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摘 要: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方式与以往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方式多种多样、传播主体大众化。自媒体时代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存在不少机遇与挑战,基于自媒体的基本情况,针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提出工作思路。
关键词:自媒体;优势;挑战;思政教育;有效途径
现在的时代是自媒体时代,即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文章、图片、视频等方式作为载体,通过社交软件、视频软件等社交工具发布到互联网上。如今,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工具已然成为新时代高等院校学生获取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与其他人沟通交流、对其思想道德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的前沿阵地[1]。自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播之快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海量的信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自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优势
1、自媒体对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方面的优势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所不同,自媒体是普通公民自发的通过数码技术与网络技术,获取与分享他们真实想法和实时信息的途径。当代大学生热衷于自媒体的原因是自媒体的门槛低,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在,人们每天都与自媒体有着接触,虽然高校学生并不会时时刻刻登陆学校官网,关注学校信息,但是大学生们会通过移动终端关注官方账号,了解实时情况,自媒体已然作为高校塑造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在网络上,个人信息保密性相对更好一点,大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使高校教师得以更好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针对具体情况开展相应工作,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思想品德问题。
2、自媒体时代有益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自媒体给予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优渥的资源,高效的思想教育者可以依据自媒体平台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以及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辅助教育,扩充教育的内容,丰富其内涵。其次,思政教师也可主动了解大学生所关心的时下热门话题,了解大学生们所了解的话题,这样才能够与学生们有共同话题,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下一步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成为大学生们的亲密挚友、人生导师,相较于一味的通过讲台去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这样的结合时代潮流的方式更贴近学生,起到费力小,收效大的效果,从而推动新时代高等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朝着纵深发展。再者,通过利用自媒体平台,大大增加高校教师同学生互动的机会,学生们可以就课上没有机会、没有勇气提出的疑问咨询教师。最后,网络上的信息更加具有时效性、时事性,这表现在对时事新闻的及时报道中。综上,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自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1、大量“碎片化”的信息阻碍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面对各式各样的信息,轻松、有趣的东西在高校学生中越来越受欢迎,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普遍盛行[2]。这种浅阅读只有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不需要思考,而且阅读的内容往往是断章取义的,内容缺乏连贯性,容易导致读者被幻象误导。碎片化的信息在传播的时候具有“轻、快”的特点,但这不利于高校学生语言能力、逻辑思维的良性发展。碎片化的文字往往只能表达字面上的意思;碎片化的信息与系统表达相比较更不容易被人知觉、记忆;碎片化信息的传播导致人们深入思考的能力被弱化。与此同时,若作者们在其作品中以个人观点为出发点进行发声,且致力于推动与读者的情感共鸣,则意味着该作者往往缺乏理性思维,其所写出的文字内容将很难有值得思考的价值,也很难让大学生读者用合理连贯的理论逻辑去欣赏作品和深入了解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很好地捕捉自己所找寻的信息,但庞大的信息网容易使大学生依赖网络,从而使其渐渐失去对信息的鉴别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且对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2、数量庞大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给监管部门巨大的挑战
在信息高速传播的背景下,使用自媒体沟通的双方处于一个交流相对平等的平台上,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即时性等特点给网络监管带来的空前的压力和挑战[3]。有的自媒体为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忽略信息的真实严谨,传播一些未经加工和深入调查的信息,使越来越多的信息以不客观、不真实的方式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这种在网络上自由意识和言论道德责任意识的降低给大学生的思想判断带来严重干扰。而且虚拟的网络世界飘忽不定,广袤无垠,而且在人力资源配置和技术运作上也有相当大的难度,给相关部门对其的监管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监管起来确实捉襟见肘。
三、自媒体时代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思政教育提供法律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4]法治是评判一个社会是否文明的重要指标,只有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法律,整个社会才能长治久安。目前,自媒体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法律的制定存在一些滞后,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真空,无法很好地将其约束在良性轨道上。这就要求法律部门持续跟紧时代的步伐,持续跟进新鲜事物的发展,将制定新法律、修改旧法律写入自己的“备忘录”中,让法律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让公检法机关在应对相关问题时有法可依。只有将危害互聯网环境的肆意妄为的言行举止纳入到到法律监管的层次,才能约束全体网民的言语,从而在源头上掐断不良信息对高校大学生的不良影响。故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积极的影响。
2、善于利用自媒体,大力宣传社会主流价值
纵使时代变化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铺天盖地,各式信息形形色色,谣言信息、虚假信息时有传播,唯一不能发生一点变动的是教育理念里的根本思想,要保持对根本思想的崇高敬畏,做到根本思想不可动摇。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于教育教学及自媒体信息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自媒体信息的主流价值观,用来培育、影响高校学生。利用自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以喜闻乐见的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宣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时代劳动模范、时代楷模、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等题材的人物经历,以讲述人物事迹的方法来引起广大大学生的共鸣并使其内心深处受到震撼,着重发挥榜样无穷的力量,激励当下高校学生,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开拓者。
3、建立自媒体化网络平台,构建高等院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矩阵。高校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工具创新发展思政教育新途径,构建高等院校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矩阵。要科学规划,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内容发布到自媒体平台上,做到两者的深度结合;在内容建设上可以就学生们的关注点开设相关板块,以年轻人的语言书写新时代思政教育新篇章。可以结合互联网上的互动社区如校园论坛、易班社区等实现引导高校学生的舆论走向,分享教育资源;也可以借助于QQ、微信、微博等能够即时交流与沟通的APP进行信息的传递、进行网络互动等,进而实现提升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提高高校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培养高素质的网络用户。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互联网的使用者已然成为网络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高校教师要对学生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视、把关,对该信息传播可能会带来的相关影响作出理性的评判。加强高校学生作为网络媒介的政治素养,就是要在其选择自媒体信息时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在有效利用自媒体平台的过程中获得思想、道德素质、逻辑思维的提升。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使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提升其“正能量”意识,让他们在传播网络信息时能够理性思考后再行动。
[参考文献]
[1]陈曦 袁晓建《自媒体视阈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2016-05-01.
[2]龚真《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营销策略研究》2015-01-01.
[3]燕道成《微博传播的碎片化——以“占领华尔街”为例》2012-04-01.
[4]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重要讲话2014-2-27.
基金项目:2017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党建课题研究成果: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