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2020-05-22 10:41赵新威王家文谢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高校大学生新时代

赵新威 王家文 谢健

摘 要:社会责任感是价值观的核心成分,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文章在探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议,为社会责任感培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自身方面的体现主要是对于生命健康的珍重,对于人格尊严的爱护,对于物质财产及梦想价值的正确追求等。强烈的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提升个人发展潜能、促进他人与集体的发展、推进学校学风建设以及有助推社会各方面发展,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躬行践履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1.1缺乏学习意识。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意识,终日沉迷于网络,陶醉于生活琐事,丝毫不关心学习,不关心自己毕业后未来如何发展。造成本末倒置,学业荒废。在学校之内不能探求真理,在学校之外不能服务社会。既浪费了个人宝贵的青春财富,还辜负了家庭、学校的和国家的期望。

1.2缺乏安全意识。

大学生的生理年龄已经符合成年标准,但是在心智方面还没有真正的成熟,对于一些事物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较弱,面对诱惑容易上当受骗。这也导致了很多当代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时常受到侵犯。对于各种可能对自身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况的忽视,都可能让我们受到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缺乏安全意识也是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一项重要体现。

1.3缺乏集体意识。

部分大学生行为自由散漫,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很难做到全员参与。对于学校和老师安排给集体的任务,往往因为个别同学的拖拉,导致整个集体任务进程受到影响。因为个人的不恰当言行导致集体荣誉受辱,而且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给集体带来的损失,忽视集体的存在。

1.4缺乏角色担当意识。

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清晰的认识自己身份,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学习之外的事情与自身毫不相关。对于自己的家庭,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的期望,更不会主动分担父母的忧愁,作为一个成年人毫不顾及家人感受,只知道向父母索要,而不知为父母减轻负担,做出奉献。对于社会,有些大学生不能自觉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民众。面对社会问题,人云亦云,缺乏主见。

二、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2.1大学生自身发展不成熟

当代大学生在年龄上虽然已经成年,但是在心里机制上还不够成熟。当代大学生从出生就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缺乏艰苦生活的历练,不能很好的认清自身的发展状态。而且从小到大几乎一直接受应试教育,重视理论学习,但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的经历有限,不能很清晰的了解社会现实。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自身价值观受到不良影响,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使大学生行动趋向功利化,社会责任感被逐渐削弱。

2.2学校与家庭责任教育存在差异、缺乏力度

大学生在未完全进入到社会之前,学校与家庭承担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任务。由于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存在差異,两者在责任教育的方式、内容等各方面也都存在差异,这就造成学校与家庭的责任教育难以形成有效合力,不能够很好的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策略

3.1定位现实角色,提升自身责任认知

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首先大学生应从自身下手,展开自身的责任教育。当代大学生缺乏自我责任认知,面对“我是谁?”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答。将自己在现实当中的角色定位准确,能够让大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认清自身身份,明晰自身在相应的角色下应当承担的责任。在思想上不断加强自我教育,提升自身责任认知,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自身态度,认真对待责任义务,促进个人发展,形成良好的责任担当。

3.2注重素质教育,发挥高校育人优势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和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在为社会培养具有高超专业本领和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注重加强素质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历史责任担当、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让大学生自觉地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时代发展联系起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和使命感。

3.3重视交流沟通,家长做好行为示范

脱离家长视野的大学生会有一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心态,也会造成行为方面的放纵。所以,家长要重视交流沟通,包括与孩子的沟通和与学校的沟通,这样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与学校教育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合力,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3.4营造良好氛围,社会提供有利环境

马克思认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即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由此可见,有利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所以社会各方面都应积极参与,广泛响应。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净化社会环境,尤其是加大对于互联网的监督检查,依法取缔不良信息,规范网络平台建设。同时,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应有义务。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使命,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与其紧密的联系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无疑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工程,需要时刻关注,同时需要协调各方,相互配合,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体系,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好的高素质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康妮.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与对应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2).

[2] 王欣欣.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J].德育与学生工作,2015(11).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高校大学生新时代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