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监太原酒税期间的交游与创作

2020-05-21 16:22张勇耀
文史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太原

张勇耀

苏过

苏过(1072-1123),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苏轼第三子,以诗赋知名于当时,时人称为“小坡”。曾中两浙路解元,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应礼部试,未第。其后随父前往多个贬所。元符三年(1100年),苏过随父北归。苏轼卒,葬于河南郏县,苏过在此居丧三年后,依叔父苏辙闲居颍昌(今河南许昌),整理父亲遗作,编定《东坡后集》。又营湖阴地数亩,名为小斜川。有诗文集《斜川集》,今存。

苏过在苏轼诸子中,随父最久。苏轼为兵部尚书时,任右承务郎。后苏轼帅定武,谪知英州,贬惠州,迁儋州,都是苏过一路跟随侍奉,“凡生理昼夜寒暑所须者,一身百为,不知其难。”在诸子中,他受苏轼影响也最大,苏辙曾说:“吾兄远居海上,惟成就此儿能文也。”(《宋史·苏轼传》后附苏过传)苏轼也说:“过子诗似翁。”苏轼晚年,苏过曾“尽和其诗”。

苏过一生只有过三次出仕地方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监太原酒税;第二次是在政和五年(1115年),知郾城;第三次是在宣和五年(1123年),权通判中山府,是年卒。因而太原是出仕地方的第一任。

苏过出监太原酒税时已四十一岁。从政和二年(1112年)六月上任一直到政和五年(1115年)初罢归,在太原共待了三年半多。在太原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诗文,并有碑刻留存,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山西文化。苏过为名人之后,却以微官居于太原,这对于他本人和太原来说,都是一段独特的经历。

监酒税官,是监当官的一种,职务是管理当地的造酒、卖酒,为朝廷征收酒税。宋时官府设立集中酿酒场所,官造官卖,或置办酿酒器具,民众自带粮食前来酿酒,官府根据酿酒数量多少收取一定费用。也有的地方直接由民间造酒,官府征收酒税。监税官地位并不高,也常常成为朝廷贬谪官员时的首选。如尹洙,曾与韩琦、范仲淹等人并肩战斗在与西夏战争的第一线,文韬武略,多有战守之策,后来却一路遭贬,四十七岁卒于监均州酒税任所;苏过的叔叔苏辙,受苏轼“乌台诗案”影响,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刘恕,也曾被贬为监南康军酒税。监酒税的工作既脏又烦琐,苏辙曾在写给“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的诗中形容监酒税官:“怜君与我同一手,微官肮脏羞牛后。”(《次韵张耒见寄》)“四学士”之一晁补之也曾写道:“晨朝百贩罗庭堂,望门逆鼻闻椒浆。”(《赠送澶州监酒税刘铨殿直》)都是对当时监酒税官工作的描述。

由此也略可推知苏过监太原酒税时的心情。

苏过《斜川集》书影

憔悴上任

对于苏过在太原的任职、生活、交游情况,《宋史》无详载。今人舒大纲、曾枣庄所编《苏过年谱》,参考《斜川集》及其他相关资料,有较为详尽的梳理。

苏过于政和二年(1112年)六月冒酷暑,由河南颍昌到太原上任,途经太行山、紫岩山,皆有诗。

途经太行山,有《山行》诗,句云:“肩舆历尽黄茅岗,青山壁立耸太行。”可知是乘轿而行。行经太行,离乡愈远,有飘零之感,身心憔悴:“信马来并州,并州在何许?太行如登天,憔悴欲谁语?”(《张悴彦政赴政阙》)虽是诗人式的表述,却也可知他心境不佳。

进入潞州境,到达紫岩山,心情略好。万历《潞安府志》卷四:“紫岩山,在县东南十三里,高三里,周三十五里,岩石紫,土人名石岩头。”也许是紫色的岩石让他眼前一亮,也许是春秋古邑铜鞮令他内心荡起历史的涟漪,也许是潞州的田野炊烟让他感觉到了风土的亲近,他的诗里有了些许的亮色:“我昔千里上太行,身世飘零悲逆旅。莫投紫岩稍自慰,欲扣僧房无可侣。”(《次韵承之紫岩长句》)“路人铜鞮草木幽,不堪陇水断肠流。稍逢烟火人家住,似有桑麻场圃秋。”(《田家书事》)

