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框架理论的疾病隐喻特征及作用研究
——以艾滋病为例

2020-05-21 06:27张玲周俊子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语料语料库艾滋病

张玲 周俊子

(浙江财经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0 引言

基于体验观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与思维和亲身体验密切相关,在话语中具有框架效应和框定(Framing)①功能。隐喻绝非仅是语言的修饰手段,更为我们的世界观搭建了框架和结构,具有“概念性”本质,使人类经验连贯一致(孙毅、李全,2019:36)。隐喻不仅是字词间换用的修辞方法,也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之一。隐喻理解和产出 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概念系统的形成(潘攀、周榕,2018:25)。作为概念结构和概念形成过程的核心因素,隐喻在特定话语环境可以帮助话语者有效地实现交际目的。隐喻的核心功能本身通常被称为“框定”(Cameron &Maslen,2010;Ritchie,2013)。它通过展示、反映、强化等方式帮助人们理解和表达生活中专业性强、信息量丰富、概念及内容超前的特定信息。

疾病隐喻主要用来表达人们对于疾病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其作用在于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来理解周围世界和形成有关疾病不同概念的基本认知方式。疾病隐喻的使用兼具隐喻的普遍性和话语环境的特殊性,基于框架理论的隐喻研究有助于探究其形成的理据以及在话语表达中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艾滋病相关的疾病隐喻话语为研究对象,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框架理论分析疾病隐喻在疾病相关话语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以期更好地理解疾病隐喻在话语意义建构中的作用,为医患之间的语言选择以及提高语言表达质量提供借鉴。具体研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艾滋病患者交流过程中常见的隐喻表达类型;第二,不同话语环境中疾病隐喻框架作用和框定效应发生条件和影响;第三,敏感话题交际中隐喻使用的基本原则。

2.0 框架理论和概念隐喻研究现状

框架是一种有关世界运作、决定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根深蒂固的认知结构方式的、固化的认知结构,它决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Lakoff,2004:xv),其“框定(framing)”通常被称为隐喻的核心功能。隐喻和框架是人们的基本认知方式,能够塑造和建构人们对具体事物、现象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因此,在人们对艾滋病病情的了解和艾滋病患者态度方面,隐喻和框架都具有重要作用。

2.1 框架理论的基本概念——框架和框定

“框架”和“框定”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话语域的建构和分析,学者们一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其性质进行定义。英国人类学家Bateson(1955)首次提出“框架”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心理学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期,Fillmore逐渐创立了框架语义学理论,将框架视为“具体统一的知识框架或经验的连贯图示化”(1985:223)。并将该理论引入语义学,对后来基于人类经验的认知结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与前人研究重点不同,Lakoff(2004)将框架语义学、社会学以及传播学的“框架理论”应用于政治学领域,并结合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认知科学创立了“框定理论”。他提出,框架的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仅是经验的概念表示,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灵活的结构,使我们能够理解部分的意义。Entman(1993:52)提出了“框架”和“框定”的区分标准和定义:

1.“框定”主要涉及选择和凸显。所谓框定就是选择已知事物的具体内容,突出其在话语文本中的显著特征和作用,藉以实现对具体问题的定义、因果推理、价值观评价或建议等。

2.“框架”的定义和作用。首先,框架是以共同的文化价值来判断该问题内因果关系的利弊。其次,框架的主要作用是诊断、确定问题的成因。最后,依据对因果关系的评价做出道德判断,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预测可能产生的影响。即诊断问题——找出原因——建立补救措施的过程。

由此可见,框架和框定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存在方式。“框架(frame)”是根据给定文本所产生的一种较为固定、静态的模型,用以理解、展示话语者要选择和强调的内容;它不仅决定和影响“框定”的过程,也影响受众对信息的理解。相比之下,“框定(framing)”是一种动态加工过程,强调框架(模型)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即相关话语的构建过程。框定的主要作用是在文本中凸显目标,实现表达目的。

2.2 概念隐喻中的“域”与“框架”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的框架思想对其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展历程为:从格框架、语言框架,再到认知框架,直到最后,框架已经不再是一种语言结构,Fillmore将其视为“具体统一的知识框架或经验的连贯图式化”(1985:223)。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MT),隐喻首先被定义为概念系统中不同“域”的映射(或称对应集)。CMT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概念域向一个抽象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可以反映在语言中;隐喻也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映射(mapping)遵循恒定原则,主要发生在两个心理表象之间,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的。Lakoff(1980)认为隐喻是以一个完全不同的域的经验去理解另一个陌生的域的经验。在做隐喻推论时,涉及到两个概念域,即: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隐喻可以定义为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这种映射是单向性的映射(Lakoff,1993)。

