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与探讨

2020-05-22 10:33郭永德
成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推进技工院校课程改革

郭永德

摘 要: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要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必须建立符合技工院校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推进;技工院校;课程改革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地、高级技师的摇篮。要使学生成長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必须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其基本途径是建立符合技工院校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这是一所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学校内涵建设要围绕教师—课程—课堂—学生而展开,其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因此,课程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人才成长的后天发展能力。

1 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在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旧业态不断消失,新业态不断出现,因而用人需求更加注重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素质,它比专业技能更能赢得职业优势。如果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不出来,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就会相对欠缺。因此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已成为职教界的共识。通观国内外教育发展史,推进通识课程改革是实现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伴随着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成为热点问题。在政策层面,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提升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等。这些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目标和理念,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所谓通识教育首先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其课程更侧重学生人格和心智的成熟,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发展,能够有效弥补专业教育的缺憾。尤其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人格和心智成熟的人才可以适应这一变化。古今中外大量事实一再昭示,人的成长离不开通识教育。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技术类职业院校,虽办学目标各有侧重,但也面对诸多共性问题,除了培养学生的不同专业技能外,更需要培育学生某些共同的基本素养,如理想信念、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文化与国家的认同、家庭和社会之中人与人的相处能力等,这些都是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与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也是一致的。因而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从目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来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文化自觉、塑造共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通识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无疑为推进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技工院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通观当下技工院校,其办学模式为中级部、高级部和技师部三个层次,其课程设置就应该按照分层次办学理念来规划设计。然而,就目前技工院校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来看,尚缺乏这种中高级衔接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为:

(1)通识课程设置不统一。不少院校目前课程设置尚停留在基础教育层面,通识课程中仅涵盖语数英、体育和德育课程,而对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课程要求却较少,而且莫衷一是。

(2)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偏难。技工院校曾被称之为“兜底”教育,但在课程设置上却未因“才”施教,课程内容偏难偏深,脱离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如果课程不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专业理论课时占比过大。技工院校课程一般每周30学时,如果专业理论偏多,通识课就无法安排。例如:机械专业涵盖了机制工艺、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等多门专业课程,如果把专业理论课统编为《机械知识》一门课,就能最大限度地解决通识课与技能课相互冲突的问题。

3 推进技工院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2014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推进技工院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注重职业素养,突出德技双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人社部这一总体指导思想,有必要进行自上而下的通识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改革。可以尝试的基本思路是:中级部所涉及的课程方案应与初中生相对接,如语文、数学、英语、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职业规划与指导、安全知识、体育与健康、机械常识、专门工艺学及中级部相关技能训练等,与之相应的师资结构为助理讲师或讲师,技能训练由三级或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担任;高级部所涉及的课程方案应该是理想信念与人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哲学与人生、职业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常识、高级部相关技能训练等,与之相应的师资结构为讲师和高级讲师,技能训练则由二级实习指导或高级技师担任授课;技师部对接技能大赛,课程可为技能训练、计算机应用、形势与政策、心理素质和体育与健康、毕业设计与论文答辩等,这样的课程设置,由易到难,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学生职业发展方向也会清晰可见。

冯友兰先生说过,教育的价值应当使得学生“先成为人,成为真正意义上完善的人,再成为某种人,某种职业的人”。这点明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近年来,通识课程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共识,但在通识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识课程应当如何安排等问题,依然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只有勇于跳出只注重技能教学的思维束缚,着眼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提高,才能推动通识课程体系的整合完善,探索出通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之路。

猜你喜欢
推进技工院校课程改革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