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晓彦
摘 要:自媒体改变了传媒生态,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契机和挑战。自媒体时代,只有使核心价值观教育贴近大学生生活、感性化“政治话语”、加强师生双向互动等方能够有效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自媒体;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影响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以个性化彰显、自由表达等特点促进了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但同时,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话语体系相互冲击,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强烈冲击。自媒体时代,如何正确引导和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思政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自媒体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We Media),又称为“个人媒体”或“公众媒体”,是信息流动和传播的平台,是公众依据自我的喜好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发布和分享自己所见所闻的途径和载体。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包括个人主页(如Twitters、Facebook)、个人社交网站、微信、MSN、QQ、微博、播客、SNS、博客、推特等等。在我国,应用较广泛的自媒体主要有微信、QQ、微博、播客、贴吧等。
(二)自媒体的特征
与电视、报纸、广播、影视、书籍等传统媒介相比,自媒体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传播方式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指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一个传播中心点会出现多个节点,而这些节点又可以作为中心点,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形成双向、网状的扁平化传播方式,使信息得以无限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介自上而下、单向的权威性的线性传播模式,实现了点对面或点对点的网络化传播方式,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受众与传播者之间不平等地位的界限,“人人都可为通讯社”,开启了一种平等自由的传播与对话模式。
2、传播速度即时性
即时性是指自媒体信息通过网络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发送传播,而不需要定期定时发行或经过较长的制作周期。这种即时性的传播弥补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送过程中的时空局限,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零距离”和“零时间”信息共享,使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都能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并迅速被受众接收。自媒体的即时性使信息传播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也使人们获取信息、相互沟通变得更加便利、快捷。
3、传播介质微型化
自媒体的传播工具与传统媒介相比,传播终端体积缩小很多,便于人们使用和携带。这一特点可以零散化信息传播的时间,使人们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由于人们经常会在无聊或零星的时间利用自媒体接收和传播信息活动,使得微型影视、微型作品成为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首选。
4、传播内容碎片化
在自媒体平台,传播者大多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传播信息,这些只言片语通过多媒体终端发散式的传播使得信息越来越碎片化。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把关和审核,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权威信息的传播模式,冲击了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自媒体是把“双刃剑”。自媒体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渠道,同时也使大学生容易对核心价值观产生认知偏差、降低认同度甚至迷失价值观。
(一)自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新契机
1、为大学生形成核心价值观提供新平台
与自上而下垄断话语权的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打破了受众与传播者间的界限。大学生只需利用自媒体终端,就可随时随地接受各种信息,自主地对社会热点、知识理论和社会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或把信息转发给他人。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既是价值观的接受者,也是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再造者,他们在获取、选择和处理信息过程中,提高了对价值观信息的识别能力、处理能力和传播规范意识,为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为大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开拓新渠道
在自媒体出现之前,电视、广播、报纸、影视、书籍等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媒介,其传播范围受时空的限制,局限于既定的传播平台和宣传渠道,具有传播单向性、不可选择性和强制性等特点。而以打破时空界限,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于一身的自媒体,通过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在“立体轰炸”、彰显个性、自娱自乐中接受形式多样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传播实效。由此可见,自媒体改变和推动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为大学生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宽了新渠道。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新挑战
1、信息碎片化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产生偏差
由于自媒体信息传播呈碎片化特征,再加上发布信息者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或为了博得更多点击率和关注度,事实经常被夸大甚至歪曲,使自媒体中充斥着大量负面情绪和负面信息,而自媒体也成为各种不良信息的主要传播源。形式各样的谣言、流言借助自媒体平台不断被转发和扩散,导致失真、混乱的非理性价值观念铺天盖地,混淆视听,激起群体情绪化或产生极端性事件。大学生由于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鉴别能力有限,很容易接受这些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信息,产生强烈震撼和认同,从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上出现偏差和错误,甚至扭曲。
