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辨性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

2020-05-21 03:08张中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水浒传整本书

张中法

曹文轩说:“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幅作品很不一样的。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作家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深度、广度显然高于普通人。不难理解,一个长期阅读短篇幅作品的人和一个坚持阅读经典名著的人在思维结构、思维方式、思维强度等方面肯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曹文轩的观点指出了整本书阅读对于青少年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性。其实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思维能力培养是最核心的,其他各种素养的培养都建立在思维能力的提高上。

当前有不少一线语文同仁在整本书阅读探索方面不懈努力,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乃是对整本书阅读之于国家对青少年人才培养的新世纪要求认识不到位。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不是复读机式人才,创新需要思辨性思维,而整本书阅读正是驱动思辨性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发动机。

“思辨性思维”是什么?一般的看法是“思辨性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两种译法)。思辨性思维比较简洁的定义是罗伯特·恩尼斯的表述:“思辨性(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以及理查德·保罗的说法:“思辨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该艺术能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所谓思辨性阅读,就是以思辨性思维的原理、策略与技能介入整本书的阅读,也称批判性阅读。思辨性阅读最强调的一点是“不懈质疑”,它要求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停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比问题、评估问题、判断问题、构建观点。这就需要读者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对一切问题提出质疑,带着批判精神深度阅读。

下面就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为例,阐述中国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般策略、路径。

一、原生初读引思辨

整本书阅读的一切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读原著的基础上,其他各种变形了的了解书本内容方式比如看电影、电视剧、连环画、动漫、论文、研究专著等都无法代替也代替不了读原著。如何保证学生读下去、读进去,实践证明,写思辨式批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思辨与批注齐飞

批注其实是思辨的成果,阅读只有在思维保持动态活跃中才会生发疑问、关联旁支、共鸣共情、发现新解。思辨性阅读追求的本就是积极探究、平等对话、主动建构式的阅读,而不是一味被作者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式阅读。以批注促思辨,以思辨助批注,读、思、写三位一体,持续推动读下去这第一步。

(1)赏析型批注

中国古典名著中往往有大量诗词,或出现在每一章(回)的开头、结尾,或穿插在章节中间。《红楼梦》中的诗词很大程度上增添了作品的意境美,还有些诗词对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渲染故事氛围等都有不可分割的作用。但《水浒传》中大量的诗词其艺术性本就一般,不看这些诗词对小说阅读也没多少损失。当然本就爱好诗词的同学也可以研究词书中诗词加以赏析型批注。《水浒传》文采上的主要特色是对人物个性化言行的描写,如林冲杀陆谦的动作、鲁达打镇关西的三拳、武松打虎的过程等等。还有小说中大量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也各有特色,不妨提醒学生先圈点勾画再加以批注。

(2)评议型批注

对比分析是思辨性阅读的一种常用手段。比如同样写打虎,武松打死一只老虎成为一个经典故事,李逵杀死四只老虎却没给人留下多少印象。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两者在打虎的原因、方式、武器、结果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再如同样是报仇,林冲雪夜上梁山前怒杀陆谦等三人,走到柴进的庄子里碰到一群无礼的庄户却能克制杀心;而武松在鸳鸯楼不光杀了三个仇人,还把张都监一家老少妇孺都杀了。《水浒传》中类似这种可以对比的情节不在少数,都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思辨性评议。

(3)质疑型批注

思辨性思维的核心特质就是“不懈质疑”。阅读《水浒传》这样以故事性见长的小说,如果满足于酣畅淋漓的斗杀场面,血脉贲张的复仇情境,那是最低级的“听书”罢了。阅读不能一味求快,有时要刻意让思维“延宕”一下,让思维走向深处。比如宋江明明是官府中人,为何公然给犯下惊天大案的晁盖一伙通风报信?再如第32回在孔家庄上,武松与宋江分别前说道:……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不迟。情节发展到71回宋江举办“菊花会”,武松却又与李逵公然反对招安。类似这种明显矛盾处书中多处可见,对于思辨性思维训练而言,这些地方是最佳资源,岂能随便放过!

(4)填补型批注

文学作品中运用留白手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往往令人回味无穷,这时填补型批注就能施展手脚了。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运用留白的艺术可谓炉火纯青,如高俅新官上任,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为何不来进见?高俅要迫害王进,王进跑了,跑哪里去了,读完全书都没交代。此处可先做批注,等读完整本书还可进行想象创作,续写王进故事,或思辨性小论文创作。

2.发现共碰撞一色

批注助燃了思辨,如能让全班同学的批注洒出来,互相碰撞一下会怎么样呢?一种思想跟别人的思想交换一下,便有了两种思想,四十几种思想自由交换该会碰撞出多少火花?得益于媒体技术,实现这一步相当轻松。每阅读完一回,“品《水浒》”微信读书群晒一晒自己得意的三五条批注,英雄所见略同的认同感,唇枪舌戰的车轮战,让子弹继续飞吧!

二、专题探究激思辨

1.必修专题探究

四大名著每部都包罗万象,堪称古代中国文化百科全书,面面俱到地阅读研究根本不现实。教师设定规定动作不仅能明确“这本书”的重点研究方向,关键是能聚焦思辨性思维这一核心目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针对先期思维大碰撞中生发的一些普遍性的疑点、难点,不妨设置一些主问题作为支架,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

(1)言必称忠义的宋江是忠义之人吗?

(2)梁山108好汉,谁是真英雄?

(3)《水浒传》主题历来有争议,查资料,小组合作探究。

(4)《水浒传》中女性非“暴”即淫,几乎没有正常女性,如何看待?