因此,“域”和“框架”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二者都认为隐喻是认知现象而不是纯粹的语言现象,是源于人类生活经验的认知概念架构;二者都论及到概念范围之间语言意象的系统投射和推论结构,是一种认知的建构手段,有关“域”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Fillmore在语义上的“框架”概念,二者是相互依存、互补的关系。但是,二者之间也有重要的不同之处:CMT认为映射(mapping)发生在两个心理表象(域)之间,而框架理论则认为话语是由深层框架和表层框架共同激活的。框架理论指出,特定词语在记忆中与特定框架相连,适当语境下接触某词语会激活话语理解者大脑中与之相连的框架,并加强该词语与同一框架中其他词语的连通(Fillmore,1976:25)。两个框架之间如果通过激活的神经联系建立映射关系,便形成概念隐喻(Lakoff,2008:28)。我们以框架和隐喻进行思维,不同框架之间的映射即形成隐喻,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再发展。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域”的投射是单向性的认知过程,而“框架”的激活是双向的。

2.3 医疗保健中的框定和隐喻研究

隐喻的框定力量在医疗话语域中尤其重要。对于疾病描述方式的不同选择可能伴随积极、消极和中性的情感,这些不同个体的不同框架表现出积极、消极或中立的态度,由此诱发不同的潜在后果。框定不仅能够丰富表达手段,还能够更准确地传达话语意图。由于涉及患者隐私、患者对专业术语的理解程度、医患沟通方式等多种因素,隐喻和框定在医疗话语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Sontag(1979)在《疾病的隐喻》一书中,艾滋病像癌症一样被描述为:一种“入侵”,它唤起了人们对梅毒的回忆:一种污染。将之比作癌症、梅毒,简洁明了地解释了艾滋病的关键信息,同时也鞭辟入里地揭示了艾滋病的双重隐喻谱系。许多媒体报道和学术论文也都涉及了医疗看护中有关疾病的所使用的交际语言(Miller,2010:20)。例如Semino(2017,2018)将癌症隐喻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敏感的、系统的表达方式,并通过语料分析了它们在不同话语域中的特征,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蓝本。疾病隐喻对每个人的作用不尽相同,不同的隐喻也可从不同的角度被激发。

“框架”概念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框架理论因其较强的跨学科性而获得了蓬勃发展。对于疾病隐喻的研究数不胜数,研究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然而,基于框架理论的疾病隐喻研究却寥寥无几,且大都集中在对其隐喻类型的划分上,对语言背后的思维分析偏少。语料库驱动的隐喻研究可以有效提取研究对象在话语域中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方式,为隐喻类型划分提供数据支撑。基于框架理论的隐喻研究强调话语域与隐喻使用的相互作用,旨在透视隐喻加工的话语内涵和意图。

3.0 基于语料库的艾滋病隐喻类型研究

传统的认知隐喻研究大多采用自上而下、内省式的研究方法来采集和分析所选语料,其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语料库方法提取和分析大量自然发生的语言使用实例,符合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现象的研究应基于语言使用”的理论假设,为隐喻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袁红梅、汪少华,2014:12)。

3.1 研究方法

本文所选英文语料来自COCA②和2015语料库的网络检索③。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为美国最新当代英语语料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平衡语料库。2015语料库是Sketch Engine中的子库,Sketch Engine包含了500个90多种语言的现成的语料库,每个语料库的大小都有300亿个单词,提供了一个真正有代表性的语言样本。这两个语料库的语料来源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选中文语料来自“知艾家园”(http://www.120x.net)论坛中的心情随笔,该论坛是国内一个人数相对集中、互动频繁、组织完善的艾滋病交流论坛,并将所有相关的心情随笔自建成小型中文语料库“知艾家园”,该中文语料库共包含88186字。

3.2 研究过程

本研究前期为准备阶段,主要完成语料提取、隐喻识别和隐喻类型划分。

(1)语料提取。分别在COCA网络检索页面和Sketch Engine网络检索页面2015子库中以“AIDS”和“HIV”为索引词检索,提取语料各1000例。

(2)隐喻识别。采用的是Pragglejazz和Semino(2007)中的MIP(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识别法来判断检索到的相关艾滋病表达是否为概念隐喻:确定相关表达的具体语境意义和基本意义,考察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似性关系,且语境意义是否能因这种相似性关系而被理解,若是的话,则该表达为“概念隐喻”。

(3)隐喻类型划分。根据识别的英文语料中相关隐喻表达的MI值和Log Dice值,从高到低排序,取搭配频率高且数值显著的相关搭配,分别得出如下的表3.1和表3.2、表3.3和表3.4;中文语料经过初步地筛选,以及隐喻识别,使用AntConc3.2.5w对其索引行、出现的频率进行数据统计,其得出的部分数据为表3.5。

