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炳月 许正阳 吴美萱
(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辽宁大连)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家话语权,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政府文件的翻译对于中华声音“传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图里翻译规范的视角出发,对政府文件的翻译进行描述性研究,旨在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遵循的规范,以期对政府文件的翻译质量提升和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语言学的发展突破了原有的静态模型,多元系统理论模型应运而生。正如,佐哈尔所认为的:学者不应孤立地分析文学作品,应该将文学作品放置于社会、文化、文学和历史的系统中(芒迪,2014)。图里(Toury,2001)提出了描述性翻译学(DTS,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首先,他深入研究了基于个案研究的描述翻译学方法论。个案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译者翻译行为的趋势。随后,图里概括出译者的决策过程,最终“重构”出译者的翻译规范(norms)。图里认为,翻译规范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定准则,规范对译者的约束程度介于规则(rules)和个人风格(idiosyncrocies)之间,图1揭示了规范的概念。
图1 规范的概念(芒迪,2014: 172)
传统翻译研究强调“规定性”,而图里认为翻译是一项具有社会和文化意义的活动。他把翻译作品视为文化事实(culture fact),提倡对翻译的作品进行描述性分析。描述性翻译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或约束力就是介于规则和个人风格的规范。规范不仅适用于各种翻译活动,而且适用于单一翻译活动的所有阶段,并且在翻译产品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遵循以下三种类型的规范: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s)、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和初始规范(initial norms)。
预备规范涉及到对翻译文本的总体选择,以及在多元系统中的翻译策略和政策。预备规范主要涉及两方面的考虑: 关于确定翻译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实际性质的考虑;关于翻译直接性的考虑。这两方面通常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翻译政策指的是在特定的语言、文化和时间内能够决定翻译文本选择的因素。而翻译直接性的考虑涉及对使用源语以外的语言进行翻译的容忍程度,如,是否允许间接翻译?什么样的中介语言是禁止的或允许的? (Toury,2001: 58)。研究的问题包括目标文化是否接受中介语言,当中涉及哪些语言等(芒迪,2014: 164)。因此可以看出,对选择翻译的文本而言,最先发挥作用的是预备规范(Toury,1980: 53)。
操作规范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决定,它们影响着文本的结构(matrix),如语言材料在文本中的分布方式,以及文本的构成和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操作规范也直接或间接地支配着翻译过程中目标文本和源文本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操作规范制约着译者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微观层面上所做的选择。操作规范包括母体(也称矩阵)规范(matricial norms)和文本-语言规范(textual-linguistic norms)。母体规范涉及译文的完整性,关注译文是否有删节、篇章和脚注的增补、篇章重置、文本切分。文-语言规范制约着在目标语中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这些语言材料包括词汇、短语以及文体风格。
初始规范指译者所做的总体选择(详见图2)。若译者遵循源语文化规范,得到的译文是“充分的”(adequate);若译者遵循目的语文化规范,得到的译文是“可接受的”(acceptable)。图里指出(图2),大部分翻译作品都是处于两者之间的某一位置,以实现“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的平衡。
图2 初始规范(芒迪,2014: 173)
综上所述,预备规范涉及对翻译文本的总体选择;初始规范涉及译者在翻译时对源语或目标语文化规范的选择;操作规范涉及译者在翻译时对译文的表达形式、语言内容等微观层面所做的选择。它们的关系见图3。
图3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芒迪,2014: 174)
图4 图里翻译规范研究论文年度发文情况曲线图(2000-2019)
国内学者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后可知,近20年(2000—2019)共发表期刊论文97篇(见图4)。2015—2016年间,论文年发表量达到顶峰,近几年论文发表数量虽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如,覃志峰(2006)、韩庆果(2006)、黄远鹏等(2010)、王运鸿(2013)和罗列(2013)均以图里的描述性翻译研究为基础进行理论性的探讨;赵文静和孙静(2012)以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伊万·金译本为例,从图里三种翻译规范出发,分析了译本中的语际改写现象;申向晶(2016)以图里的翻译规范为理论基础,比较研究了美国文学作品《红字》的两个中译本。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方面,而对政治文献类的翻译研究比较少见。作为我国政治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质量对于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意义重大。因此,本文以图里翻译规范理论为指导,探究政府工作报告英语译文中体现的各类规范,以期拓宽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也为今后政府文件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语行文流畅,表达上倾于使用并列的、重复的句式结构,以增强语感。另外,在语言表达上,政府工作报告还有其自身特点。首先,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公文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语言需严谨规范、正式庄重,以体现正式文本的规约性。其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客观公正,较少涉及主观因素的干扰。再次,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构。由于政府工作报告起到话语传播的作用,其语言必须言简意赅。最后,政府工作报告句式多变。如,陈述性长句可以清晰说明复杂难懂的概念,准确、充分地将事实、观点展示出来;排比句内涵递进、节奏鲜明,能塑造出报告语言的震撼效果;祈使句干脆利落、清晰明快。
然而,英语句式与汉语相比更加复杂,喜用长句,且多以从句辅助表达,处理某些概念时随遇随释。首先,英语表达重逻辑,而汉语表达重内容,较少使用关联词。其次,英语表达很少出现重复,汉语表达时常用重复以表强调。再次,在一些情况下,英文需要表达出原文的深层内涵或进行概括总结。如,原文:精准扶贫要……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译文:We will intensify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efforts ...to deliver solid outcomes.可见,译文没有按照原文的表达逐字对应翻译,而是在对译文有了深入了解之后,高屋建瓴地翻译。最后,英文中存在一些惯用表达。在翻译过程中,若某词汇或语句的含义在英语中没有对等的表达,可利用英语本身有的表达对汉语中不对等的信息进行替换。
