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萍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设计,让教师给学生创设出带有创新特点的教学环境,能够启发学生发散性的思考,对所学的内容要有质疑要有探索,要让学生充分的享受这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以及成果,不断地提升内在对于新知识的渴望,让学生主动的掌控自己语文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有意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能够给小学生在看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思维方法的锻炼方面提供更多积极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安排,融入教学中更多的創新的成份,打造出一个促进小学生有创新行动的环境氛围。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要的是鼓励小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写作等练习活动,在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的时候,要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思考,并且遇到疑问及时地提出来。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的整个教学的系统,当中都是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各个方面学习的榜样。借助语言文字这一载体,让小学生思维得到创新的引导和锻炼。要让小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语言文字作为一项工具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协调各种关系,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的想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自己所接触的观点。
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认识到创新的基本特点以及创新的来源。只有能够扎扎实实地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才能让他们有真正的思考和新的发现。创新意识的主动者是学生,而创新的想法,要想产生与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创新思维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发散性的拓展性的特点。因此,要让学生们把思考以及多角度灵活地看待问题当成一个习惯,逐渐的积累自己在创新思维方面的优势。创新意识不是天马行空任意的去想象,更重要的,是让小学生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因此,一定要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要让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字词,成语含义是什么,懂得了这些基础知识,他们才能把这些基础知识当作工具,挖掘拓展更多新的内容。而一个班级中,所有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习惯方面表现出了共性也表现出来一定的差异性。每个班级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思维特别的活跃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这样的学生经常会给大家带来一些非常新奇的想法,开拓的人们的思路,这样的学生是值得鼓励的,他们的行为值得学习,不过,教师也要注意表扬学生要具体,表扬他具体的优点在什么地方。因为有些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却比较马虎,学习的时候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还需要在这些方面继续加强。因此,总体而言要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当然是在遵守课堂秩序的前提之下来提出问题。
二、通过打造自由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问题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打造一个相对自由民主轻松的班级课堂环境,消除学生身上过多的压力。这样他们才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的学习本身。特别是对于他们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来说,在轻松的状态下学生更容易产生自由的联想,更能够在头脑中浮现出一些相关的画面和场景,所以,这具有创新的特征。小学生们要明白创新的价值,也要明白自己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自己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可能发起者和成就者。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教育环境方面的大力支持,能够在语言环境,阅读环境,人际交往的环境氛围中给学生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让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的学习自身。当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知识本身观念本身的时候,他们非常自然的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就像对于同样一件事,我人们对他观察会有不同的角度,这些脚都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特点,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
所以,自由宽松民主的环境氛围是的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尊重,是让学生个性化特征,得到自由发展的必备条件。
三、通过鼓励小学生的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意在没有太多的约束,因此,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及在自主阅读的同时,头脑中展开丰富的自由想象。这既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同时也是充分的展现语文学科自身魅力的过程。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的释放内在的活力,在进行示范朗读课程中,要充分的沉浸的课文说创设出来的情境之中。用自己的语言声调方面的变化,在配合上表情动作,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传递给学生。所以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课文的朗读,这是对他们想象力的一个最基本的培养的方法。在学习的丰富多样的形式,这种内在的本质都是通过语言文字作为基本的载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注重发挥语言文字的基本作用。要让每一个小学生从一开始接触语文,就能够热爱语言文字,并且将语言的文字符号与画面,具体的场景事物进行匹配。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语言文字也逐渐地在语言文字的陪伴之下,展开丰富的自由想象。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拓展,得到充分的放松和发散。
四、语言文字的学习要结合实践的应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学习了基础的语言文字,语法知识等,还有具体的应用,通过应用来进一步的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内外设置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的创新创造的应用语言文字,其实每年都会有很多新的词汇被人们创造出来,正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词汇量越来越多,人们会用语言符号表达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细腻的事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小学生们也接受这样的创新创造的训练,但是千万记得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先让孩子们领会那些好词佳句好在何处。要让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是多么的生动灵活多变。而我们自己总是语言这种工具的使用者创造者。我们掌握着主动权,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学习传承语言文字的文化,并且要进一步的创新创造。
总之,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工作。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首先给孩子们进行创新行动的示范,其次,也要通过提出问题,给出适当的评价和鼓励的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得到更多积极的锻炼,在创新意识的促进之下有更多的创新动作。
参考文献:
[1]杨传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法创新再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8 (1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