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论述的研究

2020-05-21 16:25任志江邓惠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党的政治建设

任志江 邓惠

摘  要: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有诸多重要论述,而且这些论述有着坚实的理论渊源和复杂的时代背景。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不仅使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也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政治建设;理论渊源;结论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思想的历史由来与经验启示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A710032);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9年项目《西方发达国家政党监督机制建设对我国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研究》(项目批准号:JBK1908015);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论述的研究》的资助。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论述的坚实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

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1、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任务。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述了共产党的根本性质,鲜明指出共产党人的近期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国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完成人类解放。2、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纲领、策略。他们明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其指导思想,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作为党的基本纲领,并制定了相应的斗争策略。3、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初步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民主集中制,但却初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如他们指出:不仅要在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发扬民主精神,还应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有效加强党内集中。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党的政治建设,但是从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可以看出,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伊始就与政治建设相伴相随。

(二)列宁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

虽然列宁也未直接提过党的政治建设,但他始终从理论和实践上重视这一工作。1、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列宁强调指出:“党是直接执政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应当在国家的经济、政治等各项工作中都发挥领导作用。2、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列宁强调,必须既要形成一个统一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也要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统一领导的中央,全党必须无条件服从和执行中央各项决议。3、创造性地提出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列宁认为,党的各级领导机构和负责人都应由民主选举产生,党内重大事务应在集体讨论基础上才能进行决议。1906年民主集中制被写进党章,这一原则作为布尔什维克的根本组织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三)毛泽东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

虽然毛泽东未将政治建设单列出来,但他经常将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合二为一,并将政治建设贯穿于思想、组织、作风等各项党建工作中。1、强调党建工作要围绕政治路线进行。事实上,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最显著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为此,毛泽东曾指出,整个党建工作“都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因此只有围绕政治路线准备和开展工作,党的地位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在各种风险和考验下发展壮大。2、强调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毛泽东认为,加强思政教育是有效开展政治工作的治本之策和中心环节,直接决定着党的政治任务能否顺利完成。3、建立健全各项领导制度。例如,毛泽东曾一再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原则,进行集体领导,健全党内监督,推进健康发展。

(四)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

1、邓小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1)明确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针对以往的教训,邓小平明确指出:“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2)加强中央权威。为应对20世纪80年代的新形势,邓小平强调了加强中央权威的重要性,指出党中央要形成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3)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历史任务、实现途径等,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政治方向。2、江泽民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1)通过20世纪90年代的“三讲”活动,丰富了党的政治建设内涵。(2)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使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更加具体化。(3)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的政治建设。3、胡锦涛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1)提出党的政治建设之纲: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2)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根基:执政为民。(3)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4)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客观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5)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依据:科学发展观。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论述的复杂的时代背景

(一)世情的深刻变化

1、国际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

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当前世界形势依然严峻。随着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加紧对中国等国家的战略防范、竞争和挤压。这就要求我们党更加重视政治方面的工作,在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形势时做到上下同心、稳如磐石。

2、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

经济全球化在使各国经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结构失衡、南北差距扩大。为遏制中国崛起,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种种手段干预和扰乱中国发展进程。这就势必要从政治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3、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竞争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在文化和意識形态领域对中国进行渗透颠覆,企图弱化和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这就迫切要求全党在政治上始终保持定力,在面对错误思想与意识形态时,能够始终明辨是非、坚决斗争。

(二)国情的深刻变化

1、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

改革开以来放,伴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也日益凸显。现阶段,我国利益分化问题、就业问题、社保问题等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四风”问题严重、贪污腐败仍然存在。

2、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和工人阶级内涵结构的变化,对长期以来固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构成和群众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其经济状况、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等的巨大变迁,导致新的职业群体在思维理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差异性,从而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带来不少新的挑戰。

(三)党情的深刻变化

1、党的执政面临新时代的考验

新时代以来,虽然经过全面从严治党,各方面情况均有好转,但“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并且逐渐出现向懒政怠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向演化的趋向,成为党在今后应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党的组织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截至2018年,我们党的党员人数已突破9000万,党的基层组织达460余万。这样一来,党的组织构成也有了较大变化。一是在党员构成上,年轻党员和拥有高学历的党员人数和比例与以往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社会阶层不断变迁,出现很多新领域、新职业。这一现象使得发展、教育和管理新党员的任务显得极为迫切。

3、党内政治问题需要重视

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利益调整、阶层分化、文化多元、思潮涌动,我们党的思想状况和组织状况发生很大变化,这对党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复杂影响。特别是党内出现政商勾结、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党的前途命运。虽然经十八大以来的除旧布新有所改观,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论述的主要内涵