一路奔波一路诗,苏过到达了太原任所。

苏过在太原是不得志的,正如舒大纲、曾枣庄《苏过年谱》在太原之任结束时所加按语所言:“在太原,(苏)过诗文以怨苦、抑郁为主调,且有晋人难与处之慨,知其十分不得志。”所谓“晋人难与处”,大约与苏过所从事的监税官一职有关,百姓与官员情绪上的对立,估计也是让苏过感觉难以融入太原的原因之一。况苏过本来就不乐出仕,随父在儋州时,“初至海上,为文曰《志隐》,轼览之曰:‘吾可以安于岛夷矣。因命作《孔子弟子别传》”(《宋史·苏轼传》后附苏过传)。只是不出仕难以养家,正如其文章所言:“折腰五斗,粗安燕雀之危;糊口四方,仅免牛衣之泣。”(《谢张帅启》)又有詩云:“强辞南亩服儒冠,敢意青云例可千。似是马曹宜懒病,却惭鸡肋眷微官。”(《次韵任况之见赠》)都是他在太原任上心情的反映。

这种矛盾的心情,使他在太原的几年,一直处于比较消沉的情绪中。

晋祠明仙裕

明仙寺庙神像

太原诗事

比较幸运的是,苏过在太原时,有几位同僚颇为相得,他们一起度过了有诗有情的几年时光。

就在苏过上任太原时,另一路人马也在奔赴太原的路上。新任太原知府张近,带领着他的幕府人员孙勰、梁与可、孙海若等人,浩浩荡荡向太原而来。张近幕府赵鼎臣则于次年春到达太原。张近及其幕府人员,此后成为苏过太原任上主要的交游群体。

张近,生卒年不详,字几仲,开封人。为人正直,有吏能,《宋史》有传。赵鼎臣(1070-?),字承之,卫城人。工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唱,今存《竹隐畸士集》二十卷。孙勰(1050-1120),字志康,宁都(今属江西)人。元{;占三年(1088年)进士,授奉宁军节度推官。历郓州教授,知太和县。史载张近将到太原府为帅,精选幕僚,请求随行者众。张近说:“虔州孙志康不面谀,得斯人,庶知吾过。”于是选了孙勰同行,任太原府安抚司机宜文字。孙勰“读书无不贯穿,文词典雅,有两汉风度,并善作古篆”,少时曾与弟一同师从苏轼,苏轼曾作诗赞其气质与才华。由此亦可知,赵鼎臣、孙勰都与苏轼有旧,自然会对苏过格外关照。

苏过诗词编年校注

此外,还有太原司戶参军任况之、河东转运副使(后转本路提刑)崔钧、阳曲县令贾子庄、太原府通判张仲纲、保德通守王粹公等人,亦与苏过不时往来,登临唱和。可以说,他们陪伴了苏过苦闷抑郁的太原时光,共同谱写了这一时期太原的诗歌篇章。

士君子宦游四方,此心安处即是家,先后有两个人在官府营建了自己写志的轩亭。先是赵鼎臣营轩日“竹隐”,乞孙勰为篆题“竹隐轩”三字。题成,赵鼎臣作诗答谢,苏过次韵,作《和赵承之竹隐轩》。苏过青年随父在儋州时,就有《志隐》之文,大约是赵鼎臣的“竹隐”,又勾起了他内心归隐的念头,他的诗充满了对出仕的无奈与归隐的向往。有句云:“莫将不赀身,玩此有限年。必待三径足,何时赋归田?陶令甑无粟,阮公不言钱。”都是思归之词。然而迫于生计,他又不能弃官归去:“我恨营口腹,敛板惭妻孥。三径未及归,高卧子不如。”充满了无奈。但又有言相约:“寄言山中友,信归在言前。”似乎他随时都有可能挂官而去。不久,任况之建樗隐轩,苏过再次题诗寄意。《题记任况之樗隐轩》:“却羡任公子,萧然居畏垒。强冠聊尔尔,颇似漆园吏。”又有《樗隐堂》:“果为才名困广文,天涯从仕老仍贫。一尘未有归耘处,五斗聊为束带人。……幅巾他日衡茅去,纨绔儒冠总误身。”依然是对庄子逍遥生活的向往,对为五斗米折腰的无奈。而由竹隐轩、樗隐轩之名,也可看出官员“以吏为隐”的普遍心态。

