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2020-05-22 05:00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印两国印度一带一路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巨大的飞跃,从弱小到强大、从区域发展到全球。据《2019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位居全球第二,这显示了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投资热土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带来了良好契机。然而,近年来中印两国虽经贸合作密切,中国对印度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中国对印度的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较缓慢。因此,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增强我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水平。

二、“一带一路”下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中印两国经贸合作十分密切,但投资规模状况却不容乐观,现从投资规模和投资行业结构两个角度对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现状进行分析。

(一)投资规模

“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印度经济环境的趋好以及两国经贸关系的持续升温,使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如表1,2018年中对印投资2.06亿美元,是2005年对印度直接投资的18.48倍。但总体来看,中对印的投资规模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和印度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都较小,这与两国的经贸发展趋势明显不对称。印度对来自中国FDI的利用极低,在2012年之前,中对印的直接投资额占印度所利用的外资额比重从未突破1%;2012年之后,虽突破1%,但仍未有大幅度提升;在2015年之后又呈现缩减状态。这说明中对印直接投资增长乏力,中国没有以印方为主要投资地,反观印度也未以中方为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目标国。因此,中国对印度的投资之路依旧任重道远。

表1 中对印直接投资流量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印度数据来自印度商工部

(二)投资行业结构

中印两国在资源条件和产业结构上具有很强互补性。具体而言,印度第三产业发达,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相反,中国在制造业等实业方面的发展优于印度,但其服务业相对弱于印度。由于两国的地缘优势,近些年来,我国除在印度投资以钢铁业为主的传统领域外,还对印度的联网领域以及家电等行业加大投资。总体而言,中印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潜力很大。

二、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从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现状分析看出,中对印的直接投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为充分挖掘印度市场潜力,现从中国加强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

(一)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机遇

1.“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新契机。近些年来,印度经济的迅速增长之势,使其成为全球投资热土之一。长期以来,中印两国产业的强互补性为双边投资提供良好契机。虽然目前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印度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数字印度”等计划使两国制造业间形成一定竞争性,但由于两国制造业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的不同,两国产业仍具有强互补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有利于从政策层面加速推进和深化双边投资合作,为两国的投资发展带来巨大利好。

2.印度人口红利显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国内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老龄化趋势加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此外,为推进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产能和边际产业需要对外转移。据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总人口13.5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在印度13亿多人口中有65%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化优势明显,这让印度在人口红利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也为我国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直接投资提供了良好机遇。

3.规避贸易壁垒。中印作为最有潜力的发展中大国和两国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的特点,使得中印两国间贸易不断扩大。中国自2014年起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目前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然而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贸易赤字的持续性扩大,2018年中国和印度双边贸易额达到955.1亿美元,中对印贸易顺差578.4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145.6倍。据相关分析,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印度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有望进一步增加,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或将持续扩大,由此不可避免贸易摩擦。我国商务部宣称,目前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由印度于2019年11月4日宣布退出RCEP可预计印度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将更为频繁。因此,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通过在印投资设厂生产和销售是绕过其贸易保护主义、规避其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此外,相欧美国家对印度设置的贸易壁垒远低于中国。因此,中国企业可利用印度资源和其与美欧国家的关系,将产品出口到美欧国家,也可规避贸易壁垒。

(二)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挑战

1.两国政治互信缺失。中印两国政治体制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两国长期存在的边界领土争端和中巴关系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印关系深化的障碍,导致两国政治互信缺失。尤其近年来受到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印度一直把中国当作潜在竞争对手。印度在2017年“一带一路”北京峰会的缺席、RCEP的退出等行为无疑不是两国政治互信缺失的体现。由此,使印度对来自中国的投资者缺乏支持力度,对其核心产业更是谨小慎微。

2.印度亟待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基础设施状况对FDI有正向的吸引作用。印度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条件成为外商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制约因素。表2显示了2016-2018年中印两国主要基础设施指标的对比情况。据表2,除了在铁路总公里数上两国旗鼓相当之外,其他各项指标数值印度对中国都显著低于中国。虽然两国铁路里程数值相近,但是中国铁路的实际状况却远远好于印度。这是因为印度的铁路交通系统修建久远,有待改造和完善。货柜码头吞吐量中国明显大于印度,显示印度在能源水路运输方面与中国有着巨大差距。我国航空运输量约为印度的四倍左右,表明了后者航空运输业相比中国还较为落后。此外,印度的网络建设也并不完善,实际上在安全互联网服务器和移动电话保有量方面与中国存在一定的差距。总的来说,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亟待加强。

表2 2016-2018年中印基础设施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3.印度严苛的法律制度和繁琐的审批程序。首先,印度极为重视相关劳动者权益的维护,这与其严格的劳动保护制度分不开。印度的劳工法律法规不仅适用于不同行业工种的员工,在实际运用中也要考虑员工的数量、性别等,这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投资者信心。其次,印度具有复杂的税收制度。印度公司综合税负较高,中资企业的税后盈利情况为其期望的高投资回报率带来一定挑战。最后,印度具有繁琐的审批程序。在印度的外国投资项目启动需要中央和地方部门的层层审批,且审批过程透明度低。虽经过印度政府一系列努力,其繁琐的审批程序已有改观,但力度总的来说还远远不够。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对印度的投资规模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和印度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都较小,这与两国的贸易、人口状况以及大国地位不相称。因此,就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对印直接投资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中印两国政治互信。两国良好的外交关系的是中对印直接投资实现良性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印边界问题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对此可利用传统的外交手段和磋商机制和涉边机制等促进双方间的信任。此外,中国可利用与印度共同参与的多边合作机制,如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加强双方的交流互动,提升互信水平。

第二,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应趋于多元化。中国目前对印度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要加强对技术导向性产业的投资。同时,继续扩大如物流、电商、第三方支付等新兴经济领域投资。

第三,建立更完善的服务体系,对民营企业开展对印度直接投资予以支持。因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有成本优势,而且能更好避免政治干预的制约。但民营企业开展对外投资面临着资金、信息的制约。因此,在加强对印度直接投资上,我国要为民营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和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其优势。

猜你喜欢
中印两国印度一带一路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中印两国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华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中印明年继续联合军演
在新世纪加强和深化中印关系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