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作为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提问都会被应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上,作为教学的诱因来帮助学生进入语文课堂。
一、运用图片,提出问题
运用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展开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片的内容要与课本知识相关联,图片也可以作为一个引子,教师设计图片与课文有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信念,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逐渐将思维转变到课文的学习当中,这也是课堂提问教学的一种开展方式。
例如,以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这一课,出示一张老师在灯下辛勤工作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老师工作的辛苦,进而引出从进入校园至今,老师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老师有许多赞美、歌颂的文字,其中北京大学校长季羡林先生说过一句话:“恩师是人不可缺少的机遇。”然后,在黑板上将这句话板书出来后提问:“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吗?”学生陈述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总结。最后,引出要学的课文《师恩难忘》,这是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在學生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他们对最初提出的问题又会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学生们再次进行交流探讨。
运用图片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链接教材的基础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图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理解相关问题,还能促使学生将图片映射出的信息与教材的知识联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学习,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
二、有机引导,提出问题
在以往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一般都是教师作为主要的知识传授者,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有机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很有必要,让教师从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为辅助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相关知识,然后自己提出对应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滥竽充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板书这个成语,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看到这个成语后,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比如,会想到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有的还不会读,那么他就会提出这个成语怎样发音?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这个成语多被运用于什么样的场合?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进入课堂,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去探索这个成语,不断地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而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完成了课文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三、故事入手,提出问题
过去的语文教学,之所以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模式,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课堂提问教学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自相矛盾》这一课中,教师先出示“矛盾”这个词,然后讲述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又夸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路人听见后,忍不住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楚国人立刻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他的问题。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的设计问题,已成为整堂课情感、能力、知识三维目标实现的关键。学习语文,关键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提问的关键点所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推进学习的进程,但是问题的提出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的知识进行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积极探索解决语文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对语文知识分析、鉴赏、概括、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