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猫三丫上房了》片段

2020-05-22 12:49叶广芩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3期
关键词:掌柜的花猫茶汤

[导读]

叶广芩,幼年居住在北京,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电影剧本等多种,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花猫三丫上房了》是叶广芩的儿童文学新作,延续了作者轻松幽默的京味儿风格,出版后受到诸多专家和读者的喜爱。

《花猫三丫上房了》一书,以小女孩丫丫的成长经历和花猫三丫的成长过程为主要线索,巧妙地串起了老北京胡同里琐碎、温馨的生活片段,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京味儿十足的童年生活画卷,颇有《城南旧事》的韵味。本书再现了热闹与充实的胡同生活,表现了责任与担当、亲情和友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中学生带来有益的成长启示。

下面节选的片段,主要讲的是“我”(丫丫)和好友苏惠一起给花猫买猫鱼儿的故事,既有浓郁的老北京市井气息,又富有童真、童趣。大家赶紧一睹为快吧!

花猫三丫(节选)

我跟老七配合得一点儿也不好,但是我和苏惠配合得十分默契。

东直门内金太监寺胡同往西,北新桥十字路口往东,一段不短的便道上有专卖干、鲜水货的早市,有黄花鱼、鲫鱼、鲤鱼、螃蟹、黄鳝,也有咸鱼、海米、海带和腌海蜇什么的,天天都很热闹。靠近北新桥路口有早点摊子,卖茶汤的,卖烧饼、油条、老豆腐的,卖炸糕、面茶、糖火烧的,等等,想吃什么有什么。

我和苏惠去了,要先奔卖炸油饼的小摊儿,买张糖油饼,一分为二,一人一半;再到卖茶汤的大铜壶跟前,让掌柜的冲一碗茶汤,讲明多搁白糖,顺便添一勺青红丝。卖茶汤的说:“茶汤不搁青红丝,那是油炒面里加的料。”苏惠说:“大爷,姆们(北京方言,我们的意思)喜欢青红丝,青红丝好看。”

苏惠的声音柔柔的,嗲嗲的,舌头仿佛短了半截儿,好像卖茶汤的真是她亲大爷似的。这做派我做不来,不会做也不想做。

卖茶汤的穿着小褂,蹬着黑靸鞋,系着绑腿带,精神干练。他将壶嘴和碗扯开老远,把大壶一歪,一股热水准确地冲进小碗里,哇——成啦!整个动作那么舒展,那么利落,让我想起了台上的赵云,能让人看入神,冲好的茶汤撒上红糖、白糖、桂花酱,当然还加了满满一勺青红丝,多得都把茶汤遮严了。

茶汤很烫,我和苏惠坐在小桌前你一口我一口舀着喝。茶汤三分钱,糖油饼三分钱,对我们俩来说不是个小数。这钱是我跟老七专门要的,我陪着他相了那么多对象,给点钱是应该的。苏惠喝着茶汤还不忘赞美摊主:“大爷,您的茶汤是北新桥最好喝的!祖传的吧?”

卖茶汤的说:“那当然!干了三辈儿了!你这丫头会品!”

苏惠真会拍马屁,这茶汤除了齁甜,我喝不出什么特别来。我想的是下回来了换豆腐脑儿,豆腐脑儿的卤里有羊肉。到时候不知苏惠对豆腐脑儿又会有什么新赞美词。

那个卖豆腐脑儿的回民大爷就在旁边,戴着白帽,老绷着脸,一脸的连鬓胡子,从没见他笑过。豆腐脑儿旁边还有搁芝麻酱、香菜的豆面丸子汤,也很吸引人。在这里换着样儿吃,也吃不过来。我和苏惠都特别珍惜这样的时光,一碗茶汤我们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喝得很慢。我猛然一低头,发现老黑趴在脚底下,这家伙神不知鬼不觉地跟来了。我把最后一勺茶汤偷偷给了老黑,它无声无息地舔得很干净。老黑看着傻乎乎,其实很聪明。

这当然不能让卖茶汤的看见。

往东看,太阳升起来了,东直门城楼在晨雾里影影绰绰的。有洒水车从路边经过,我赶紧跑过去,想让水浇一遍,谁知刚站到马路沿儿上,人家把这边的水收了,开车的伸出脑袋朝我笑,原来是臭儿他哥……

别以为我到市场会给三丫买什么大鲜鱼,我是要到干货摊儿上买小干鱼儿的。小干鱼儿又叫猫鱼儿,是专门给猫吃的,又咸又硬,人没法儿吃。

“掌柜的,买鱼来啦!”一到干货摊儿跟前,我就大声招呼,气势很足,很是内行。北京人买东西个个都跟爷似的,得摆谱,这是臭儿他们教给我的。

掌柜的也不含糊,不因我是小孩儿而怠慢。他回应:“来啦您啊!今儿挑点什么?”