就在苏过到太原任四个月后的十月,叔父苏辙卒于颍昌。苏过急归颍昌奔丧,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春方归太原。太原的同僚师友们相聚慰勉,太原司户参军任况之有诗相劳。苏过次韵谢之,曰:“不谓简书诚可畏,玺寻渔钓欲重携。故人念我勤车马,走笔题诗寄象犀。”(《自颍昌归任况之有诗次韵》)

此后,这一群宦居太原的学人才士,一起备历寒暑,经历了吏事的劳剧繁烦,却也感受了太原春夏秋冬四季变幻带来的别样诗情。

春天,孙勰等人作牡丹花会,苏过没有去。但看到孙勰所赋的牡丹诗,也次韵一首,分享友人的花事。《次韵孙志康牡丹》其一云:“春事依稀见一班,山花灼灼强施丹。能容丞掾歌呼处,信是平阳度量宽。溪上有人归独晚,夜阑秉烛若为欢。”由“信是平阳度量宽”句,疑作花会处在今临汾境内。

闻说西溪春景好,阳曲县令贾子庄约苏过与任况之同游。没想到贾子庄自己却没有去,任况之写了一首诗,大为抱怨。苏过次其韵日:“边城无一娱,孰云从军乐。惟有退食间,柴门可罗雀。念我江湖人,久负渔樵约。安得漫浪游,时解冠带缚。令尹我辈人,孤标寡然诺。晚逢任参军,诗思涌泉落。裹饭从子来,隐几访南郭。庶结三友欢,一笑忘杯酌。西溪渌已涨,渚柳风交错。目断君不来,孤鸿没山脚。”(《子庄约况之游西溪不至任有诗次其韵》)吏事间难得清闲,难得北边有此春光美景,若能结伴同游,更生多少诗情。况且还带着酒菜,于良辰美景中三人小酌,倒也别有一番情趣。诗中也有对贾子庄“孤标寡然诺”的抱怨,表达了美景同游,“庶结三友欢”的希望。

太原旱西门柳溪遗址

太原府清源县令也是南方人,竟别出心裁,在任职之地凿池引渠,多植芙蓉,又建亭台,生生在“饮酪披毳如羌胡”“汾水浊恶山童枯”的“古塞隅”,营建出了一派南方风光。寄诗给苏过描述其营建之美,苏过也作诗寄之。称此池之设,也并非只为自娱,“昔为沮洳今可潴,下灌杭稻池之余”,尚可灌溉农田之用。苏过也借此诗勉励清源县令为政宜宽,“教条自简俗自纾,三尺不犯鞭与蒲。愿君越吟小踟蹰,晋楚未觉肝胆殊”(《清源大夫吴人到官之数月,凿池引泉植芙蓉,大变晋俗,遂忘江湖之想,作诗寄题芙蓉亭》)。为政一方,自然要以民生为主,余暇自娱。苏过对清源县令之美劝,亦可算作其为晋地百姓所作的贡献吧。

柳溪之游大约是苏过太原生活中非常美好的经历之一。柳溪,陈尧佐天圣三年(1025年)知并州时初创,起初是为防汾水泛滥害民,“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后增建彤霞阁,使其初具园林规模。熙宁、元祜年间,韩绛、韩缜兄弟镇太原,又相继建起了杕华堂、水心亭,并在彤霞阁东面堤上建起了四照亭。经过历代修建,水光湖色,绿柳荷花,高阁亭台,相映成趣。宦居太原者,自然要于吏治之余行游柳溪。苏过与孙勰、赵鼎游柳溪是在雨中,自然又是一重乐趣。苏过《雨中游柳溪呈志康诸公》曰:“脱我芒鞋与杖藜,强随车盖著荷衣。青山绿水苦相唤,细雨斜风不忍归……潇湘起我江湖兴,只恐扁舟明日非。”大约汾河泛舟,太有“江湖”之感了,苏过此时又生散发扁舟之想。然而太原有此一处令诗人“细雨斜风不忍归”的所在,也算是对其出仕的不得志之情有所慰藉吧。

