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潮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的岁末,“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徐景新影视音乐作品音乐会”在沪上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是徐景新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又在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任职业作曲和乐团负责人,还是上海音协和中国电影音乐的代表专家,在各领域都有突出的影响力,受其影响的乐迷多;二是他的音乐雅俗共赏,外在的旋律美和内在的韵味美相得益彰,像《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春江花月夜》(声乐随想曲)、《大江东去》(民族器乐合奏)、《一江春水》(钢琴协奏曲)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因其优美的曲调、动人的情感而流传甚广;三是他的创作技法娴熟,尤其能将或传统或现代的技法融于音画相合的艺术内容的表现中,这些艺术品质使其在同类作曲家中辨识度高、个性化强,影响面自然就较为广泛了。而且,作为社会爱心人士,他不仅在其家乡奉贤区进行音乐社会化推广活动,如推广民间二胡艺人孙文明,扶持奉贤区的群文活动发展等,还在其影视音乐中融入了大众参与意识,注重大众需求,从而推动社会更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之美,这在艺术社会化普及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音乐会分为八个单元:第一、第八单元是以器乐合奏并配以电影画面的形式,给音乐会做领起和总结,分别展现了《难忘的战斗》(1976)、《小街》(1981)、《地狱天堂》(1989)、《T省的84、85年》、《不平静的旅程》(1983)、《她俩和他俩》(1979)、《车轮四重奏》(1984)、《伟大的朋友》(1997)等八部不同时期的电影背景音乐,其编排也注意了器乐作品张弛相间的审美规律,给人以管弦乐组曲之妙。第二、第三单元以女高音刘芳瑛、男高音李建林分别演唱的四部影视音乐主题和声乐协奏曲《春江花月夜》(1993),其中展现的旋律优美的代表作——《问云儿》(1997年《苍天有眼》)、《天气好晴朗》(1997年《还珠格格》)、《迎着风雨去战斗》(1976年《难忘的战斗》)、《无题》(1976年《鲁迅战斗的一生》)——勾起了观众美好的记忆,不管是前两首抒情唯美的旋律,还是后两首激昂高亢的音调,都展现了徐景新创作多种风格音乐的能力。
第四、第五单元是器乐作品,马晓辉演奏的二胡协奏曲《命运》来自2005年的电影《大山的女儿》,王永吉指挥上海爱乐乐团(徐景新原来工作的乐团)演奏的交响音画《布达拉宫》取材于1986年的旅游片《西藏,西藏》。这可以看出徐景新作为专业作曲家在器乐合奏写作上的突出才华。第六单元是童声合唱,《我爱我的家》(1997年电视剧《组合家庭》)、《我怎样长大》(1991年《烛光里的微笑》)、《拍手歌》(1988年《霹雳贝贝》)的旋律淡雅亲切,纯朴自然,将观众带入影视所展现的纯真境界。这一部分的演释来自徐景新家乡奉贤区学生艺术团合唱团,合唱团音色统一、线条清晰的艺术效果和自然流畅的音乐呈现,展现了徐景新此类作品纯净淡雅的音乐意境美。第七单元是龚琳娜与上海爱乐合唱团合作的《妈妈留给我一首歌》、《飞天》(1982年合唱音画《敦煌》)、《追梦》(1999年电视剧《世纪人生》)三部作品,在大型交响乐队的烘托下,“妈妈”歌谣的唯美抒情,“飞天”“追梦”的高远情境,将观众带入淳朴饱满的温情之中,给人以走心的美感享受。
