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民族音乐语汇与色彩的交融

2020-05-21 11:08陈芸萱
音乐爱好者 2020年3期
关键词:狂想曲交响曲乐章

陈芸萱

说起斯堪的纳维亚的音乐家,你首先想到的或许是挪威的音乐偶像格里格,或许是芬兰的音乐大师西贝柳斯,抑或是丹麦的作曲家卡尔·尼尔森。但谈到瑞典的音乐家,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事实上,提起瑞典的民族音乐,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卡尔·贝尔曼(Carl Bellman)。

卡尔·贝尔曼擅长即兴演奏琉特琴,因为歌唱爱情和美酒而被称作“北方的阿克那里翁”。瑞典人承袭并传唱着属于他们的歌谣,随后民间歌曲诞生了。二十世纪初,民族主义在瑞典音乐中确立下来,许多作曲家,如彼得森-伯杰(Peterson-Berger)、斯丹哈默(Wilhelm Stenhammar)、托·奥林(Tor Aulin)和雨果·阿尔芬(Hugo Alfven)都继承了这一传统。虽是继承了同一传统,但没有人能比阿尔芬的音乐更贴近瑞典人民的心灵。阿尔芬是瑞典民族浪漫主义的代表,也是瑞典家喻户晓式的人物。

阿尔芬1872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十五岁时,他进入了当地的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作曲,并创作了一些室内乐和声乐作品。毕业后,阿尔芬进入歌剧院乐团担任小提琴手。二十岁时,他决定专门从事音乐事业,于是他像西贝柳斯那样,以小提琴独奏家的身份出现在了舞台上。五年后,阿尔芬创作了第一部交响曲,并于同年创作了较为成功的《第二交响曲》。随后,他前往中欧和南欧继续进修,在布鲁塞尔苦练小提琴技术,并在德累斯顿学习指挥。1904年,阿尔芬接手了锡利扬湖地区合唱团的指挥工作,其中包括著名的“奥尔菲斯之子合唱团”(Orphei Dr?ger)。阿尔芬为这个合唱团创作了许多男声及混声合唱作品,并指挥乐团在欧美各地进行了二十二次巡回演出。1910年,阿尔芬开始担任乌普萨拉大学的音乐总监。除了在音乐领域有着出众的才华外,阿尔芬从青年时期便开始绘画,是一位出色的水彩画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文笔极有魅力的自传作家,共写了六部自传。

阿尔芬一生共创作了五部交响曲、三部狂想曲、两部芭蕾舞剧、一部清唱剧、七十多首声乐作品与康塔塔,以及近百首无伴奏合唱作品。其中,最受欢迎的作品是基于瑞典民间音乐及婚礼场景而创作的《仲夏守夜》。

本期唱片收录了由尼克拉斯·威伦指挥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演释的四首管弦乐作品:《F小调第一交响曲》(Op.7)、《节日序曲》(Op.25)、《乌普萨拉狂想曲》(Op.24)和芭蕾舞剧组曲《山丘之王》(Op.37)。前三首作品都是阿尔芬的早期作品,虽并非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却是他极具个性的作品。

关于《F小调第一交响曲》,阿尔芬在1953年的自传中有一段回忆:“不难发现,我们国家的作曲家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德国及丹麦音乐的影响,而《F小调第一交响曲》是第一部用瑞典民族语言创作的交响曲。”很难想象,他在完成这样一部开创性的交响乐作品时只有二十四岁。这部交响曲整体浪漫而忧郁。第一乐章是庄板、朝气蓬勃的快板,由定音鼓滚奏拉开序幕,随后而来的第一主题色彩较为暗淡,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中心,奠定了作品的整体基调。第二主题是一个田园诗般的旋律,木管的演奏令人联想到乡村美景。缓慢的第二乐章是行板,旋律丰富,充盈着浪漫的气息,令人感动而难忘。第三乐章是谐谑曲,不同于前两个乐章,整个乐章十分活跃,情绪变化多样,旋律中加入了瑞典民间音乐的元素。终乐章是不太快的快板,清新而优雅,舞曲般的律动十分引人入胜。

《节日序曲》创作于1907年,全曲以一种欢快的氛围贯穿始终。管乐奏出的引子后是欢快激昂的主题,中段是抒情优美的华尔兹,最终又回到了激动人心的齐奏,在高潮中将音乐推至尾声。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仍时常被作为瑞典各种国际活动的官方乐曲。