柳溪之游还有一段小插曲。孙勰泛舟汾河,捕了一船鱼(“得鱼满船鲂鲤條”),是带回去还是放回河中?此事引发了一场“诗议”,众人各自赋诗表达看法,苏过亦有些为难,其诗题日《志康得鱼,或劝舍之。诸公有诗,议未判,吾谁适从?亦赋一篇》,由诗题即可知其无所适从之状。苏过说,溪鱼不易得,“溪鱼有如缘木求,纵有琐细不受钩。我居恨不如江头,长江巨浪一苇游。”哪如长江,江大鱼多。为官贫困,吃点鱼犒劳一下也是应该的:“迩来越吟思命驺,斋厨空无萍藻羞。披抉泥沙穷涧陬,掇拾小鲜馔糗糇。三咽井上或可侔,先生道眼无全牛。虚心触物如虚舟,独未辟谷师留侯。”然而,士君子应甘守贫困,不能因口腹之欲就妄杀生灵,“南音不变钟仪囚,朝齑暮盐意则悠。渠肯嗜杀对血流,欲引西江盖无由。”“一饱等是充饥喉,暴殄天物神所不(否)”。诗写得很长,由吃不吃鱼的事件,引发出了为君子之道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饶有意趣。

一场冬雪,给诗人们带来了新的乐趣。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九日,大雪,赵鼎臣、梁与可前往阳曲县访县令贾子庄,竟然没有叫孙勰同去。孙勰得知后,写诗抱怨,苏过也次韵一首。一方面安尉孙勰,天寒奇冷,去了也没什么好,“雪中忽到剡溪行,狂饮学髡俱一石”“忍寒排闼计大误,夫子莫悔不得将”;另一方面也为孙勰打抱不平,“峨冠切云服亦奇,胜游何不早遣知。风花瞥眼同一霎,欲追此欢将奈若”(《大雪日赵承之、梁与可访贾子庄饮爽亭,孙志康不得预,故有诗怨之,亦次韵和一首》)。有点和稀泥的意思。同僚友朋间的这点小抱怨,在一场诗的盛宴里,很快化为笑谈。

对于这场雪,苏过还有两首和诗,皆是对于太原之雪的绝佳描绘。前诗云:

斗酒豚蹄语未终,飞花弄态作冲融。寒威尚带嘉平腊,和气争先养物风。爽入西山千仞色,润添南亩一犁工。先生休道催科拙,趁着河东岁屡丰。(《和清源陈观性喜雪》)

后诗云:

信道东君有化工,剪裁花雨落春风。忽惊区脱无馀地,变作瑶池第一宫。南亩麦秋先作瑞,西山玉粒未教融。旅人共助田夫喜,一饱遥知饼饵丰。(《次韵张子先喜雪》)

诗歌写得厚重、喜气,洋溢着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饱含着对太原瑞雪丰年的美好祝愿。在苏过的太原诗歌中,这样风格明朗且将自己融入太原风土民情的诗,实在不多见。

离情别绪

宦海沉浮,无人知道今日欢聚之友朋,何时便会如飘蓬飞向他方,或许此生再难相见。而每一个人的宦途,也牵动着知交同道们的关切。

阳曲县令贾子庄大约是被弹劾停职了,不久后事得澄清,还任阳曲。孙勰有诗为庆,苏过有次韵诗,“投劾赋归无二顷,上书遮阙有千人。朝阳升处幽阴破,暖律回时草木春”(《次韵孙志康喜贾子庄还任》),对其表示祝贺。并提出士人的为政观,“令尹还须畏吏民”,而不以个人升迁为喜忧(“看取子文无喜愠”)。

梁与可赴中山为仓曹参军,苏过作诗相送。感叹“要知磊落人,臭味同兰苣。翻然若鸿鹄,飞去今无几”,而自己亦将归去,“我行抽手板,亦复还耒耜。安能久俯首,自困刀笔吏。”(《送梁与可赴中山仓门》)

任况之罢职还乡,苏过有《饯任况之》:“问君当何之,驾言返旧庐。息肩子有日,我愧今不如。嗟哉妻孥累,口腹亦见驱。一坠世网中,局促辕下驹。”对其可返田园表示羡慕。

保德通守王粹公与赵鼎臣同年,亦于此年离任还朝。赵鼎臣有《送同年王粹公受代还朝》,苏过亦有诗次韵:“与君相见古并门,眉目炯炯清而温。天涯流落十年事,但指白发俱忘言。当时射策探月窟,想骑八骏超昆仑。我时蹇步漫追逐,一蹶不复骖车轮。”(《送粹公保德通守还朝》)感叹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的失落,曾有的壮志豪情,皆在岁月的磨砺中淡去。