翻译规范作用于每一种翻译行为当中以及翻译活动的各个阶段,因而体现在译作的各个层面上(Toury,2001:56-9)。以下运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来解释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翻译。
预备规范是最先影响翻译活动的规范,对译本的选择产生影响。从翻译政策角度来看,预备规范可以分为政治因素和信息因素。
首先,政治因素是影响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首要因素。政治性的宣传文件是世界了解中国的正规渠道及重要手段,因此外宣翻译直接影响中国文化是否可以成功“走出去”(司炳月等,2017:86)。作为我国政治类外宣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深刻总结了我国政府前一年的工作情况,从中发现困难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且进一步详细安排政府在未来的工作部署。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是向全世界提供中国最具权威的信息的重要文件。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可以让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追求和平正义的形象。
其次,信息因素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另一因素。一方面,这些信息是对中国各个领域的客观介绍。报告中的所有信息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内容涉及:经济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市场、扩大内需、乡村振兴、改善民生、实现小康、污染防治等方面,可以说覆盖了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是报告中出现的中国特有词汇,涉及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以及成语、古诗词、典故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包含的国情介绍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同时也能激发个人和群体对中国的兴趣,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政策、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向海外传播中国散发的正能量,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图里(Toury,1980)认为,初始规范体现在翻译的各个层次、各个阶段,是贯穿始终、影响和约束翻译行为的规范。实际的翻译行为是在以源语系统规范和目的语系统规范为两极的中间区域中寻找平衡的过程。“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的连续体(continuum)反映出翻译活动的这一特征。因此,初始规范制约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目的语和源语规范的抉择。
刘艳(2012)指出政府工作报告翻译过程中影响译者初始规范的三个因素:政治责任感、时间因素和翻译目的,若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出:读者至上、内外有别、译有所为等因素。通过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英文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并以归化策略作为补充手段,使译文从内容到形式最大程度贴近原文。由于报告所言关乎国家政策方针以及其它重要决定,译文能否把原文信息准确表达出来成为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因此,为达到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的平衡,译者首先要保证充分性,当充分性的要求在整体上得到满足时,译文可以向“可接受性”过渡。
例1
原文:政府工作存在不足,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重留痕轻实绩,加重基层负担。
译文:There i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work of government.Some measures and policies for reform and development have not been fully implemented ...Excessive and over-frequent inspections and evaluations and a focus on the superficial to the neglect of the substantive have increased the burden on official working at the primary level.(政府工作报告,2019)①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来自“新华网”,网址 http://www.xinhuanet.com/english/2019-03/16/c_137899705.htm。下同。
本段汉语的表述,以多个较短的陈述句构成一个内涵丰富的长句,通过较多地使用近(同)义词表示强调,但译文没有将之视为重复,而是当做并列成分全部翻译了出来,如,“改革发展”译为“reform and development”;“举(动)措(施)”译为“measures and policies”;“督查检查”译为“inspections and evaluations”;“过多过频”译为“excessive and over-frequent”。同样,同意重复的“重留痕轻实绩”译为“focus on the superficial to the neglect of the substantive”。可见译者为了将原文信息全部表达出来,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例2
原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译文:Pursue coordinated progress in 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pursue balanced progress in th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注: The“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is ...The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is ...) (政府工作报告,2018)②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来自“人民网”,网址 http://en.people.cn/n3/2018/0403/c90000-9445262.html。下同。
报告原文出现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这样高度概括的表达,译文中也出现了“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和“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y”对应的翻译。译者并没有因为原文难以理解就直接采用归化的策略,而是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将其译成英文,在句末以括号的形式添加注释,来实现信息交际的目的。如此一来,这些高度总结的词汇就有机会出现在外国读者眼前,有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除此之外,更常见的例子,如“一国两制”译为“One Country,Two Systems”、“双百方针”译为“Two Hundred Policies”等都是译者遵循源语规范得出的翻译结果。由于其说法早已固定,而且早就被外界了解熟知,故不必再添加注释了。另外,从句式的角度看,虽然中英文都比较短,但是,译文也没有将两个句子合二为一,而是与原文一致用分号隔开,在形式上做到了贴近原文。