与《节日序曲》创作于同年的《乌普萨拉狂想曲》是乌普萨拉大学委约阿尔芬为纪念伟大的植物学家、“生物分类学之父”卡尔·林奈诞辰两百周年而创作的。他最初的设想是创作一首与勃拉姆斯《学院节日序曲》类似的庄严的作品,但由于时间受限,最终变成了一首激烈的“杂烩式”狂想曲。和《学院节日序曲》一样,阿尔芬的《乌普萨拉狂想曲》同样取材于学生创作的歌曲和旋律。乐曲首先以柔和的圆号奏出瑞典浪漫主义时期最受欢迎的旋律——《越过森林,越过湖面》,然后弦乐声部进入发展。紧随其后的是古斯塔夫親王(Prince Gustaf)创作的《学生之歌》,管乐以弱奏开始,伴随着三角铁轻盈的敲击及弦乐合奏的进入,音乐逐渐发展至高潮,并在其中夹杂了温涅博格(Wennerberg)创作的《听到我们大汗淋漓》的旋律暗示。接下来是贝尔曼创作的《乌拉》《约阿基姆·乌蒂·巴比伦》《从杯中喝酒》的旋律,三首作品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短小的赋格。最后,音乐回到了《学生之歌》,在尾声欢乐的齐奏中结束。《乌普萨拉狂想曲》首演时,许多人被阿尔芬的音乐趣味逗乐,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不太严肃。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非常幽默且色彩华丽的管弦乐佳作。

1916年,阿尔芬开始创作芭蕾舞剧组曲《山丘之王》,耗时七年,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这是阿尔芬最后一部重要的作品,尽管他在余下的四十年中仍在不断创作,但没有一部作品能与《山丘之王》相提并论。《山丘之王》取材于画家约翰·鲍尔(John Bauer)1915年创作的芭蕾舞剧,舞剧讲述了牧羊女贝塔格纳被山大王绑架,后来她的爱人在一个巨怪的帮助下将她救下,但巨怪因得不到那个牧羊女而由爱生恨,最终让他们在暴风雪中丧生的故事。阿尔芬对这部舞剧抱有很大的期望,但遗憾的是这部作品不到十年便被人们遗忘了。于是,阿尔芬将它整合成一套组曲。全曲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祷告”始于一个齐奏的引子,随着音乐的发展,能听到不少瓦格纳和西贝柳斯的影子。引子以不同的形式穿插在这一乐章中,最终以一个极弱的不协和和弦结束。第二乐章“侏儒少女之舞”速度缓慢,乐思十分优美。第三乐章“夏雨”描绘的是美好的自然风光,除了抒情的旋律外,还用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竖琴模仿出淅淅沥沥的雨声。第四乐章“牧羊女之舞”是最为著名的一个乐章,常常被拿出来单独演出。它与“侏儒少女之舞”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一段速度较快,充满律动感,在第二段短暂的抒情后,又回到活泼的舞蹈,最后以一个短促的齐奏结束。

在国内,我们极少有机会能听到阿尔芬的作品,这张唱片使我们得以欣赏他的创作,感受他将纯正的瑞典民族主义音乐与晚期浪漫主义色彩交融在一起所形成的别具一格的音乐。

乐队与指挥家

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

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RSNO)是欧洲最重要的交响乐团之一,始建于1891年,并于1950年成为苏格兰的国家交响乐团。乐团以高质量的录音享誉全球,曾为Naxos录制了布鲁克纳交响曲全集、巴克斯交响曲全集等,并两度荣获“年度金音叉奖(交响乐)”。

尼克拉斯·威伦

尼克拉斯·威伦 (Niklas Willén)出生于1961年,是瑞典知名的指挥家。威伦曾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和作曲,师从芬兰指挥大师约玛·潘努拉(Jorma Panula)。他主要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北欧国家的乐团合作,曾任南日德兰半岛交响乐团(S?nderjyllands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指挥。近年来,他逐渐开始与欧洲其他乐团合作,并热衷于录制唱片,先后在Naxos录制了阿尔芬的五部交响曲及其他乐队作品。

猜你喜欢
狂想曲交响曲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空降战车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小狗狂想曲
集市交响曲
周末交响曲
秋日狂想曲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