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政达
摘 要:活跃的社会思潮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成为党和国家治理社会的一大顽疾,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人的辨识力、抵御力和创造力,尤其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作用。
关键字:社会思潮;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
当今社会,“拜金思想”、“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造成了社会混乱,甚至一些外来势力利用文化手段影响社会意识形态,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需在提升人的辨识力、抵御力和创造力三方面聚焦用力。
提升人的辨识力,即提升人对于现代社会思潮的区分能力,能够看透思想的外衣,直达思想的实质。当前网络管理制度已经较为完善,浅显易懂的不良思潮已经不能有效传播,同时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不良社会思潮的迷惑力也随之增强。采用“民主”、“富裕”、“平等”所包装的不良社会思潮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模糊大众的视线,因此人能否识别社会思潮的优劣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剥丝抽茧的态度看待多元社会思潮,分辨哪些社会思想有利于人的发展,哪些社会思想在阻碍社会的进步,同时看待社会思潮要做到客观公正,积极吸纳积极思想,维持思想领域的活跃气氛同时也要勇于指出问题所在。
提升人的抵御力,即提升人应对多元社会思潮风险挑战的能力,能够指出某些思想的弊端,减少消极思想对人的影响。互联网中匿名评论的存在和发表观点的局限性使得不良思想在多元社会思潮的死角中藏污纳垢,尤其是一些外来势力与不良思潮的传播者积极联系,一旦时机成熟便造成社会思想领域混乱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增强人应对不良社会思想能力应从每个人做起,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不人云亦云,跟随正确思想的引领,而非亦步亦趋放弃自己的观点,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勇于并善于向不良社会思想应战,维护风清气正的思想环境。
提升人的创造力,即提升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能力,做到弘扬正能量,使主旋律更加嘹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思想领域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文化相辅相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提升的人的创造力根本在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要创造更多样的活动形式,加深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人认同;我们要创造更丰富的内容,引导和规范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多样思潮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创造更多的能动性,对于多元的社会思潮不能停留于守势,而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传播。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为发展排头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人的培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所体现的亦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也会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巨大的育人系统,对于培育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思想领域依然存在劣质文化的影响,这些思想和文化难以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何认识、如何对待、如何发展社会中存在的多样思想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议题,而这种认识、对待、发展的结果就是培育出怎样的人,因此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在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育人作用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应有之义。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教师要以“八个统一”为指导,以学生为导向,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年“拔节孕穗期”起到实效。一方面应坚持课程理性,决不能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方向,决不能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决不能放弃以发展的眼光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引领课程建设的明灯。另一方面应强调人文关怀,目前有许多学生对思政课依然具有僵化、枯燥、说教的刻板印象,根源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性、政治性、发展性与学生拉开了距离。让学生喜爱、接受、认同思政课的价值塑造和理论传播更需人文关怀缩短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教师应提高讲解的生动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并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认知的感性,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的探索性,鼓励独立思考与独立学习,在勾画未来蓝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现实社会。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政治性、发展性和教师教学的生动性、感性和探索性相互补充推动人与思政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