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山西历史档案的精品力作

2020-05-21 16:22马伟
文史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解放战争战犯阎锡山

马伟

侵华日军战后“残留”是个重要的事件,它发生在我们山西省。日本战败后,军国主义势力通过与阎锡山“合谋”,以“编入山西军的残留军事体制”,保留武装部队,“残留”在中国大陆。日军“残留”后继续制造战祸,与阎锡山部队配合对解放军作战,在山西解放战争中被彻底消灭。这段历史是山西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中不应缺笔的内容,也关涉对历史人物阎锡山的评价。

几年前就看到过《残留》一书作者孔繁芝主编的《二战后侵华日军“山西残留”》,3卷220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原始档案汇集。书中首次向国内外公布“残留”日军“以复兴皇国、恢弘天业为宗旨”的《总队部服务规定》等系统的档案文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发掘第一历史亲历者的“三亲”资料,包括省政协《山西文史资料全编》所载阎锡山身边军政人员的相关文章,解放军指战员的回忆录,以及与这段历史有关的日语译文。还有省检察院等出版的审判日本战犯口供、笔供,以及从日本国内征集到的档案和“残留”日本军人回国后忆述等。像蚯蚓钻在泥土里一样,对这些资料爬梳筛选,融汇印证,撰定《残留》一书。从附录中可以看到,仅依据和参考的档案、资料就28种,少说也有千万字以上。正是凭借这些翔实的资料依据和不厌其烦地比对考证,成就了这部信而有征、文必有据的史书。这种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自然,也高兴地看到政协文史资料对历史记忆、史学研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牛驼寨残留日军指挥碉“庙碉”。图中豁口为解放军炮击所致

日本侵华期间驻晋日军第一司令部,日本投降后“残留”日军司令部“复兴楼”

日军“残留”这一独特事件为什么发生在山西?作者在书前“总论”中指出,是由于经济、政治方面特殊的原因与条件。“经济方面的原因,是日本侵略者对山西资源深深觊觎的战略图谋,即利用和谋取山西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生产力,服务于他们幻想的皇国‘复兴。政治方面的条件,是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存在,日本侵华期间‘对伯工作(阎锡山,字‘伯川)的基础,及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利用日军对抗人民军队的企图。”书中分主线、辅线,叙述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既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写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阴谋策划,“残留”日军新的战争罪恶,在山西解放战争中被彻底消灭的历史真实,及这一事件提起的历史警示。同时,写阎锡山与日方相互利用,为“残留”日军、日本战犯提供荫蔽,共同对解放军作战。并插叙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对阎锡山拉拢利诱、阎锡山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对日妥协。将事件置于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全景、纵深地呈现出来。行文中对阎锡山的记述和评价是真实客观的。記载了阎锡山参与日军“残留”实施的整个过程,写他在关乎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的重大问题上不能抹去的污点和罪行。也提到他参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在山西的封建统治,致力于山西省政建设、发展经济实业,抗战初期抵御日军进攻、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为了让日军“残留”事件进入大众的视野中,《残留》选择亦史亦文的记述文体,用畅达生动的语言,把正反两方面第一历史亲历者的忆述及日本战犯交代材料,还原为可见、可感的场景和情境,丰满、活化了历史档案,使史著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主战场,积累、留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档案,《残留》无疑是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源研究深入的一部精品力作,填补了山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著中的一个空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解放战争战犯阎锡山
这条规矩阎锡山坚守了38年
渤海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文期刊特点分析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
解放战争时期延边地区的剿匪斗争
解放战争究竟打了几年
第一曲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