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40年之局势,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但不可否认,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的一系列不平衡问题却日益凸显,加之当下社会矛盾发生转变。因此,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一个重大判断,即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要求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式作为指导和支撑,要求新的对外贸易结构和对外贸易理念指引外贸发展。
从国际角度来看,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随之而来的国际产业链条不断细化,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断深化,全球内各个经济体联系日益紧密。但全球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化使得全球经济不稳定和波动日益频发,尤其是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不断持续和升级,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也让中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如何开展高质量贸易提出了新的、更清晰的方向和指导,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对外贸易多元化,构建更加健全合理的对外贸易体系,完善对外贸易结构①。针对国家要求,本文拟就围绕中国对外贸易多元化的自身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一些初步的分析思路和想法。
对外贸易多元化,就是指经济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优势,生产和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尽量增加产品和服务的类别与品种,扩大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范围和销售范围,在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拓宽销售渠道,从而实现经济主体对外贸易额总量增加、经济主体对外贸易结构改善的目标。
对外贸易多元化是相对于单一化而言的,对外贸易多元化选择是新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发展我国开放经济的必要举措。实施贸易多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好的抵抗世界范围内的各个贸易集团或经济风暴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通过区分不同的对外贸易多元化领域,可以将其细分为进出口产品类别多元化、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和对外贸易途径多元化三大类。
从对外贸易商品形态的角度来看,随着全球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贸易类别除了传统的实物贸易以外,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贸易方式纷纷应运而生。
图1
以传统国际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中国国际贸易早期的外贸产品大多是以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类别位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且较为单一。根据国研网数据库相关资料显示,以2003年至2019年数据为证,进料加工贸易额占比下降明显,一般贸易额上升迅速,并在2019年实现一般贸易额占我国当年进出口总额的59.02%的最高水平(图1)。贸易结构改善的同时,加工贸易商品出口额占比较高、出口品中价值链底端产品比例大、进口额总量较出口额不足等问题仍突出存在于我国的对外贸易现状中。
从商品流动方向的角度看,市场多元化可以细分为进口市场多元化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实行市场多元化,可以有效避免对少数国家的进出口依赖,有利于降低我国对外贸易风险,提高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自入世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依据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国际分工理论和以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为核心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因此基于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我国在长时间以来对外贸易对手方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
后危机时代以来,虽然我国已经开始扩大全球贸易范围,但贸易对手方仍主要集中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周围邻国。以2009至2018十年数据为证,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同美国、欧盟(含英国)、亚洲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占比平均值分别为13.28%、14.92%、52.64%,总占比达到80.84%,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比巨大,与此同时,现有对外贸易结构下,大量的进出口贸易往来使得中国与各国的贸易基本达到饱和,目前中国很难在原有的产品类别、市场结构下再大规模扩大贸易出口量。再加上当今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被动性和新兴经济体在后经济时代表现出的巨大发展潜力,扩大贸易对手方、加强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是中国当下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在如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方式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跨境电商、自贸区、跨国公司等贸易途径的拓展大大丰富了国际对外贸易方式。自入世以来,中国积极吸引外资,通过对华投资设厂,沿海沿边地区跨国公司数量不断上升。以合同利用外资项目数为例,到2018年十年间,投资项目数增速明显,合同利用外资项目数由2009年的23435个扩大到2018年的60533个,增长率达到258.3%。
目前来看,中国的电子商务水平世界领先,物流和制度等配套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在国际电子支付、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制定国际规则的话语权仍然很低,对外投资效率和效能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扩大中国优势贸易途径、拓展贸易新方式等任务仍十分艰巨。
入世之后,为快速占据国际市场,中国片面追求扩大出口贸易份额、获得国际贸易顺差。为鼓励出口,我国充分利用了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采取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以及一系列鼓励企业出口的政策措施,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启动与发展,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制造业为主的过渡,中国工业化进程世界瞩目。但是,较强的政府保护导致加工贸易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造成了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即所谓“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戴觅、余淼杰(2014)研究表明,这种低生产率水平主要体现在加工贸易方面,一般贸易基本符合Melitz的假说。
加工贸易的增加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之谜”,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的出口品价格低于内销价格,造成价格“倒挂”现象。在政策保护下,加工贸易出口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资源利用率低下,市场活力不足。更进一步,过高的加工贸易额还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整体易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使中国经济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给中国经济稳健发展注入了不确定性因素。
在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19》中,中国服务贸易综合发展指数在全球排名第20位。虽然中国服务贸易总量排名靠前,但出口规模与我国对外贸易整体规模仍然差距较大,与服务贸易进口相比也处于劣势。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这里以商业服务来近似替代两国服务贸易情况。根据国研网数据库显示,2006年以来我国商业服务出口总量不断提升,但增速缓慢、总量较低。其中2018年商业服务出口总量达到最高,为2318.09亿美元,但同期美国商业服务出口额为8057.39亿美元,中国仅占同期美国商业服务出口额的29.64%(图2)。另一方面,中国商业服务进口情况改善明显,2018年中国商业服务进口额为5213.44亿美元,仅比同期美国进口额低230.03亿美元(图3)。
