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树荣
摘 要:本文立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日常教学的真实教学情况,从“贴近生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发展,加强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对小学数学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学习兴趣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生活化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这就需要教师要学会创新,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将数学的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以前那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的学科,而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还能用得上的实用学科,这就变得有趣了起来,完全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一、贴近生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还不够开拓,有一定的限制,看待问题简单,单纯的理论确实不能够让小学生清楚地明白理解数学知识,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数学的课堂学习不能完全依靠于某一个理论和方法,而应该把不同的理论方法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把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当学生需要用的时候,再把它拿出来联系生活实际,进而更好的去做数学题;或者就把可以和生活联系在一块的不同理论方法分别整合在一起,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有关“长方体”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小学生可能只知道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这些基本的图形,对长方体这个名词不太熟悉,但当教师做出了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图形,发现长方体就是由不同的长方形组成的六个切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学生似乎就理解了立体思维的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有学生回答“电脑主机、外面的高楼、新华字典、铅笔盒、衣柜等”待学生理解了长方体的意思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学过的各种形状整合在一起,比如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形状整合在一起,学生今后可以把长方体和其他立体图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一看到正方形就会分别想起长方形和长方体,还会联想到生活中的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二、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的培养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还是有重要意义的,尤其是小学生,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于数学都是没有太大的兴趣的,小学生在面对各种数字和看不太懂的文字时候,想学也很难融入到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去。情景教学是目前新兴起来的创新教学模式,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将枯燥的数学题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每节课在和平时生活中一样的场景下学习,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容易理解,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探究感,从而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数学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有关“乘法”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小学生刚刚学会了加减法,对于乘法有一些概念但很模糊,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有没有会背乘法口诀的学生?”有的学生很早就学会了背诵乘法口诀,但不理解具体的算术是怎样的,只是当成儿歌来背。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把乘法的概念告诉学生,“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让学生对乘法有一个正式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关的生活情境,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们有自己去超市买过东西吗?如果你买一罐可乐是三元,那假如你买九罐可乐是多少钱呢?”有学生回答“三九等于二十七元”教师继续提问“那假如你买十八罐呢?你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题目就超出了乘法口诀的范围,学生不会回答,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将粉笔代替可乐,我们已知一根粉笔是三元,九跟粉笔是二十七元,那十八跟粉笔就是九跟的两倍,就是五十四元。如此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和游戏中就清楚的认识了乘法的算法,增加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联系生活发展,加强应用能力
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当中应用,学生就算是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他最终也是要在学生的生活中所运用,但是通常学生只是学习课本上设定好的一些基本题型的运用,教师疯狂的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实施“题海战术”去让学生加强做题能力,但学生并没有参与感,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发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真正的会使用数学,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完成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提出的目标。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有关“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学会统计家里一个星期的每天吃饭开支,然后经过认真的整理将其绘制成统计表,再询问学生“看着自己画的统计表,你还可以总结出什么结果?”学生回答“可以算出我家里每天平均的吃饭花销是多少钱,还可以看出我家里哪天吃饭花费的最多,哪天花费的最少”这就锻炼了学生的统计能力还有数学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关于概率问题,你能分别说出一些一定的句子和不确定的句子吗?”有学生回答“冬天过后,一定是春天;2月份不可能有30天”还有学生回答“一个袋子里装有10个白球和20个红球,任意摸一次,可能摸到红球;”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和“统计与概率”息息相关的事情,既了解了数学知识又在生活中掌握了对数学的运用,真正做到了生活化数学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数学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科目,任何数学题的答案都可以在生活中逐一找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肯定有各式各样的困难,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并学好数学,还可以促进学生能力、智力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和理解,用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将数学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学生要不断地探索数学,坚持不懈,为以后的升学考试打下坚定地基础。
参考文献
[1] 喻恒兴. 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 学周刊,2014(17):172.
[2] 单春梅.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 教育,2015(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