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020-05-23 03:33:02蒋盈盈陶俊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危型鳞状

蒋盈盈,徐 玮,陶俊贞

(台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浙江 台州 318000)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措施[1]。研究发现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性感染或反复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和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因素[2]。目前作为初筛方案的高危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已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报道显示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8和HPV16感染相关性最高,但国内外研究争议性较大,对于不同hr-HPV与宫颈癌及其病变的关系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旨在探索宫颈癌筛查妇女中hr-HPV感染状况及其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为临床上防治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2 846例妇女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常规妇科检查和HPV检测。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38.24±18.12)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有性生活者;③自愿接受HPV分型检测并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有子宫切除或宫颈锥切史;②有宫颈放化疗史;③妊娠期妇女。

1.2方法

宫颈涂片检测结果参照《子宫颈细胞学报告系统》中的诊断标准,分为:①未见宫颈上皮病变或恶性改变(no intraepithelial lesion malignant,NILM);②未明确诊断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i squamous cell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ASCUS);③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typicai squamous cells of unknown significance high lesions,ASC-H);④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squamous lesion,LSIL);⑤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squamous lesion,HSIL);⑥宫颈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ASCUS以上病变为细胞学检查阳性。

所有患者行HPV分型检测,由取得相应资格认证证书的实验室人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HPV检测,所采用的检测试剂均由上海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包括17种高危亚型(HPV16、18、31、34、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和6种低危亚型(HPV6、11、42、43、81、83)。

细胞学诊断为ASCUS及以上病变或高危型HPV感染者实施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3观察指标

①不同年龄妇女高危HPV感染情况:包括HPV18型、HPV16型、其他高危型HPV、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以及混合感染率;②宫颈癌筛查妇女病理活检不同级别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将病理活检中宫颈上皮内瘤病变1级定义为低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病变2级和3级定义为高级病变,比较两组妇女的高危型HPV感染情况;③不同年龄妇女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情况:比较不同年龄妇女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情况,包括低级病变、高级病变以及宫颈癌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

2 846例妇女中HPV感染率为25.44%(724/2 846),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1.01%(598/2 846),低危型HPV感染率为4.43%(126/2 846)。高危型HPV感染率前5位依次为HPV16、18、52、58、53。高危型HPV感染中单一感染率为84.28%(504/598),双重感染率为14.72%(88/598),多重感染率为1.34%(8/598)。

2.2不同年龄妇女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组妇女HPV18感染率、HPV16感染率、其他高危HPV感染率、高危HPV总感染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以21~30岁年龄组高危HP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20岁年龄组,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妇女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比较 [n(%)]

2.3不同年龄组高危型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组妇女高危型HPV单一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重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一感染率逐渐增加、双重感染率逐渐降低。而多重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4不同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关系

501例患者可疑宫颈病变行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不同宫颈病变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级,高危型HPV感染率呈升高趋势,见表3。

2.5不同宫颈病变与高危型HPV感染亚型的关系

不同宫颈病变中均以HPV16感染率最高,其次为HPV18,见表4。

2.6不同年龄组妇女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情况比较

不同年龄组妇女宫颈低级别病变患病率、高级别病变患病变、宫颈癌患病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以41~50岁年龄组患病率均最高,见表5。

表2 不同年龄组高危型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情况比较 [n(%)]

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表3 不同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关系[n(%)]

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表4 不同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型别的关系 [n(%)]

注: 1例宫颈癌为HPV16、18双重感染,2例高级别病变为HPV16、18双重感染,2例低级别病变为HPV16、18双重感染,3例慢性炎症为HPV16、18双重感染。

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3讨论

3.1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其危害

高危型HPV是人群中常见的感染疾病之一,持续感染将导致宫颈癌发生。感染高危HPV的患者前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属隐形感染,不易发觉。宫颈癌严重危害着我国女性的生命安全,是我国疾病防控的重点之一,发病率致死率都较高[4]。宫颈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将会形成浸润癌,患者病情将会飞速进展,癌细胞迅速生长扩散,危机患者生命[5]。宫颈癌的分布还存在着明显地区差异,我国中部地区患宫颈癌的妇女较多,城市发病率低于农村,而平原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山区。发生宫颈癌的相关因素有发生性行为年龄过小,身体发育不完全;月经期间不注意个人卫生、长期服用避孕药以及吸烟等。尽早发现并治疗宫颈癌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进程,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方法。目前已证实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类型有HPV68、59、58、56、51、45、39、35、33、31、18以及16型,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宫颈癌发生都与HPV16感染和HPV18感染有关[6]。不同地区人群的HPV感染检出率及HPV分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2 846例妇女中HPV感染率为25.44%,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1.01%,低危型HPV感染率为4.43%。高危型HPV感染率前5位依次为HPV16、18、52、58、53。高危型HPV感染中单一感染率为84.28%,双重感染率为14.72%,多重感染率为1.34%,这与夏艳等[7]报道的上海市HPV感染率结果相似。韩龙哲等于2019年报道陕西省延边地区妇科门诊HPV阳性率为30.75%,稍高于本研究报道。一项来自中国西部女性生殖道高危人乳头状病毒感染状况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性人群的高危HPV总感染率在西北地区为12.21%[6],低于本研究报道。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纳入人群的居住地、饮食卫生习惯等有关。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不同年龄组妇女HPV18感染率、HPV16感染率、其他高危HPV感染率、高危HPV总感染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21~30岁年龄组高危HPV感染率最高,可能与该年龄组性生活活跃有关,也与美国中期指南的将筛查年龄提前到25岁相符[8]。

3.2不同亚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不同亚型HPV感染对宫颈细胞恶性变的发生、发展存在差异,而HPV感染又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HPV感染基因分型的分布也不同。在欧美地区,HPV16、18、31常见于宫颈癌,其中近一半的病例感染的基因型是HPV16。Serrano等[9]研究发现亚洲最为常见的高危型HPV是HPV16、18、45、31等,Clifford等于2003年研究发现HPV16是HPV感染的主要亚型,与宫颈鳞癌密切相关,而岑尧等[10]发现HPV52和HPV58在我国南方地区感染率较高。目前HPV疫苗的保护作用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型。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宫颈病变中均以HPV16感染率最高,其次为HPV18。501例患者可疑宫颈病变行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不同宫颈病变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级,高危型HPV感染率呈升高趋势,与上述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不同年龄组妇女宫颈低级别病变患病率、高级别病变患病变、宫颈癌患病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41~50岁年龄组患病率均最高,这与国内大部分学者报道一致[11]。

综上所述,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国内外现有研究一致认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变的元凶,特别是HPV16型感染和HPV18型感染,因此,需要在工作中更加重视宫颈HPV高危型别的筛查和后续分流管理,以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危型鳞状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不同年龄组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37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200例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Polo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
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鉴定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