育活动,其本质就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龙舟竞渡的教育功能为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奠定思想基础。第二,龙舟竞渡在其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洗礼被赋予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优秀文化内涵,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已成了人们广为喜爱的竞渡活动,在生产、生活、娛乐及生理、心理等方面不断给予民众需求,龙舟竞渡的文化传承功能为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指引价值取向。第三,龙舟竞渡“以舟为题,借舟发挥,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方向,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的开发与体育经济的发展,为体育文化旅游业的打造提供了资源,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和龙舟竞渡的良性互动与发展,龙舟竞渡的经济建设功能为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条件。第四,龙舟竞渡及其文化是“黏合剂”,它与我国的民族精神相结合形成“纽带”,将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繁荣紧密融合,统一了广大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和社会各群体的精神追求,并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龙舟竞渡的社会整合功能为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提供社会保障。

3 龙舟竞渡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

3.1 完善龙舟竞渡赛事供给机制

龙舟竞渡赛事的供给是龙舟竞渡赛事传承与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要拓展龙舟竞渡赛事的长度和宽度。在现有龙舟竞渡赛事及相关活动的基础上,应引导地方政府、民间社会力量等进一步增加以各类主题为基础的特色龙舟竞渡赛事;积极推动龙舟竞渡赛事活动与等其它运动项目的融合,不断丰富赛事供给层次。另一方面,要打造形式多样化的基础性赛事。地方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将等基础性赛事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充分吸引各类群体参加龙舟竞渡赛事,赛事的供给可充分发挥区域性辐射和带动作用。

3.2 大力开发龙舟竞渡文化品牌

树立地方体育文化的品牌意识,借助地方的其他经济文化活动发展龙舟文化活动。以汨罗龙舟竞渡为例,新时代下,以汨罗举行多次的国际龙舟赛为契机,湖南汨罗业已有“龙舟之乡”之称,龙舟竞渡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考虑传统载体的活态文化,进而摒弃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龙舟竞渡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应充分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强对传统龙舟竞渡的引导,使其在“现代转型”中继承传统文化特性,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可以从地方的其他经济文化活动发展龙舟竞渡,如汨罗市在屈子文化园举行的2019“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暨第十五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将民间龙舟赛、原创音乐剧《屈原》、端午习俗图文展、非遗表演秀、端午国风市集等系列活动向各地游客呈现一场原汁原味的民俗盛宴,不仅满足了当地群众的视觉需求,更是扩大了龙舟文化品牌的影响。

3.3 创新龙舟竞渡产业发展模式

在体育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服务供给社会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龙舟竞渡赛事产业发展的必要途径。第一,在现有自身或委托地方国有企业运营模式基础上,建议给与运营方合理的财政补贴,明确补贴的数额、方式、时限等,同时建立对运营方的全面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赛事满意度、影响力以及社会经济效应,还应对运营方在赛事宣传推广、赛事服务创新、商务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能力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第二,现有公开招标运营模式基础上,适当延长赛事运营方与委托方合作期限,在法律层面明确社会资本的权力和义务,让其有充分时间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地方政府在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同时也可借助外部社会资本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降低成本。第三,可考虑借鉴武汉马拉松运营模式,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运营公司(地方政府控股),在法律层面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将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目标与社会资本运营目标密切捆绑,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最终实现双赢效果,举办3年的武汉马拉松就已成为中国田协金标赛事、国际田联铜标赛事便是最好例证。

3.4 倡导龙舟竞渡活动广泛开展

保留龙舟竞渡的群众性是龙舟发展的有效动力。龙舟竞渡要向社会民众普及并深化,这既是推动龙舟文化传承,也是丰富龙舟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推动龙舟竞渡在人民群众之间的共享共建才能保证在传承过程中的所代表的精神品質,如爱国爱民、齐心拼搏、团结一致。在竞赛组织、竞赛形式、龙舟制作等方面尽量满足选手和观众的参与需求,扩大群众基础,保留龙舟竞渡受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如敲锣打鼓助威,加油呐喊。传统龙舟和竞技龙舟的参与者包括农民、学生、职工以及龙舟爱好者,为保证现有主体数量的扩大,以赛事调动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农民、职工、爱好者参与到龙舟竞渡竞标赛、邀请赛等。借助深厚的群众基础,依靠群众口耳相传的龙舟竞渡,势必会使龙舟竞渡走向繁荣与复兴。

4 结语

龙舟竞渡是我国重要的民俗体育活动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民间性,是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完美的结合体。本研究对龙舟竞渡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的学理体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并将龙舟竞渡铸牢村落共同体意识从完善龙舟竞渡赛事供给机制、大力开发龙舟竞渡文化品牌、创新龙舟竞渡产业发展模式、倡导龙舟竞渡活动广泛开展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参考文献:

[1][8]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53.

[2]王凤梅,王志霞.凝聚与认同:民间信仰在村落共同体意识建构中的功能——基于对临沂大裕村送火神民俗仪式的考察[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1):151-156+160.[3]罗青.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杂居乡村共同体构建——基于怒江州片马镇的考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01):105-113.

[4]朱启彬.“互联网+”背景下的村落共同体重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21):72-75.

[5]唐娜.民族民间传统实践与村落共同体的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05):69-72.

[6]田鹏.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村落共同体消解及地域共同体重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3):27-34.

[7]曹军锋.乡村振兴与村落共同体重建[J].甘肃社会科学,2020(01):68-74.

[9]蔡堂根.论中国龙舟竞渡的起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1):51-57.

基金项目:

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1527037)。

作者简介:

易志雅(2001-),女,湖南醴陵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
实体生命哲学视域下台州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意义结构”的重构是发展民俗体育的根本出路
开封体育旅游开发探析
初中体育引入民俗体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