图3
图4
除了总量增速较低,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合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也是我国服务贸易下一步改善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各个行业竞争力水平差距明显。其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建筑)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如旅游)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在多数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国际竞争力比较弱,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劣势明显(图4)。这也进一步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技术水平不足、人才要素缺乏,这些劣势行业在今后更大程度的开放中将面临巨大挑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拉动效应明显,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强“发动机”。但由于先富带动后富、经济梯度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各个地区要素禀赋差异、发展基础不一等现实原因,中国经济在不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总体上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步降低的梯度差异。
虽然自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沿边与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但沿边及中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龙头产业尚未形成、增长极对周围城市的辐射能力不足等问题明显,影响国内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进而造成对外贸易多元化受限。
国际贸易中各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大多是基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国际分工理论和以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为核心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多互补性;而以引力模型为基础的区位优势理论也说明了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相邻的周边国家有较多的贸易优势。基于贸易理论合理应用,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周围邻国。
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回升乏力,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后恢复速度、水平不一,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下降。而以“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大体量国家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明显增加,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近年来,虽然中国通过政策引导,增加同新兴经济体对外贸易的开展,但是发掘贸易双方的贸易互补性、使贸易双方在贸易开展中得利、共同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等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任务之一是“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表明,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一,在坚持国家战略指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自主调节和激励作用。2019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对如何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清晰、更准确的发展方向和指导,全面、准确、清晰地解读国家战略方针,把握国家对外贸易发展大势。第二,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活力,淘汰落后和低效企业,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机制,让过去受国家政策庇护的低效加工贸易企业退出市场,实现市场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自2015年实施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加深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开放发展、优势互补开展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这不仅有利于充分挖掘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实现中国对外贸易多元化,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频率、贸易金额,符合贸易双方的共同利益。第一,增加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输出。“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多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严重制约着国家间的经贸合作,而中国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和累积,基础设施制造能力强,可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需求。第二,大力发展资本项目输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工业出口需要巨额资金,需要其他国家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丝路基金、金砖银行和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业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入世以来,中国不断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当下,要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打造合理完善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一,加强合理的产业结构建设。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和制造业产品,农业、服务业等方面对外贸易开展较少。下一步应该提高农产品和服务产品质量,完善相关产品的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质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开展进出口贸易。第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中国经济在不同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总体上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步降低的梯度差异。通过完善内陆增长极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掘沿边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发展面向周边国家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为开放型经济做实自我发展的微观基础。第三,加快自由贸易实验区(港)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如今中国开放程度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应该着力构建全球化合作平台,提高相关贸易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第一,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的开放平台。面对中国庞大的国内需求,通过完善贸易和投资相关制度的制定,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促进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从而实现以高质量的开放平台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推进重要领域国际经贸规则改革及重构。中国在跨境电商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国际优势,但在全球经济规则制定中参与度比较低。因此,中国应加强相关领域的理论与规则创新研究,加大内部改革力度,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相关国际经贸规则生成的话语权。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28/content_5456796.htm,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