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摘要:高校综合社团管理在很多高校中并没有得到有效重视,研究高校综合社团特点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而建立起高校团组织领导下的管理体系,希望对加强社团管理和规范社团活动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团;管理;考核
高校的学生综合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很多高校将学生综合社团管理挂靠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对高校综合社团的不同特点,如何建立起综合社团管理体系就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
一、高校综合社团的特点
校综合社团在很多高校中由学校共青团组织直接管理,在社团章程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一些公益性的综合社团,能够很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志愿服务的活动当中,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从社团的特点来看,当前高校社团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自发性
虽然高校的综合社团实在学校共青团组织或其他组织管理下运行,但是,作为群众性的组织仍然具有自发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社团组建的目的、人员组成、领导体制、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同时肩负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任务。
(二)群众性
社团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参与,甚至一些高校的公益性社团和品牌社团组成人员往往非常庞大,通过参与广泛的群众性社团活动,同学们可以发挥所长,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营造出课下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景象。
(三)趣味性
高校学生参与综合社团活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打发课余时间,针对这样的一种社团参与目的,很多高校学生社团已经开始按照兴趣爱好、特长和需求建立趣味型综合型社团。同学们在社团活动中活跃思维,培养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展现自我价值,彰显了社团的生命力。
(四)开放性
学校的综合社团到活动形式相对于专业性社团更加的具有开放性。因为综合性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接受信息的方式渠道广泛,很多社团将社团活动从校内扩展至校外,而专业社团很多只能在学校内的实验实训室进行。例如一些公益性的社团可以组织红色教育基地、敬老院、孤儿院等开展活动;一些高校的法律协会可以到法院组织旁听活动;一些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到户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五)独立性
高校的综合社团在经过正规的组织审批成立后,在开展活动时往往具有独立性的特点。而这而这时社团的社长就是社团的主要领导者,社团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參加人员都由社团管理学生自行决定,开展活动也是由组织社团成员独自进行,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观念。
二、当前高校综合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
由于社团本身的自发性等问题,对于参与的学生来说更多的体现为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这就导致综合社团中娱乐性、公益性社团的参与学生较多,一些理论性、学术性、科技型和特长类社团参与的学生人数较少的问题。所以高校社团就存在一些社团人数过多引起了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些人数较少又面临的解散的问题。
(二)社团管理不规范
一些高校存在着对高校社团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有些高校社团管理归属权不明确,有的高校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有的社团组建程序不规范,有的社团管理干部能力不足,有的社团活动质量不高等,导致社团之间差异越来越大,这些都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三)学生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由于管理不规范,很多高校综合社团只重人数而忽视了社团活动的内容和质量,尽管总和社团的性质决定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但是一些社团活动却品味偏低,活动档次不高,特色不明显,甚至有些活动没有与社团性质紧密结合,使活动流于形式,低质量的活动慢慢会使加入社团的学生慢慢对社团活动失去信心,产生失望情绪,慢慢也会影响社团的发展。
(四)社团经费和场地无法有效保障
由于高校综合社团的经费大多为会员缴纳会费和校外企业赞助,而学校本身在场地支持上也无法做到完全满足与保障,所以这导致高校综合社团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危机,限制了社团自身的发展。
三、建立高校共青团统一领导下的综合社团管理体系路径
(一)明确高校共青团对综合社团管理的归属权
对于高校来说,首先要将学校各类社团的性质做好区分,进而明确管理的归属权限。涉及到的专业类和学术类社团应由学院负责管理,对于非专业和学术类社团应统一归类为综合性社团交由共青团组织统一管理。管理权明确后才能更好的建立组织架构,制定管理规范,明确管理措施。
(二)制定明确的管理体制
结合高校社团的群众性和自发性特点,应建立共青团组织宏观管理,指导教师微观管理,社团社长具体负责的管理架构;制定社团统一管理规范,明确社团管理的具体要求,如社团均要有社团管理章程、管理制度、社团活动规划与总结、社费管理要求、社团的团旗团徽等要求,每学期上交共青团组织备案,共青团组织要按照报备情况监督检查社团管理工作。
(三)制定考核评价体系
要制定综合社团考核评价方案,将管理体系中的项目作为赋分项目,进行量化考核,每年评选一次明星社团或品牌社团,并按优/良/中/差等级给予考核。对于考核分数要与指导教师的绩效挂钩,折合成课时费,激发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于评为优良的社团要给与表彰,并与学生创新学分挂钩,评为中差的社团要限时整改,在整改期限内如仍考核存在问题则强制解散,以此保证社团管理的质量。
(四)共青团组织在场地方面要给与支持
共青团组织要积极与学校主管部门沟通,为管理的综合社团申请活动教室,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社团管理平台的分析与设计[J].闫佳怡,王文彬,彭海静.电子商务.2019 (12)
[2]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社团管理模式探析[J].杨豆琪.人才资源开发.2017 (06)
[3]高校社团管理对策研究[J].张悠然.艺术科技.201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