苏惠说:“我们得先看看,看看你的货。”

掌柜的说:“货绝对地好,有新来的山东贝柱,还有辽宁的海参、南洋的鲍鱼、烟台的海带……”

看我们在摊儿上踅摸,他又推荐:“昨儿刚到的鹿角菜,潮干儿(北京方言,半干半湿的意思)的,回去让你妈做打卤面,一顶一地棒!”

掌柜的明知我的底细,还是很热情。苏惠装模作样地掐了一根鹿角菜,搁在嘴里嚼了嚼,皱皱眉说:“长老了。”

掌柜的捏了个尖儿,递给苏惠说:“您尝尝这个。”

苏惠嚼了两下,摇头说:“牙碜。”

我佩服苏惠的这等拿捏,这大概就是妈说的“姑娘样儿”吧!

掌柜的知道真正的买主是我,对我说:“立秋您该当学生了吧?小小年纪真了不起!”

我学着妈的口气说:“可不,过了夏天就报名去呢,再也不能由着性玩儿了。”说完我还叹了口气,表示上学是件很麻烦、很无奈的事。

掌柜的说:“上学好,学本事,干大事。我就没上过学,所以在这儿卖咸鱼。”

我从兜里掏出绣花荷包,荷包是赵大爷送的,上头绣着芙蓉花的图案。这原本是赵大爷装烟叶的,看我喜欢,赵大爷就送我了。我把它当了钱包,所以从我手里花出去的钱都有一股浓重的关东烟叶味儿。苏惠说这跟我的身份很不相称。我才不管!

我从荷包里掏出一张纸票——绿色的、上头印着轮船——我要买五分钱的猫鱼儿。

五分钱的猫鱼儿大概是超过卖鱼的底线了,掌柜的接过钱,在小猫鱼儿笸箩里捏了半天,捏出三条,包在纸包里,说:“您拿好了,缺什么再上我这儿来!”

我接过纸包就走,苏惠不忘回头说:“谢啦!”掌柜的摆了摆手。

逛市场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想,凭着我和苏惠的自信,大概没有什么东西买不来。

猫鱼儿拿回家,用剪子剪碎,拌在剩饭里,分几顿给三丫吃。猫鱼儿很咸,要剪得很碎,要不三丫会光挑鱼不吃饭,它的嘴很刁、很馋。

三丫吃饭的猫碗是个青花瓷碗,碗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字样。爸说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古董,可惜残了,碗口磕了一个豁,裂了一条很大的璺(wen)。这样的碗是个废品,大概也只能给三丫用了。

我在猫碗前看着三丫低头吃食的模样,一种成就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用自己的力量养活一条小生命,它信赖你,依靠你,这是件多么让人自豪的事儿呀!

看猫吃饭,我越看越投入。三丫吃得很香,目不斜视。三丫这副模样儿,让我很羡慕,咸鱼拌饭不知香到了何种程度,我得尝尝。我从三丫嘴底下掏了一把猫食填进嘴里。米饭无味,碎猫鱼儿死咸、微苦、扎嘴。

老七正好路过,他说:“很好!”

我说:“鱼是我买的,饭是我做的,你管得着吗?”

我想,他是在等待我对猫食的评价,偏就不告诉他!

他说:“您请!您请!您接着吃!”

[点评]

老北京市井文化和孩子们天真的童趣,是本书重点表现的内容。卖茶汤的大爷熟练的冲茶动作、“祖传秘方”,卖干货的掌柜明知“我”和苏惠的底细,看着苏惠像大人一样摆谱,还是热情地接待“我”和苏惠,这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老北京味儿。看猫吃猫食吃得香,“我”竟然也要尝尝,孩子好奇、天真爛漫的特点跃然纸上。类似的内容在书中有大量呈现,渗透着作者美好的童年记忆,幽默风趣。

文中的“我”和苏惠是好朋友,你能说说“我”和苏惠性格的异同点吗?

(选自《花猫三丫上房了》,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10月版,有改动)

猜你喜欢
掌柜的花猫茶汤
若无其事
追求美追求品味的茶汤店
大花猫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一字蚀骨
花猫的方法
饿疯了
悬壶药铺
悬壶药铺
“隔夜茶致癌”没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