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探索

2020-05-21 11:40李杰李勤李波靳平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中职教育人才培养

李杰?李勤?李波?靳平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职医药卫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未来中国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发展。从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改善师资结构及师生比;内化师德师风标准,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及督导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全方面、多举措的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以提高中等职业医药卫生类学校的师资队伍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中职医药卫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未来中国医药卫生类中职教育的发展,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巴渝地区培养中职医药卫生技能人才的重要摇篮。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在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进行了系列探索,下面主要从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建设举措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师资数量仍不足,师资结构待优化。

近年来学校学生规模逐年扩大,教师数量缺乏,生师比为27:1,仍然偏高,与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发展目标有较大差距。医药卫生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此类人才倾向于高职学校、三甲医院就业,大多来源是医药卫生类或师范类学校应届毕业生,师资队伍的学历、双师、行业兼职教师的结构有待优化。

师德内化不明显,职业素质待升华。

我校师德管理机制尚未成型,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尚未制定,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尚未发挥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的示范作用。需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增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切实将师德建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师资影响力不足,职业能力待提升。

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专业带头人严重紧缺,影响力不足,整体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待提升。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一是缺乏持久有效的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学校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占比72.4%,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46.6%,而超半数的中青年教师为非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中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紧迫任务;二是教科研能力不足,开展教育改革德国研究的积极性和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专兼职教师受教学任务重、时间少等影响,行业实践流于形式,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四是具有海外留学和培训经历的人员较少,国际化教师到校讲学、交流尚属空白,无法满足高水平学校建设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建设的需要,国际化视野待提升。

考评制度较分散,管理机制待健全。

教师岗位职责未统一、考核评价机制较分散,师德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尚未制定,需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聘任(聘用)、考核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绩效管理机制,保证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及督导机制。

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举措

(一)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形成合理师资结构。

1.有效配置人才资源,补充教师数量,优化教师结构。树立人才战略思维,处理好学校发展的人才储备与各学科人才需求的关系、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的关系,将学科发展作为人才资源配置的导向[1],充实专业发展力量。与其他兄弟学校、合作企业、医院、教科研等机构共享人才资源,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吸引海外教师或其他学校、行业的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来我校从事教学、教研、管理、培训等专兼职工作,吸引具有实践经验的医药卫生类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同时制定《45岁以下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实施意见》,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持续发展。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双师结构,形成合理的师生比、专业教师比和专任教师比。

2.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推进麒麟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注重“智力引进”,最大程度发挥人才作用,建立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新机制,构建人才引进的开放模式,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共享[2],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一批具有真才实学、富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直接考察、考核方式招聘,建立待遇与任务相匹配的多元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

(二)内化师德师风标准,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1.强化职业教育标准意识,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形成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基、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合格教师理念,提高师德修养,增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尤其重要,制定《专业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3],建立基于国家标准底线的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制定学校的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标准意识,建设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专业知识、精湛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发挥师德师风示范作用,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制定学校师德培训课程的指导纲要,开发师德培训的课程,建設师德课程资源,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师德师风示范培训。注重宣讲“身边的好老师”,征集筛选身边好老师的故事,对日常教学当中好老师的故事进行宣传。建立师德师风曝光平台和通报制度,划定师德“红线”,营造风清气正的师德师风。以全面提高青年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做好青年教师的调配管理,解决学科师资不平衡、青年教师培养结构不合理问题,实现师德教育和师风养成系统化。

(三)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职业能力

1.搭建教师提升平台,培养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工作室,发挥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制定并完善《牵手师徒结对遴选、考核、奖励办法》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逐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合作能力和教学工具运用等能力[4]。实施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依托高水平专业群,鼓励教师紧跟技术和市场变化前沿,聚焦发展方向。结合1+X证书制度,进行模块化教学,形成各有所长、能力互补、结构优化的教学创新团队。

2.完善培养机制,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教科研管理、教研活动管理、教师行业实践管理等管理机制,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与竞赛相结合等方式,落实教师每年假期全员培训制度,实施教师国培、市培计划。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定期组织校内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比赛等教学大比武活动。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集中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组织多形式的教学模式研讨,提炼可推广的教学模式改革案例,规范校级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

3.深化产教校企融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成立由行业专家、职教专家、政府部门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广泛开展调研,制定紧密联系行业发展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医院、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并以此建设特色鲜明的智慧康养专业群师资队伍。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双师培训基地,组织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行业实践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职教联盟,在行业专家指导下构建1+x证书体系,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4.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教师需要把握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现状和趋势,通晓国际惯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化观念[5]。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交流活动,如与师资培训机构合作邀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进校授课,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与其他职业学校抱团“走出去”,加入“一带一路”中职教、产教协同联盟机构参加相应的培训及交流,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国际化视野。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及督导机制

1.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根据重庆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要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6]和安全、绿色、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注重人才环境建设,健全学校绩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参加技能大赛成绩突出教师的表彰奖励政策,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

2.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及督导机制。以新时代人才观为指导,坚持“德才兼备、重在实绩”的原则,不断完善教师聘任(聘用)、考核等管理制度,修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与职务竞聘量化评分办法》,探索并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考核结果作为选拔、聘用、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

3.加大人才经费投入,保障师资队伍的高水平发展。全方位提供资金保障,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费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费用,增强国际交流与国内竞争力;设立教师行业实践专项费用,深化产教融合;设立名师工作室建设专项费用,促进教师干事创业成长成才。

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为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改善师资结构及师生比;内化师德师风标准,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及督导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以期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同时为其他中等职业医药卫生类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献,邓蕾蕾.地方普通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28 (12):54-57.

[2]凌济政.河南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 (06):63-69.

[3]李蕾蕾.教师专业发展视阈下中职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

[4]刘雨,张晓旭.新建本科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 (01):74-77.

[5]戈玲.高职学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3 (11):75-76.

[6]殷凤春.论高校人才环境建设[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03):93-96.

课题名称:中职学校青年教師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2019-G-38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中职教育人才培养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