太原通判张仲纲任满归京师,苏过之送别长诗,同样写得百感交集。写到自己穷途赴任,“青衫百僚底,屏气不敢吐。谓当哭途穷,何但折腰膂”“端如赴缧囚,坐受狱吏侮”。而遇到张仲纲,让自己的出仕生涯多了许多温暖,“忽逢元紫芝,仰视得眉宇。敢论通家旧,窃欲比文举”。张仲纲,其人不详。由诗句“通家旧”可知,其当与苏轼有交。苏过评价张仲纲其人宽容豁达,“能容丞掾醉,不问车茵污”。二人曾多有肺腑之谈,“使君况不凡,高论倾肺腑”“感公怀抱开,一笑忘羁旅”。正因为其给予自己极多关照,所以“虽知抱关恶,未忍赋归去”。如今张将离去,“秋風忽零乱,吹尽西山雨”“区区亦自怜,从此归农圃”(《送张悴彦政赴阙》),感觉前路渺茫,少了许多的温情和关爱,仕途也变得无趣无聊。

就在政和三年(1114年)夏秋之间,张近奉诏还朝,“以疾罢”(《宋史》本传),两年后复职。张近离并,其幕僚孙勰、赵鼎臣等作诗送,苏过也次韵,有诗《张几仲召还朝,其幕府赵承之送至漳水,用杜子美诗为韵,作诗十篇。既还,孙志康亦取其韵追送。过方官并门,因几仲之来,遂得诸公相遇。今幕府例罢,不能无离索之意,故亦用此韵以见意》。由这超长的诗题,也可知事情之始末。张近在太原曾向朝廷举荐苏过,苏过有谢启曰:“如某簪裳衰胄,樗栎弃材,效官米盐刀笔之间,救过簿书期会之役。折腰五斗,粗安燕雀之危;糊口四方,仅免牛衣之泣。……重惭枯朽之余,实费吹嘘之力。”(《谢张帅启》)如今张近罢去,他的幕府人员也将陆续离去。每一位诗友的离去,都让苏过感慨良多,其诗歌也充满了出世与人世的纠葛。

先是幕府孙海若、孙勰等人先后离去。苏过为孙海若写有《次韵孙海若见赠》诗及《送孙海岩赴官河朔序》。其诗云:“折腰为五斗,强颜管库职……坐吟渊明篇,令人有愧色。”为自己官职卑微又难以离去,表示极度无奈。送孙勰之云:“不如乞身向嵩少,问舍求田乃良策。”(《送孙志康》)同道之人的离去,都引发了苏过的归田之思。在《次韵承之重九》中,他也有这样的表述:“行行且作归装束,子云校书入天禄”“买田早约鸹夷子,相与躬耕不计年”,似乎回归田园已经指日可待了。

赵鼎臣又在太原停留了一段时间,约在次年春天离去。苏过《送赵承之官满还朝》句云:“蹉跎二十年,尘满并州路。”盘点自己的人生路,从绍圣元年(1094年)随父南迁,到政和四年(1124年),整二十年。而此番并州之役,更使他增添了人生无常之叹、悲欢离合之思。

苏过在太原还写有一首非常特别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诗,从“一”写到“十”,为次韵赵鼎臣诗而作:

一生拙自谋,老去复谁谏。二年此流落,汝岂宜仕宦。三黜固不辞,难堪妻孥讪。四海将安归,面诟风裂肝。五鼎不愿食,诚言岂容赝。六韬素无奇,破敌未有间。七十古所稀,田园当早办。八骏方并驱,瑶池朝与宴。九年亡一毛,安用蓬蒿鶟。十室请老焉,佩弦吾敢慢?(《次韵赵承之数诗》)

此诗写于政和三年(1123年),苏过到太原已有二年,故称“二年此流落”。由一至十,都是苏过对自己的自嘲之语。居官不乐,又不得归去,写诗自嘲与同道交心,倒不失为一种减压的方式。

苏过书法

撰碑存史

苏过在太原任职三年半左右,留给太原的珍贵遗存,除了存在于书籍中那些或喜或忧的诗歌,另外就是几块碑刻。论其价值,或许后者更值得晋人珍视和褒扬。

苏过在太原所作碑刻,大約分为两类。一为寺庙诗碑,一为晋人或同僚墓碑。

太原晋祠之北有明仙峪,峪内有明仙寺。《山西通志·寺观》之太原县:“明仙寺,在县西南十里龙山。金天会二年(1124年)僧净慧建五洞石室三龛。内有宋元丰八年吕惠卿撰《三圣堂铭碑》,苏过书诗石碣,元彦龄,明王碹、史士举胥有诗。”“古迹”之太原县:“宋明仙寺诗碣,宋苏过书。”由吕惠卿撰《三圣堂铭碑》推知,明仙寺是时始建,金代为增修。

