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吟轩
摘 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中学美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审美、学习传统美术文化的重要课程,但目前的中学美术教育缺口很多,没有做到有效地将地方性艺术文化资源融入中学美术课堂,影响了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将不同地区的美术资源引入中学的美术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对我国的各地不同的艺术形式、美术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产生兴趣,并将其继承,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区域与民族美术资源和中学美术教育的联系,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区域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如何有效地运用。
关键词:传统美术;资源;中学美术教学;应用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大多数的地方性传统美术和地方性美术资源、工艺无人问津,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标准,我们需要把地方性美术特色资源引进中学课堂进行教学。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民族文化截然不同,在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和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区域地方特色的美术资源。我国民族间、地方性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各个区域中美术资源多彩多样,呈现出来的美术作品也是千差万别,比如不同地域环境下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和实际用途也有非常大的区别。中国地方性美术资源主要包括笔墨绘画、女红、工艺品设计、服饰布饰、雕塑建筑、剪纸等,它们呈现出来的作品各式各样却又都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是中国人民精神和审美趣味的重要体现。加入地方性特色美术资源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学生对祖国艺术形式多样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民间的、传统的艺术文化的关注和学习,使得当地美术资源得到保护,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所以有必要将区域资源引入课堂,让中学的美术教育更加丰富和饱满并更加适应当地的学生去学习。中国地方性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美术课堂的内容,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和传统美学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培养学生们的美学基础,学生对传统文化、区域特色艺术的兴趣,保护我国传统美术的多样性。
一、中国区域美术资源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区域艺术资源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当地民间艺术包含着整个民族的审美趣味,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民族情怀。然而,由于缺乏对当地文化的关注,一些民间艺术资源的流失,造成我国艺术的不完整性。艺术教育中的区域艺术资源的运用,使学生了解中国地方上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时代的更替,美术教育的新理念是适应当前中学美术的教育方式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笔者研究中,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出:教师应该为学习者的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习者自己完成教学服务的任务。区域特色艺术资源引领着新时代的进步。当代中国的发展,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发展新思路来解决具体的问题,更多的是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中学美术教育在整个青年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更有效的教学一直是政府、学校和教师关注的核心问题。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发展,所以我们在教育研究中是否应该更加重视区域艺术资源的应用?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勇于创新,找到突破口,用当地的艺术资源民族审美与创作实践激发中学生对于艺术思维上的多样性,引导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让他们体验身边的艺术。在学生眼中,当地的艺术资源是他们特有的文化,区域美术资源将成为当地学生的主要艺术文化的学习内容。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对区域美术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学模式会和以往的美术课堂有所不同,相对比普通的中学美术课堂,在课堂中加入的当地美术元素,无疑是课堂会有更多细节,变得更加饱满和丰富。过去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普遍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生随声附和。课堂上教师的“表现”,让学生没有反应。这是一种效率低下的艺术教育教学。“生动”是所有课堂都需要的,而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如何“生动”,这便取决于教师的具体教学方法。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平时的刻板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当地艺术资源的多样性,让学生产生对当地的艺术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兴趣。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入手,通过挖掘学生周围的美术和文化资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传统美术的魅力。在美术课程安排中可以加入更多互动的环节。美术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在当地具有代表的民间艺术家的工作室,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艺术就在自己的身边。当地美术资源的加入,会形成不同的美术课堂,对于新鲜感和亲切感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此外,我们针对不同的中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特点和小学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其中包括了学生们的热情和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创造不同的情境,解放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祖国各地区域美术文化的认识。培养中学生对祖国丰富的艺术文化的兴趣,是使这一代青少年感受到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目前,美术教师只带学生画画,教师的行为限制了学生的活力和思維,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教师应在为学生创造情境和氛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对于当地美术认识的基础。在原有的美术课堂教学上,这一点便是当前教师的任务。此外,应该大幅提高中学生对当地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手工艺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手工艺。首先,欣赏艺术作品,艺术作品蕴涵着当地人民巧妙的艺术思维和淳朴的情感,学生对整个艺术作品会有一个更加完整的印象。老师后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更为详细的认识这些艺术作品,在课上和课下耐心指导学生做出符合课堂内容的作业。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高中都开设了“艺术欣赏”的课程,这门课程在现今被纳入了中学生美术教学计划,作为中学生的美术课程环节之一。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资源,对中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经过调查和实践证明,“艺术欣赏”课程对广大中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和国内外艺术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帮助,形成一个比较整体的艺术框架。掌握艺术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向上的审美观念,在不断变化和丰富的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发展趋势中保持自我清醒,在复杂的艺术表象中认识艺术的本质。保持良好的审美和提高艺术修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实来看,中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中两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但纵观我国中学、高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仍有许多方面不能令人满意。最明显的问题便是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当地的文化基因,忽视了美术资源的价值,没有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不利于中学生和利益的成长与发展。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对影响着我国中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中学美术教育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特色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我国幅员辽阔,艺术资源丰富,因此不同区域的中学美术教育应该发挥地方特色。例如,福建省的客家土楼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在当地的中学美术课堂合理地安排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课上课下组成小组进行学习。比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先用一节课的时间去给学生们进行介绍,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客家土楼的兴趣,学生可能对于土楼没有新鲜感,老师可以从私下搜集的更多细节入手,土楼的门窗设计、当地的剪纸窗花的图案、关于土楼的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第一节课当成《艺术欣赏》来上,后续的课程安排带领学生前往土楼参观,在参观的同时要将特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嗯展示出来,让学生知道户外的参观课程的学习重点。回学校之后也可以建议学生可以私下组队前往土楼再次学习,将参观内容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在后期开展作业讲评。分成部分的展开教学,现今的美术课堂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能不能按时完成美术作业,在培养学生们的绘画操作能力的同时,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灌输也是同样重要。要在中学生的美术课堂开始理论与操作双着手,更为立体的发挥地方上美术资源。
在当地的中学课堂有必要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美术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在生活中的艺术资源,那么在课余时间里学生也会自发的去了解和学习当地的艺术。
要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实现区域美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只有书本和课堂是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学生和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教学,加深学生对当地美术的了解,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因此,在中学美术课程安排中,可以请一些传统民间美术家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和进行展示。多种方式发挥当地的美术特色。这些“民间高手”是发展當地美术资源的先锋,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由他们来演讲和展示会更加直接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中国各民族各区域的美术资源富有乐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让他们自发的享受身边的美术资源,积极传承和发扬当地美术。
四、总结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笔者相信中国区域美术资源的利用和美术课堂的结合这个话题是不会从教育的热搜榜上降下来的。我国的特点在新的时代就要有新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观念引导我们往前进,一步一个脚印,也是利用事物的普遍联系的特点,我们要紧紧把握特点,好好利用资源,把最好的最先进的最适合的课堂带给学生,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启鹃.谈谈黔东南民族民间美术走进美育课堂.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J].2009(6).
[2]刘庆.浅谈美术教学中民族审美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教研)[D].2010(7).
[3]冯帆. 浅析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可利用价值[J].2014(05)[4]王令娟. 探讨传统工艺美术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2016(03).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