当然,在报告中某些内容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遵循了目的语规范,见下例。
例3
原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译文:We strengthened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maintain law and order,launched a campaign tocombat organized crime and rooted out local mafia.(政府工作报告,2019)
“社会治安”并没有译成“social control and security”,而是译成“maintain law and order”,即“维持规章秩序”。由于“社会治安”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目标语文化中也存在这个社会问题,因此,按照目标语读者熟知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能使原文信息更好地为这些读者所接受。同样,“扫黑除恶”译成了“combat organized crime and rooted out local mafia”,用英语固有的表达来翻译,能够更加生动地传达出中国在打击犯罪方面的立场及所做的努力。因此,将汉语中的每个字对应译成了“combat”“organized crime”“ rooted out”“local mafia”,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和用语搭配。
由此可以发现,译者采用的是遵循源语规范为主,遵循目的语规范为辅的策略,从而实现将原文信息全部译出的目标,确保了翻译结果的充分性,为接下来信息的进一步准确传达起到铺垫作用。
操作规范是指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做的抉择,包含母体规范和文本-语言规范。母体规范决定译语材料的形式以及它在译文中的位置,同时还决定了原文到译文过程中省略、增添和段落或篇章位置移动的程度。通过分析发现,就母体规范而言,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文是其原文的全译本,译者并没有对原文的段落、章节进行删除或增加,译文与原文的结构和分布都一致。但是,在译文的某些段落,会有“增补”的现象。
例4
原文:稳妥推进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
译文:The replacement of coal with naturalgas and electricity in North China was steadily advanced.The system of river chiefs and lake chiefs was established across the country.(政府工作报告,2019)
若将原文的“煤改气”“煤改电”译为“coal change to gas”“coal change to electricity”,那么外国读者势必无法理解,因此译文对这两个短语进行增补性翻译,以达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同理,“河长制”、“湖长制”的翻译也是遵循上述方法。
例5
原文:加大“破、立、降”力度。
译文:We strengthened work to cut ineffective supply,foster new growth driver,and reduce costs in the real economy.(政府工作报告,2019)
原文中的“破、立、降”是概括性的说法。“破”指的是破除无效供给,进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故译为“cut ineffective supply”;“立”指的是大力培育新动能,保持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可持续,故译为“foster new growth driver”;“降”指的是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节约金融资源,故译为“reduce costs in the real economy”。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并没有简单地用几个与原文对应的英语单词,而是在了解了关键信息之后,对其进行增补翻译,将原文所指的信息简要地译出,达到了良好的信息交际效果。
可见,在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基本严格遵守了母体规范,并没有删除或增加原文的段落、章节,也没有句子的省略和变位现象,其原因在于,在翻译中对原文的任何一点改动都会改变原文的表达。为了克服理解原文高度总结性词语的困难,故译文采用了增补翻译的方法。
操作规范的另一个层面是文本-语言规范,影响微观层面的语言语篇特征(王运鸿,2013:11),其影响或决定译者实际上选择什么译语材料来代替源语材料,或作为源语材料的对等物,即文本-语言规范制约着译者对译文语言材料的选择,包括文体特征、单词和短语。
首先,由于汉语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所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几乎没有被动句。被动句式在英文中更常见,但是译者在翻译时,为了尽量不改动原文的语序,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添加主语的方式使用主动语态来进行表达。
例6
原文: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译文:We developed new ways to improve macro regulation and ensured a generally stable economic performance.(政府工作报告,2019)
例7
原文: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
译文:We took solid action in the three critical battles and made good progress in carrying out key tasks.(政府工作报告,2019)
例8
原文: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各地探索推广一批有特色的改革举措,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
译文:We advanced the Internet Plus Government Services initiative,the local authorities explored and extended a number of distinctive reform measures,and both businesses and the public now enjoy increasingly better access to government services.(政府工作报告,2019)
以上各例均是主动句,且为祈使句,在译文中也并没有被译为被动形式,而是通过添加主语“we”,用英语的主动形式表达原文。通过这种方式,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另外,添加主语“we”的翻译方法。在交际场合中,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代指人或事物,还能体现出一种微妙的人际关系意义。以此为基础,在一些政治文献中经常巧用人称代词,拉近与读者或听众距离,顺利提高政治文本的接受度。汉语中的“我们”有排异性和包容性两种特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的都是包容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将演讲者和受话者囊括起来,给受话者营造一种地位平等的氛围,使其能在“我们”这个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是“我们”包含了演讲者本人及其代表的政府,在此基础上向受话者传递出他们已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的政策部署进行说明。正是由于“我们”这一人称代词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添加主语“we”,可以让目标语读者自然地融入到中国的语境中,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采取的举措和创造的成就,从而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信息交际的目的。