明仙寺今毁,仅存正殿石砌窑洞三眼,有金塑如来佛坐像,两侧童子对立,两厢木雕像四尊,另有石佛坐像及残存石像泥塑多尊。窑洞大都破损倒坍,苏过碑残缺不清。有杨堉书碑,上记:“乾隆年为回禄所倾……仅余绍圣元年缁元法语碑及苏叔党纪游诗二首……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修”等。

所说的“苏叔党纪游诗二首”,其中一首当为他人所写。苏过《斜川集》知不足斋本有编者注曰:“明仙寺有苏斜川诗碣。前题云:‘路转花溪不路尘,仰头人语半天闻。到门莫记山重数,但觉衣襟有白云。彦明,己丑二月晦题。彦明不知为何人。……后题:‘政和甲午(1114年)孟冬,中秋后一日,苏过叔党、彦明自开化甘泉至明仙,时念老禅师复出世矣。因题诗壁:‘暂抛尘土叩云扉,山色空蒙翠湿衣。涧水松风俱有恨,道人瓶钵几时归?”诗今收于《山西通志·艺文》,诗题作《明仙访上人不遇》。

苏过在太原所作墓碑志,目前可知有二:一为太原兵马钤辖孙贵墓志铭(《孙团练墓志铭》),二为折克行碑跋(《跋折太尉碑阴》)。前者写于到太原的第三年,记孙贵“政和二年(1112年)六月十七日卒于太原官舍,享年七十有三。政和四年(1114年)七月十二日,卜葬于真定府元氏县某村之新茔”。则孙贵卒于苏过初到太原任时。墓志铭记载了孙贵在太原任上之治绩,为太原保存了一位官员的历史。后者写作时间不详,其文写道:

余于并门得太尉武安公之墓碑于其子嗣益,读之竦然。见其制胜料敌,得士死力,有古名将之风,非特能世其家者也。公守河西逾三十年,虏在其目中如几上物,所使偏将部曲,如臂上使指,安得不为虏所惮?

苏过所写的折克行,字遵道,祖籍云州(今大同),后迁府州(今陕西府谷)。祖上折从阮、折德扆(杨业岳父)、折御勋、折御卿,父折继闵,叔父折继祖、折继世皆名将。在防御辽、西夏入侵,保卫宋朝北方边境方面,世立功勋。检《山西通志·人物》可知,折家祖辈有姓名功绩者十几人在列。其中折克行事迹略曰:“每出必胜,夏人畏之。”“在边三十年,善拊士卒,战功最多,羌人呼为折家父。”官至秦州观察使。

折克行墓在岢岚州。《山西通志·陵墓》:“宋武安军节度使折克行墓,在州西北三里折家祠。”当是苏过有公事或游历至岢岚州时,在折克行之子折嗣益的陪同下拜谒折氏墓,为其事迹所感动,为写碑跋并书其碑阴。后折嗣益承袭父职,苏过有诗相赠曰:“帝有虎臣司北门,虚弦坐落天骄魂。百年不敢南牧马,草木尚有威名存。”(《寄题折嗣益袭庆阁》)

苏过于政和五年(1115年)被罢,归居颍昌(《苏过墓志》:“初监太原府税,以法令罢”)。此年,河东提刑崔钧卒,苏过在颍昌为崔钧写了《行状》。崔钧此前曾向朝廷推荐苏过,苏过《河东提刑崔公行状》:“过昔从仕太原,数得以事见公……过尝辱公之知,论荐于朝。”

五年后的1120年,曾为张近幕府的孙勰卒,苏过也为其撰写了墓志(《孙志康墓志铭》)。为曾在太原同游共赋的同僚撰写行状、墓铭,也是他对曾经任职三年半多的太原,那些诗歌生活,那些珍贵的人情之暖的点滴回忆吧。

猜你喜欢
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山水新太原 综改显成效
太原:原来你是这样的
除夜太原寒甚
A Study on Oscar Wilde’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太原工读驾校的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