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分析

2020-05-21 10:58蔡瑾瑜
建筑与装饰 2020年4期
关键词:分摊管廊设计阶段

蔡瑾瑜

摘 要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可以容纳大量的线缆和管道,所以在当前的小区建设以及市政设施的建设中成为标配。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都会产生成本,基于对该系统全生命周期中成本构成的分析,为能够降低实际产生的成本量,本文研究了成本的分摊方法,让地下综合管廊系统能够取得更高收益。

关键词 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引言

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在系统的设计阶段会产生合同成本、设计人员的薪酬成本等;施工阶段会产生装配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建筑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及机械运行成本等;后续运行管理阶段会产生设备的替换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可以说整个生命周期之内成本总量较高,需要运用合理的分摊模式降低成本量。

1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中的成本构成

(1)设计阶段成本。设计阶段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成本与合同成本两个方面,另外对于施工企业,也包括投标成本、管理成本等。相较于后续的建设和运行工作,设计阶段的成本总量较少,主要集中在设计方案的获取、优化以及实地勘探阶段,投入的成本形式包括人力资源成本、设备配置成本以及专业化设施系统的运行成本等,要求所有的成本生产项目都要根据具体的管理形式进行控制。

(2)建设阶段成本。在工程的施工阶段,要求按照专业化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案采购建筑材料、配置施工设备、加入人力资源等,但是在一些工作体系之内,由于存在严重的缺陷,会导致实际产生的成本总量过高,这一方法显然不利于后续工作的落实[1]。此外在成本的具体产生阶段,需要保证所有工作项目的全面贯彻,包括现场监管和监理人员的投入、建材的管理成本等。事实上大量的成本在实际建设阶段不可避免,需要采用合理的资金投放和分摊方法,让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可以作用于系统的质量保护阶段,同时为后续的运维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3)运维阶段成本。运维阶段的成本主要包括存在问题设备的替换、监管人员的配置、当前存在运行问题的分析等,运维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被纳入综合性管理框架之内,才可以让制定的管理系统符合要求。在具体的运维阶段成本控制工作中,通常由配置的分析人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了解当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让专业人员查找问题原因并替换性故障件,让形成的管理和工作运营体系的综合水平提高。

2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分摊

2.1 设计阶段成本分摊

设计阶段的成本分摊,主要是针对设计人员的投入资金需要提升,从而让建成的设计施工方案和系统的综合运维方案能够符合质量验收要求,同时也可以采用新型的设计技术和管理手段,让综合管廊在后续运行阶段中降低故障发生概率。此外系统施工企业也要根据其自身具备的综合水平和设计人员的构成方法,研究该系统是否由企业本身设计,以充分提高设计质量。比如在具体的工作阶段,发现施工企业本身具有的专业化人员数量较少,同时新型管理技术的运行质量不能符合综合管廊系统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设计问题,投入的成本分配方法为设计系统人力成本总量占据所有设计成本的70%,而对于其余设计内容,成本总量占据剩下的30%,通过该方法可以确保综合管廊系统的设计质量符合高标准要求。

2.2 建设阶段成本分摊

建设阶段的成本分摊工作中,核心方法是防止当前的工作阶段存在后续运行过程的质量缺陷,可以一方面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另一方面为后续的运维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奠定基础。首先要研究所有建筑材料的实际使用量,并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库存方式,比如对于混凝土材料,其使用总量确定了之后,研究该工程的总施工时间,并确定水泥的合适存储数量,尤其是要防止水泥的存储时间超过三个月,另外对于混凝土的其他制造原料,需要严格保障所有的建材参数和存储环境符合标准。该过程的成本分摊方法是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时间,将综合性的资金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周期和原材料的采购时间段内,确保原材料方面的质量符合设计标准。

其次是针对综合管廊中所有设施的采购成本控制,要求选择的线缆要能够符合高标准要求,同时各类设备要经过多项检测,并采购当前市场上高质量的设备类型,通过该方法可以防止在设备的后续运行阶段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另外在监管系统的配置过程也需要投入相应的成本,让现场监管人员和监理人员完全履行个人责任,并做好针对当前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工作,第一时间完成问题的解决任务,唯有如此才可以让施工质量得以保障。最后是施工设备的日常管理,综合管廊施工过程包括重型设备的投入、吊装设备的使用等,这类设备会消耗较多的能源,要根据该系统的实际工作方式,合理配置各类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运行周期,并且确保设定的运行路径能够降低对于能源的消耗量,以达到降低投入成本的目的。

2.3 運维阶段成本分摊

由于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已经考虑了运维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所以产生的实际成本较小,但是为防止由于设备故障导致运行过程中,整个管廊系统无法运行,所以要求派遣日常监管工作人员,其工作任务是找到目前该系统中存在的运行问题和故障,观察整个系统的日常运行参数,当发现某数据在较短时间之内出现大幅度的变动,或者运行设备无法发挥应有作用时,则可确定该管廊系统存在运行故障,监测人员第一时间上传信息,由专业分析人员完成具体的研究工作,找到故障的发生原因和位置,立即投入故障的排除工作[2]。可以说主要的成本配置方法是,设置专业化的系统运行监管人员,主要成本类型是人力资源成本,防止系统产生严重的运行故障并造成经济损失。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管廊系统产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集中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后续的运维阶段,可通过合理的成本分配方法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设计阶段的成本分配主要方法是将成本纳入设计人员设计系统,以提高系统的设计质量;施工成本主要针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和施工设备的监测等;运维成本主要是集中在设备运行状态的监管人员系统,以防止出现严重的故障。

参考文献

[1] 张兆钦,刘占省,黄春,等.BIM+GIS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中的协同应用[J].建筑技术,2019,50(7):805-808.

[2] 潘梁.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及分摊[J].城乡建设,2018,(11):46-48.

猜你喜欢
分摊管廊设计阶段
公路隧道设计阶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房产测量地下室分摊问题研究
A商业银行成本分摊方案设计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湖北: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
发达国家综合管廊建设超前
济南将建全国最长综合管廊
日媒称联合国维和出钱 中国超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