2.自选专题探究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比分析、判断建构,是思辨性阅读的基本路径。在必修专题之外,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大方向基本正确、逻辑含量较高的思辨性专题。一方面是对学生积极思维的激励,另一方面,兴趣引导下的探究自然成果更丰硕。比如部分同学提出以下专题:

(1)《水浒传》降将系列,为何没有一个以死谢罪的呢?

(2)《水浒传》被“赚”上山好汉系列,他们上山原因和方式有何异同?

(3)《水浒传》中农民只有一个使铁锹的陶宗旺,宋江团队打地主但不分土地,劫富却不济贫,最高理想是投降朝廷,为何说是农民起义呢?

(4)武松帮施恩黑吃黑夺回“快活林”,为报仇血洗张都监一家,算英雄吗?

小组合作探究主要放在课外进行,也可以两周一次利用阅读课集中讨论,然后以书评的形式尝试着写小论文。

三、活动推进练思辨

1.“谁是真英雄”《水浒传》活动探究课

读书身体是静的,思维是跃动的,可谓“以动制静”。读书是不是也可以来一次全身心活动,教材上不就有综合性活动探究课吗?《水浒传》中有“毒”东西太多了,人肉店、血腥味、劫财害命、淫人妻女随处可见,很有必要辩一辩是非消消毒。开学后,不允许学生用手机微信交流了,设计一次以《水浒传》专题探究为主题的活动很有必要。形式上借鉴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探究主题提早发布,就是必修专题(2)。

2.中期读中推进思辨展示课

(1)书评晒一晒。第二次中期阅读推进活动课安排在期中考试之后,还是两节阅读课连续进行。内容就是暑期布置的引导话题,有不少学生已经就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出了书评或小论文,邀请一部分同学交流自己的作品。人员安排上特意让观点不同的同学展开交锋,以期激起更多思维碰撞。

(2)主题辩一辩。课前我把学术界有争议的《水浒传》多种主题展示出来,让学生深入阅读后分组开展讨论,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并且得到较多同伴认同即可。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填鸭式教学,同时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更高;另一方面,学生开展了语言建构和运用训练,获得了思维发展和提升。

四、以读促写明思辨

1.明辨慎思再创作。章新其老师认为:思辨读写的教学策略,“读”与“写”有机融合是基本手段,教师导向性的学习任务设计是关键,充溢其中的“思辨性”是灵魂。通过前期的两遍阅读、思辨批注、微信交流、专题探究、活动推进、中期辩论等步骤,多数学生对《水浒传》某个人物、某个专题或某个疑点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创作较翔实的读书报告(学术论文)条件基本具备了。读书报告的撰写放在寒假进行,这是全面提升思辨性思维的关键一步,因为创作的过程是反刍、梳理、整合、建构的过程。

2.对比反思成定稿。有交流、有对比、有碰撞才会有反思。第二学期开学前一周,寒假完成的读书报告同时在微信群发布,根据点赞数量,全班评议初选出优秀作品若干篇。这个举措意在“煽风点火”,刺激没入选的学生奋起直追。查资料、重读相关章节、修改甚至推翻重写,思辨性思维能力在一次次历练中螺旋提升。修改稿开学后上交,经教师面批后再次修改,定稿全班装订成册,优秀作品推荐发表。

五、过程评价省思辨

1.全程评价助推思辨。正如阅读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思辨,评价也伴随阅读每一个环节。评价主体有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他人评价要求一切以证据说话,以“这取决于……”这样的句式赋予评价思辨色彩。自我评价本身就是思辨性思维的表现,反省自己行为、思想以决定自己的信念和行动,恩尼斯就是这样定义的。评价是思辨性思维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偏废。

2.多维评价发散思辨。在评价关注的内容方面,不妨参考余党绪老师的分类主张。余党绪老师把思辨性阅读的评价内容总结成四个方面:

事实把握:了解重要背景、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等信息知识。

因果推断:澄清情节,辨析人物,达成对作品的真实理解。

多元思辨:对相关内容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

综合评价:着眼于作品的总体理解,形成关于作品的总体判断。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采用五步十阶阅读进阶式推进,全程分三个阶段。初二暑期布置学生第一遍泛读;初三开学布置第二遍细读;初三寒假布置第三遍精读。包括初三下学期开学初的读书报告交流会,完成《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历时8个月。

指向思辨性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整本书阅读,显然不同于了解人物、熟悉情节、感悟情感、生发共鸣等一般性的阅读。整本书阅读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高阶思维能力为导向。实际教学中,语文同仁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原生态阅读的持续动力。以往名著课外阅读之所以到后来往往成了放羊式管理而不了了之,理由也在此。因为仅凭教师指令或一时兴趣、一时冲动,毫无目的的阅读最终必然不能在心底留下任何痕迹,遑论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各种核心素养的培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浩如烟海,与其走马观花般追求阅读量,不如精雕细琢地精读几本。学生能用于阅读的时间相当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最大程度地取得整本书阅读的收益——培養语文核心素养,对教师指导的理念和策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语文教师必然要走在前面,最理想是自己成为这本书的小半个专家。熟读文本之外,对研究这本书的专著、论文都要有所涉及。相当于对整本书展开备课,工作量肯定是巨大的。比如本人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读了5遍原著(含金圣叹批评版),读了《鲍鹏山品水浒》,知网上下载了两百多篇论文,之后自己撰写并发表了两篇论文。即便如此,还是觉得整本书阅读推进工作困难重重。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平湖市东湖中学]

猜你喜欢
思辨性水浒传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