(一)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1、提出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政治属性始终是政党的第一属性,因此强化政治建设,自然是任何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党中央明确要求新时代党建工作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难理解,政治建设是表征党的性质、展现党的实质、实现党的团结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纲领、路线、制度等政治方面的建设,才能使党完成自身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2、明确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总结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管党治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宽松软状况,强调要从政治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以解决党内政治问题推动其他方面问题的解决。不难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政治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根”和“魂”,具有根本性作用。提高政治建设水平,对党建工作中其他问题的解决具有提纲挈领的核心作用。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才把这一建设置于党建工作整体布局的首位,并强调了其统领和关键作用。

(二)政治建设的具体内容

1、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中央权威和集中领导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一再被证明的首要政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首要目标和核心任务。事实证明,维护好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也是我们取得任何成功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为此,习近平一再强调:全党向中央看齐,“是最最紧要的政治”,因此全党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中尤为重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当前党的队伍中,仍存在一些党员自行其是、心存侥幸、无视纪律、妄议中央等现象。为此,习近平明确指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能松”。这就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和理论方法。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和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仅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进一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载体工具。为此,2012年以来,党中央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目标导向,一方面以壮士断腕的勇气高压反腐、革除旧弊,另一方面除旧布新、科学治党,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新时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就针对这一问题指出,全党要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努力构建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政治建设的特点

1、系统性

十八大以来,在以政治建设破局开新的过程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新思想、新理论,从而使党的这一建设日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学说。如经过对政治建设的研究,习近平提出完善落实“两个维护”制度、健全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完善推动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及安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等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五方面要求。在此基础上,中央从教初心信念等思想教育、党史国史等历史经验、民族复兴等使命要求上,进行了环环相扣、协同推进的安排和设计。

2、统领性

(1)政治建设对思想建设的具体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2)政治建设不仅使各级党组织具有凝聚力和权威性,也对组织建设的具体内容、效果等有着方向性和原则性影响。(3)政治建设不仅指引着作风建设的方向、性质、功能等总体性特征,也决定了作风建设的质量、效果、作用等具体情况。(4)政治建设决定着纪律建设的方向。不难看出,政治建设对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其他方面建设具有把关定向的作用,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大创新。

3、问题导向性

习近平曾指出:“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政治建设为关键和突破口,通过政治问题的解决来带动其它方面问题的解决,进而从根源上破解深层党建工作中的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突出特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赢得了全党上下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可。事实证明,政治建设在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关系着整个党建工作的全局,是具有核心和统领作用的关键性建设。事实上,这种问题导向性不仅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也贯穿于政治建设自身的整个过程中。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實现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

虽然从建党伊始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然而实际上却长期将这一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合于一起,往往笼统地强调思想政治建设。2012年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我们对政治建设的关键和统领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科学的认识,因此将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建设”一分为二,并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可以说,这一变化是对从“实践——理论”、再从“理论——实践”认识规律的生动体现。可见,在党的建设总布局中,强调政治建设的首要、核心、关键、统领地位,是基于这些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实践所进行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二)为新时代的新征程奠定了政治基础

新时代党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艰巨任务,如果没有坚强稳定的领导核心作保障,是不可能完成这样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的。党的政治建设立足于国内外新形势,以党建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为导向,以增强治国理政能力为目标,围绕如何有效提升党的政治能力和执政本领这一课题进行的。可以这么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相关的党建理论是这一思想的基础和引擎,而这其中的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可以说,党的政治建设为党在新阶段提供了治国理政的坚实保障。

(三)为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政党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有着类似的历史遭遇和发展任务,所以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呈现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全新局面。这就为众多发展中国家通过完善其本国政党制度,解决执政党的政治隐患,从而实现内部政局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以参考借鉴的中国方案。

五、结论启示

(一)“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是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

“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是新时代以来党建工作的宝贵经验,是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进一步凝聚智慧和力量,激发创新活力,弘扬实干精神,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二)抓好政治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各级领导干部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落实中央精神、投入社会建设、创造幸福生活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政治素养和能力在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诸多能力中起着领头管总的作用。所以,只有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提升其政治能力,才能不断带动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提升。

(三)要避免将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方面的盲目变革,错当成党的政治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外经济社会实践都一再证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的变革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大家只能在认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努力。因此,我们应严格界定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力戒将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方面的盲目变革,当成党的政治建设内容。

(四)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科学的前提和基础

要切实把权力特别是党的各级“一把手”的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科学性。为此,就要加强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用刚性制度将其管住,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五)将“一把手”管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是确保各项党内党外监督制度的真正落实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为此,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着重加强对党的各级“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另一方面,更为可靠的是确保各项党内党外监督方式的有效落实,将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等真正协调起来,形成监督合力。这其中尤为迫切的是要积极研究科学有效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外部监督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形成高效健全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2卷)[M].外文出版社,2014、2017.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任志江(1976.07-),男,汉族,山西忻州人,博士,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党建学科带头人、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研究基地负责人,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的建设。

邓惠(1996.02-),女,汉族,安徽利辛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党的政治建设
新时代党政治建设的思想渊源和意义研究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研究综述
从恩格斯《论权威》看党的政治建设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路径
强化党员意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路径
中国共产党科学运行党内政治生活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