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
摘要:琵琶曲《天鹅》是刘德海先生的作品,这首乐曲借天鹅神圣、美丽的形象来歌颂品德高尚,正直的人。乐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天鹅的各种神态,从在水中的静态到嬉戏飞翔的动态都有生動传神的音乐描绘。本篇文章就是以音乐表现手法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音乐形态分析法,对乐曲中的音乐形态进行多层面的关照,旨在强调琵琶演奏手法对音乐表现的重要性,推进琵琶音乐形态的发展。
关键词:琵琶演奏;音乐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1、音乐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之动中有静
天鹅是一种飞鸟类的动物,既然是一种动物,首先肯定是动态的。乐曲中也是以多处的对天鹅动态的传神描绘而使观众耳目一新。但是如果整个乐曲中只一味是动态描写难免有些累赘与重复,使听觉乏味。而动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使乐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更加形象,自然。
首先讲一下动中有静,这里突显静。乐曲一开始,在低音区以慢速较为安详的情绪来铺设背景,垫定了乐曲开始的情感基调。每一小句都用低音区的分弦来收尾使旋律平稳沉缓得进行,描绘了天鹅在水中的安逸地休息,即为静态的。但是这个静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以其中时而流露出的动态来向前推进,完成整个静态的描绘。比如,在安静从容的大背景下,作者多次运用反弹这一技法,来加以点缀。这种快速的反弹起到装饰音的效果,在旋律中一带而过,自然地加入了动态的因素,使人们从听觉上联想到在水中休息的天鹅时而划动一下水面,时而扑腾一下翅膀的画面感既形象又逼真。旋律呈献给听众的画面感是安静的,在水中的天鹅就像是纯洁的圣女般美丽、善良、正直。
除了乐曲的开始处有这种动中有静的表现手法外,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比如之后的长轮段落,我们可以把一连串的长轮旋律想象成天鹅在天空飞翔的路线,它是平稳直顺的。但这种静态不是一成不变,天鹅也不是只有飞翔一个动作。在长轮中,作者添加了左手技法的变化,使其动静相结合。左手的多次的打、带、按、颤等技法,就好像天鹅在飞翔的时候,不时鸣叫,不时振膀翅。
2、音乐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之静中有动
讲完动中有静,我们再来讲一下静中有动,这里突显的是动。作者对动态描写较为集中,几乎乐曲高潮处都是动态的描写,但是仔细品味,不难发现作者在段落布局上并不是一味只有动,而是动静相结合,在拍打翅膀和鸣叫的段落前后都有着可以归为静态的旋律感。随着乐曲的陈述,旋律的进行,慢慢地到达高潮的部分。这时候的天鹅仿佛是因为刚才休息的缘故,格外地有活力。它们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呈现出一些嬉闹杂乱的画面感。作者用右手四个手指同时拍击四根线,来描写天鹅拍打翅膀,拍打的速度从缓到急,力度从弱到强,此时四根线发出声音杂乱,就像一群天鹅在同时煽动翅膀。又比如在勾搭技法之后又出现一段长轮,这是左手频繁地在不同的音位上拉弦产生天鹅鸣叫的效果,天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徘徊,非常传神。从拍翅膀到鸣叫构成了乐曲的高潮,在这高潮的前面,作者用了连续的六个二分音符的泛音作为进入高潮的引子,这六个用分弦弹奏的慢速的泛音就是静态的,它们沉寂、安静,与之后的狂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高潮之后,出现了一段用三指轮与泛音相结合的旋律,这段旋律不似之前的猛烈,它更像是天鹅翱翔与拍翅膀之后的一个小喘息,较为灵动、平稳,我们可以把它归为静态,这种布局安排,使得动静鲜明对比,静动静的效果不但不会造成听觉疲劳,反而可以更加突显动态与静态的效果,使动态更动,静态更静。
动静相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二为一,使听众又听到的想象到看到的,从而产生了联觉的效果,这种效果正是通过动静相结合这种淋漓尽致的描绘所产生,这种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
3、音乐表现手法——强弱力度变化的处理
乐曲中的强弱力度的处理对展现天鹅优美地飞翔形态非常重要,强弱变化处理得到位,可以使乐曲如行云流水般自如地流动,自然地进行衔接与发展,生动地展现天鹅的各种动作的美感。在这里我用几段轮指的段落来阐述一下我对乐曲力度变化的理解与感受。
乐曲中出现的第一段长轮段落,描写的是天鹅在水中休息片刻之后,准备起飞,翱翔于蓝天的画面,用一段轮指来表现天鹅飞翔时的自如流畅。这时候,乐曲强弱变化就显得很重要,强弱力度处理到位,才能把从起飞到不断冲破云霄到翱翔于蓝天之上这一过程传神地表现出来。首先讲一下起飞这个动作,既然是起飞,之前就要有一个小的准备,一个小的俯冲,这里的轮指要较轻地演奏,只有这里放轻才能积蓄力量在不断向上高飞的过程中不断渐强以致飞抵顶端时的瞬间爆发出最强的力度,呈现出由弱到渐强再到最强的线条。当然,这里的轮指不是只有这一种线条,它是由多个由弱到强再到弱的线条组成,这样的表现,才可以避免旋律单一、僵化,天鹅飞翔在天空中,时高时低、时而展翅、时而徘徊,由弱到强再到弱再到强才能更形象地展现天鹅的飞翔姿态。
在乐曲高潮前,有五次分解轮指的长轮段落,这段旋律极其优美,就好像天鹅在天空中起舞。这五次的分解轮指就像五次较有难度的华丽的动作在演奏中较有难度,要练得流畅才行,在每次分解轮之前后都有一个长音的做铺垫和收尾,就像是舞蹈演员在每次高难度的动作之前的一个小的酝酿准备,在完成动作之后的一个小休息,这个长音要弹得较弱较轻,到分指轮时力度要强起来,之后再弱下去,这样才能突出分解轮指重要性与华丽性,就像是告诉观众精彩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要做好准备,要好好观看。
除此之外,乐曲中在高潮之后有一段旋律集中在四弦上的折分段落,之一段落这份速度较快,我认为描写的是天鹅在冲向云霄之后稍微休息一下,很多年长的天鹅在相互地交谈、嬉闹,因为四弦声音浑厚,多象征着较为年长的正直的老者,这一段声音力度就要弹得十分厚实,把四弦充分震动起来,以表现年老者的稳健与苍劲。这段之后,出现了一段以一弦音色为主的旋律,与之前对比鲜明,一弦清亮的音色展现出幼小天鹅在一起玩闹的场景。旋律在低音区就弹得弱一点,旋律在高音为就弹得响亮一点,一高一低,来回交织,表在了小天鹅们在一起时高时低的鸣叫,时而飞起跳跃,时而踱步的场景,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强弱力度的变化才能达到这个生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德海.每日必弹[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71.
[2]杨靖.刘德海的琵琶教学思想刍议[J].中国音乐,2007 (01):119-125+127.
[3]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