然而,在某些情境下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通过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发现,有时当非人称代词作主语时,译文采用了被动语态。这是由于非人称代词做主语的情况在英文中较罕见,若执意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译文很可能会产生歧义。另外,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原文句子也隐含着被动含义。
例9
原文: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译文:Substantive steps were taken in the planning and building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政府工作报告,2019)
在例9中,“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充当主语,谓语是“迈出”,宾语是“步伐”,如果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那么“规划建设”这一无生命的词就会做主语。但这样的表达方式与目标语读者的语言表述习惯不相符,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个错误的表达,这将会影响到政府工作报告今后在海外的传播。其实这个句子本身就隐含着被动的意义,即“实质性步伐在规划建设中被迈出”因此,译文采用的是被动句的形式。
例10
原文: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译文:Major progress was made in boos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政府工作报告,2019)
例10中的表述是“发展取得明显进展”,这样的表达在汉语中无可厚非,但若细细推敲起来则会发现“发展”一词作主语是不合适的,很明显“京津冀(地区)发展”是无法自己“取得”的,若译成“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其实,这个句子隐含的主语是“we”,即,我们使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因此这个句子可以译成主动句:“We mad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但若是采用被动句句式,则更能体现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进展”这一事实的客观性,因此译文采取了被动的表达方式。
另外,操作规范视角下的翻译也体现在一些中国特色话语当中。可将词汇短语层面上的中国特色表达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政治词汇,第二类是除政治词汇以外的专业术语,包括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中国特色词汇通常都有固定的译法,因此译者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很小。如表1:
此外,在翻译第二类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更多是要准确传达出它们的内在含义,因此译文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但如果异化翻译结果会令目标语读者产生误解,那么此时的策略要介于异化和归化之间,不可偏向某一极端。
表1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例11
原文: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加强后续扶持。
译文:We will move toward completion ofthe 13th Five-Year Plan’s construction tasks for planned relocations of poor populations from inhospitable areas,and strengthen follow-up support.(政府工作报告,2019)
“十三五”指的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自195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每五年制定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以确定国家发展目标,明确国家战略意图。从这个专有词汇的翻译来看,译者采用的是异化的翻译策略,即符合汉语表达规范的“the 13th Five-Year Plan’s”,体现了中国发展的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为他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搭建架起了一座桥梁。
例12
原文: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
译文:Opening up was expanded on all fronts,and joint efforts to pursu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made significant headway.(政府工作报告,2019)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这个词的翻译最开始采用了异化,将其翻译为“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这个翻译会产生严重的误解(朱义华,2019: 118)。因此,将“一带一路战略”改为“一带一路倡议”,即,“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这样的翻译不仅消除了目标语读者对中国误解,而且树立了中国积极投身国际公共治理的形象,为中国与世界建起了沟通的桥梁。
本文基于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英文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翻译过程中,翻译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的政治因素和报告的信息因素决定了政府文件的选择,构成了预备规范。在文化取向方面,译者主要遵循源语文化规范,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构成了初始规范。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文整体上与原文对应,文体风格、单词和短语的翻译向源语文化规范靠拢,构成了操作规范。可见,图里提出的三个翻译规范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整个过程中。因此,本文拓宽了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应用领域,未来将扩大研究语料,深入分析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对翻译实践的适用性,以期推动政治文献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