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瑞
摘 要:家庭与学校之间良好沟通,是教育完善的基本模式。家校之間融洽合作,协同共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结合调查结果,分析当下家校沟通的现状与原因,探究家校沟通、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以期为家校共建、合力育人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家校沟通;合力育人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8-0030-01
1.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家长对老师常常报有过高期望,家校之间时有矛盾发生
调查发现,超过40%的家长都曾过高的要求教师,没有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替老师考虑。大部分家长甚至以完人的标准来要求老师,以圣人的标准从道德上绑架老师。老师的言行稍有差错就会被逮住把柄,挑刺的、告状的、校闹的层出不穷。因此,家校沟通之间的矛盾不断产生。这种现象可以理解,因为家校之间的教育理念常常存在差异,发生矛盾可以理解。但正因为如此,愈要进一步加深沟通和交流。
(2)家长要求存在自私性与个性化,家校沟通存在目标差异
学校和教师管理学生,是以全校或全班同学为基础,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教育和管理学生强调整体性的同时兼顾个性化。而家长朋友的要求常常存在个性化特点,不可否认,部分家长还存在自私自利的心理,这些现象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都能够被学校和老师接受。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加深家校之间的沟通,协同育人,也是当下教育的实际要求。
(3)留守儿童特殊群体缺少关爱,亟需解决诸多问题和隐患
留守儿童这算是比较老的话题了,但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又是一个无法漠视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缺少关爱,缺少温暖的关怀,甚至其教育缺位,在学习和品德各方面都存在问题。留守儿童的旷课、逃学、吸烟、赌博,甚至打架斗殴现象层出不穷。由于大部分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处于失控状态,留守儿童的教育重担就落在了老师的肩上。但学校教育仅仅是教育的一个部分,无法替代学生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加强家校联系,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构建家校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探究
(1)完善家校共建体制,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的第一次教育。因此,完整的教育不可缺少家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学校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要正确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意义。学校要建立健全家校共建机制,不断建设和完善家校联系制度,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性。为家校共育,协同发展搭建平台。
(2)开展家长开放活动,促进家校深层交流
调查中发现,学校老师一致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负面作用比较大,因为教学毕竟是个专业活动。但是,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管理,可以通过参与学校重大活动,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与表现,掌握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家长深层次的理解学校教育模式,促进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学校在组织一些大型的全校范围的活动,比如,开展节日庆典,主题活动,学生文化节目展演等,都可邀请家长进校参与组织活动,也可借此展示家长的优秀组织才能或个人技艺,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正面感染学生。通过一系列家校互动的活动,学生也可以将其优秀才能和优异成绩展示在家长面前,让家长进一步认识孩子,更深一层理解学校教育,促进家校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3)创新家校沟通模式,创建和谐家校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家校沟通就是家访、邀请家长召开家长会、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新时代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和老师可以采用电话和微信等形式沟通,可以建立qq、微信群,可以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等。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化平台,随时随地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传递教育理念,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积极听取家长的教育意见和建议。新时期的家校沟通实际上已经将传统的单一的沟通形式变化为双向的、立体的、具有互动性的多元沟通方式,更有利于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4)进行家校共育共评,建设完整评价机制
家校沟通共建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学校单方评价在某些时候可能有失偏颇,甚至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学校教育中,在学校考核评价机制下,渗透家庭评价,可以完善学校评价机制。例如,在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竞技活动中,可以进行网络传播,家长进行点赞和跟帖评价,适当渗透家长的意见,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家校共育有积极的作用。学校也可以联系家长开展学生成长记录活动,建设学生成长档案,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度,促进家校共建体制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有家才有国。家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元素,家庭教育也是国家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在做好常规教育的同时,要积极转变认识,创新模式,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丰富学校教育模式,融洽家校关系,搭建家校联系的畅通桥梁,促进学校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庭.家校合作的阻滞因素及消解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05)
[2]林玲.家校合作关系的检视—一种批判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7(06)
[3]李森,杜尚荣.论课堂教学中的 “边缘人” 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