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现场观赏专业田径赛事的行为意图研究

2020-05-22 12:52吴文博
山东青年 2020年3期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学生

吴文博

摘 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编制并发放研究问卷。用 SPSS18.0、Amos22.0 进行回收数据处理,主要探讨学生现场观赏田径赛事的行为模式。结果表明:1)知觉行为控制对学生现场观赏田径赛事的行为意图影响力最大; 2)学生现场观赛的行为意图和知觉行为控制无法预测其实际行为。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田径赛事;学生;现场观众;行为意图

1 引言

2015 年刚上任的国际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曾表示世界田径观众的平均年龄为 55 岁,发展年轻观众势在必行。中国官方为发展田径观众做出了不懈努力,卓有成效,但普遍研究[1]表明,中国田径赛事仍缺乏观众支持,现场观众上座率仍然较低,庆幸的是,据调查显示[2],田径赛事现场观众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的特点,青年学生成为观赛的主力军,这与国际田联发展年轻观众的理念不谋而合,相信未来大批学生将成为田径的忠实观众。

2 理论与假设

2.1 知覺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以及实际行为

Ajzen 与 Madden指出知觉行为控制是代表个人在实行特定行为时的容易程度,当拥有相关资源或机会越多时,知觉对该行为的控制力越强,而实行该行为机率越高。以往部分研究[3]认为知觉行为控制不仅能间接透过行为意图对行为产生影响,也可以直接影响个人实际行为的发生,前置变量对行为控制知觉具有显著影响,由此提出研究假设:

H1:控制信念与知觉强度乘积正向影响学生观赛的知觉行为控制。

H2:学生现场观赏田径赛事的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其行为意图。

H3:学生现场观赏田径赛事的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其实际行为。

2.2 行为意图与实际行为

依照Gollwitzer的观点,行为的发生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动机阶段,整体意向在此阶段形成;第二个是执行阶段,处于意向和行为之间,与意志有关,在此阶段个体通过制定具体的行为计划,包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执行个人意向,来选择可实施的相关行动,制定具体的行为计划是此阶段的典型特征,也是执行行为的第一步。由此研究提出:H4:学生现场观赏田径赛事的行为意图正向影响其实际行为。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问卷在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举办的全国接力对抗赛、重庆举办的全国田径冠军赛、闽南理工学院举办的全国学生田径锦标赛 4 场全国田径比赛中发放并有效回收 474 份,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华侨大学、等 10 所高校,回收样本的代表性较好。

3.2 研究方法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以及Ajzen针对问卷编制的建议及作法,并参考王月莺等研究中的相关题项,加以修改成学生现场观赏田径赛事的行为模式问卷,主要分为 6部分,第一部分为态度量表;第二部分为主观规范量表;第三部分为控制信念与知觉强度量表;第四部分为知觉行为控制量表;第五部分为涉入程度量表;第六部分为行为意图量表,采用李克特 5 点尺度量表形式,题项得分越高,表示同意程度越高。

3.3 数据分析

将施测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并分类,检查无效问卷后,再逐一进行问卷登录与编码,最后将回收数据运用 SPSS18.0 及 Amos22.0 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由于 SEM 样本大于 200 以上容易造成卡方值过大导致拟合度不佳,因此拟合度值需要经 Bootstrap 修正。其中,控制信念乘知觉强度(CI)对知觉行为控制(PBC)的路径系数为.19;知觉行为控制以及涉入程度对行为意图的路径系数分别为.15、.16、.17 以及.19,p 值均<.001(见表1),具有非常显著性,说明 H1、H2、H4成立。然而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图对实际行为(BE)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6、-.10,p=.24、.059>.05,说明 H3不成立。

根据对比检验公式 f2=(R2AB-R2A)/(1-R2AB),得出规范信念×依从动机对主观规范 R2 为.13,控制信念×知觉强度对知觉行为控制 R2 为.03,具有效果量,而行为意图、知觉行为控制对实际行为 R2 均为.01。整体模型对学生现场观赛行为意图的解释力为 13%。

5 结论与讨论

5.1 知觉行为控制对学生现场观赏田径赛事的行为意图影响力最大

研究发现学生的知觉行为控制对观赛行为意图的影响力大于态度以及主观规范,正好支持了上述的研究结果。此外,从Srinivasan等;Bandura等文献可归纳出高涉入群体对消费产品等有较高的知识,会产生较高的自信能力,可能比较不会受到外在环境阻碍的影响;反之,低涉入群体因对产品了解较少,自我效能偏低,因此,可能较易受到外在环境所影响。由于研究样本对现场观赏田径赛事的涉入程度较低,仅为2.87分,属于低涉入群体,符合上述文献观点,使得本研究低涉入群体的知觉行为控制最大影响其观赛意图。

5.2 学生现场观赛的行为意图和知觉行为控制无法预测其实际行为

Ajzen指出,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能够预测实际行为。然而,目前的研究结果只有王月莺等[3]在研究学生观赏美国职棒大联盟中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余大部分研究尚未证实。Ajzen认为,要预测实际行为,必须满足一些条件,例如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图必须保持稳定的状态;观察实际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应过长,因为一些干预事件可能会改变预测的意图或知觉行为控制等等。

此外,本研究延续了以往研究在某一时间点收集数据的方法,没有跟踪未来学生的观赛行为,未能解决横断数据给研究带来的局限性。因此,建议后续研究可通过收集两个甚至多个时间点的纵向数据,跟踪实际观赛行为以解决这一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1]邰崇禧,徐佶,朱旭伟.我国田径赛事市场开发现状及策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4):70-73.

[2]王海英.我国田径赛事市场运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市:武汉体育学院,2009:28-29.

[3]徐茂洲.第三届世界棒球经典赛观众赏行为模式之研究:以台湾台中洲际棒球场赛事为例[J].台湾体育运动动管理学报,2013,13(1):81 -107.

(作者单位: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猜你喜欢
计划行为理论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试论消费者自拍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仿冒奢侈品意愿的研究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