“在我童年的时候,妈妈留给我一首歌。没有忧伤,没有哀愁。唱起它,心中充满欢乐。”这是1981年传遍全国的电影《小街》的主题歌,舒缓而抒情的旋律,温馨而清淡的意境,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以至于二十年后还吸引龚琳娜想再唱这首歌。又近二十年过去了,龚琳娜终于梦想成真,尤其是作曲家徐景新还专门为龚琳娜量身改编了这一影视音乐中的经典。重新编配后的这首歌曲在旋律起伏上增大,而演唱的细腻、声腔的舒展,又赋予作品新的魅力,给人以更大的情感冲击。
在徐景新八十余部电影、一百五十余部电视剧的音乐创作中,他极为注重音乐旋律的线条衍展与和声衬托的色彩变化,音乐质朴、流畅,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位,很多作品成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勃兴发展中时代曲中的经典。除了《妈妈留给我一首歌》的全新演释外,《天气好晴朗》《问云儿》在民通唱法的歌唱家刘芳瑛的诠释下,《迎着风雨去战斗》《无题》在李建林的演释下,都与原来影视作品中的处理有很大区别。《追梦》《飞天》在龚琳娜的处理后,有着更强的境界层次变化,而《我爱我的家》《我怎样长大》等童声合唱的自然亲切感也颇令听者所回味。音乐会约请的龚琳娜、刘芳瑛、李建林都是风格鲜明、辨识度较高的歌唱家,而徐景新故乡奉贤区的学生艺术团合唱团也颇具基本功,他们的演唱以不同的声腔展现了作曲家在声乐曲不同形式上的全面创作技艺,呈现徐景新特有的艺术之魅。
音樂会的八个不同单元分别展示了徐景新多种音乐类型创作上的才华。在第二、三、七单元的独唱曲方面,音乐旋律较好地展现了女高音、男高音声乐作品等声部的特点,第六单元的童声合唱曲在多声部线条的构建上注意了横向音乐思维的层次化发展。这些歌曲挖掘了多种声乐形式本身特色的潜在可能性,给人以别样的温雅音乐享受。如:龚琳娜演唱的三部作品在轻型抒情女高音中展现出中音区亲切、高音区飘逸的特点,刘芳瑛演唱的三部作品充分展现了花腔女高音在高音区轻灵、中音区宽松等特点,李建林演唱的两部作品在戏剧男高音中展现了音乐戏剧性和英雄性的特点,《我爱我的家》《我怎样长大》《拍手歌》等童声合唱则展现了清新淡雅、纯朴灵秀的童声合唱特色。影视音乐创作注重音画协调相配,音乐会现场也在音乐表演的同时播放电影画面,这使音乐会现场的艺术氛围浓厚。
除了注重声乐的直观表意功能外,徐景新还在意影视音乐的主题呈示、情境铺垫与烘托、戏剧衍展等功用的挖掘,音乐会第一、八单元的电影主题音乐,以音乐的浓淡、张弛、快慢等对比展现了音乐在戏剧呈现中的多样作用,将《难忘的战斗》中战斗的场景、《小街》中聚散离合的温情、《地狱天堂》《T省的84、85年》中剧情的延展、《不平静的旅程》《车轮四重奏》中时代的变迁、《她俩和他俩》《伟大的朋友》中人情的冷暖等,以风格迥异的音调韵律进行了个性化的铺陈和展开。徐景新的音乐巧妙地烘托了电影的画面,在画外音的衍展上有其质朴而舒展的唯美境界,反映出他作为学院派作曲家在长期的影视音乐写作中的深切体悟,既眷顾音乐的学术层次,又重视旋律的亲切感人。
音乐会还从徐景新数十部大中型音乐作品中选取了少量精品,如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由电影《大山的女儿》音乐发展而成的二胡协奏曲《命运》、由旅游片《西藏,西藏》的音乐发展而成的交响音画《布达拉宫》等。这些作品在各自的体裁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如《春江花月夜》《飞天》已成为学术性声乐音乐会的常见之选,《布达拉宫》鲜明的地域音乐风格在同类作品中饱受欢迎,《命运》在二胡的不同音区与乐队的呼应关系上已成为创新性探索手法之一。这些大中型艺术作品的探索,展现了作为职业作曲家的徐景新在各种体裁、风格作品上的娴熟驾驭能力,尤其是他不同形式的协奏曲中的个性手法,已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成熟起来的作曲家在关注时代、讴歌生活中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