2、信息多元化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降低
自媒体以其扁平化、多渠道、发散式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媒介的话语方式,赋予受众更平等、更自由的话语权。而话语体系的改变强烈冲击了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削弱了核心价值观的影響力,使其“声音”在自媒体众多“语言狂欢”中被无情淹没,加速了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侵蚀。这些消极的不满情绪和价值观念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严重影响核心价值观的权威主导地位。多元化信息使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方式和价值理念被逐渐消解,理解度也随之降低。由于大学生不能对核心价值观进行理性评判和认知,这必然使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信任度和认同度降低。
3、信息娱乐化使大学生价值观迷失
为了讨好和迎合网民,自媒体信息大多经过娱乐化处理,甚至一些本该严肃的信息如文化、政治、宗教、新闻等也都逐渐戏谑化、娱乐化。信息娱乐化的泛滥,使大学生对身边和社会事物缺乏一种学习、对话和理性思考的力量,文化智力逐渐衰退,致使其常以娱乐的心态和态度看待一切事物、衡量一切价值。娱乐的过度追求使大学生迷失自我或推崇价值虚无主义。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1]。面对自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者应主动积极应对,建立思政教育自媒体平台,积极抢占思政教育新阵地,为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新途径。
(一)贴近大学生生活
在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主要表现为发散性、快捷性、互动性和平等性,这就意味着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上,传统硬性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或进行信息封锁和舆论控制等方式也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只会引起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甚至把这种负面情绪通过自媒体而不断扩大。“好的宣传就是做的不像宣传”。要使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选择核心价值观并潜移默化接受,就必须从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着手,创新话语体系。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是一群个性突出、自我实现需求强烈的群体。思政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自媒体自由性、互动性、开放性的优势,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和文化心理层面,了解他们的多样需求及对社会热点、现实问题的看法和价值倾向,并把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热点转变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资源嵌入在自媒体中传播。大学生在自媒体中对此类价值观作出主观评价和选择并产生满意的情感体验后,就会认同该价值观,并把该价值观转化为他们日常生活学习的取舍标准。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中寻找话语资源并通过自媒体向大学生传播。这种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有效地接受核心价值观。
(二)感性化“政治话语”
由于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理论化、抽象化的特点,很难对变化了的社会事物给予及时有效地解释和说明。而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大多是感性意识活动,尚未上升到理论层面,在自媒体中他们大多会选择那些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感性化信息进行认知,使得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大学生的感性认知之间容易产生认同障碍,较难在大学生中产生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自媒体时代,要使大学生接受和认同核心价值观,思政工作者就必须创造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话语体系,即把核心价值观“政治话语”感性化。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倾向于感性化,其传播也由单一理论逻辑形式转变为感性形象与理论逻辑并重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核心价值观“政治话语”感性化,就是核心价值观在自媒体传播之前,应把那些抽象、晦涩或难以理解的理论性语言转化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话语体系,在逻辑上符合大学生思维,内容上契合大学生情感和利益诉求,表达上贴近大学生世俗生活,把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和生活化,使之传播既有理论性和政治性,又有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传播的价值理念。
(三)加强师生双向互动
核心价值观要让大学生深入人心,思政工作者就必须在其身上下功夫,主动适应他们的选择习惯和接受心理,积极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实现与大学生无障碍交流沟通,双向互动。
首先,思政工作者要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关注大学生的政治需求及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通过有意识地整合社会热点和思潮等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政治主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同时,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精神困惑,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现实问题,正确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其次,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包容性和灵活性。思政工作者要以宽容、理性的心态坦然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尊重他们的价值选择和个性差异,并通过各种舆论平台营造主流文化氛围对他们进行引导和疏导,让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产生持久的理性认同。再次,思政工作者还应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新模式,把传统苍白、单纯的单向式说教思维范式转为形式多样的平等双向或多向式互动沟通模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
[2]列寧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17.
项目基金:2017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7YB291)。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