3.3 基于语料库的艾滋病隐喻类型分析

概念隐喻理论强调隐喻在思考、概念加工等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词汇是隐喻表达的基本单位,其隐喻意义是激活概念加工、构建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意义的核心。基于此,本文的语料库研究以与艾滋病相关的高频搭配词为主,先通过通用语料库COCA检索出MI值>3.0的实义词;然后分析其在概念表述中的隐喻类型和作用,检索结果见表3.1和表3.2。由表可知,表达“死亡”及与之相关的抗争意义的词汇占绝大多数。最后,通过检索2015语料库中的高频搭配词,并将其按照Log Dice值排列,检索结果见表3.3和表3.4。2015语料库和“知艾家园”语料库(见表3.5)的检索结果与COCA基本一致。

表3.1 COCA中有关“AIDS”的高频搭配 (P:Positive N0:Neutral N :Negative)

表3.2 COCA中有关“HIV”的高频搭配 (P:Positive N0:Neutral N :Negative)

表3.3 2015中有关“AIDS”的高频搭配

表3.4 2015中有关“HIV”的高频搭配

表3.5 “知艾家园”中有关“艾滋病”的高频搭配(P:积极的N0:中性的 N :消极的)

隐喻是从一个具体范畴域向另外一个抽象范畴域的结构映射。由以上统计的表格可以看出,艾滋病话语和始源域话语具有相似性,这些艾滋病隐喻都是通过映射取自人们所熟悉的其他认知领域,如战争领域、死亡领域等,因此产生了众多的表达方式。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负面情绪倾向的搭配词占据大多数。例如:“DIED/ DYING/ DEADLY/ KILL”“FIGHT/ COMBAT”“杀手”“灾难”“挑战”等均为高频搭配词,这些高频搭配词出现次数以及统计数值都较显著。根据语料库数据统计显示,艾滋病隐喻主要有三种,即:

1.战争隐喻(敌人、战士、战斗、入侵、冲突);

2.死亡隐喻(杀手、致死、死刑、地狱);

3.冒险隐喻(挑战、惩罚)。

一个隐喻或不同隐喻中框架的触点可以被激活并产生更详细的理解,形成一个语言的 多维模型。以上不同概念隐喻中,目标域皆为“艾滋病”,源域分别是“战争”、“死亡”和“冒险”,三者看似是不同的意象,实则有着内在的关系,即都伴随着挑战、消极的影响以及一定杀伤性,不同的概念隐喻体现了人类对目标域的不同理解。这些隐喻框架和框定的过程与某种特定的环境有关,是一个使用隐喻表达来反映和促进特定理解和评估主题或情况的过程(Semino et al.,2018)。以使用频率最高的战争隐喻、死亡隐喻为例,战争和死亡都是人类社会熟悉的现象。与战争相关的因素(比如侵略、敌人、抗衡、死亡等)是人们对危险的基本认知和基本概念。因此,中英文中都有大量相似的隐喻表达。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基于文化模型选择和塑造的隐喻表达在不同民族和不同语言中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自觉性。以2015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sentence”为例,“Three to four test positive and it is my duty to share with them thatHIV is not a death sentenceand point to them how they can prolong their life and be productive.”,“sentence”为“判决,宣判”之义,其结果为自由地生活或者受束缚地活下去,且开放性的海洋文化使得西方人追求冒险精神以及拥有着绝对地自由观。因此,隐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模式对选择和使用隐喻起着重要的作用。

4.0 艾滋病隐喻的框定作用及特征研究

对于疾病隐喻框架暗含意义的研究是一个有用且有意义的案例研究,隐喻可以在疾病患者的经历中发挥着重要和潜在的作用。隐喻的使用不仅表现出语言生动的特征,而且在敏感话题、抽象概念的表达上更能反映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框定作用在不同的框架中所激发的隐喻框架不尽相同,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受众群体被激发的不同躯体标记(somatic marker)所产生的细微影响。本研究仅针对上述根据语料所统计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隐喻框架进行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隐喻框架有以下几种:消极框架、积极框架、旅程框架以及恐惧框架等,但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选择“积极框架”、“消极框架”和“旅程框架”进行具体分析,从心理运作机制的角度探讨话语的建构过程。

4.1 积极框架和消极框架

上面表格中所显示的积极框架含有正面、鼓励、向上的意义,能够唤起积极的情感,如:“fight,battle,combat,defeat,战役”等词表达所激活的积极、正面的架构能够显示出患者积极的情感并产生躯体标记,并通过自身以及他人的多次重复,反复强化这些积极、正面的躯体标记,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战胜艾滋病这个“病魔”。

大脑中掌管快乐、喜悦和满足等积极情绪的情绪通路是多巴胺回路,当这个回路被激活时,积极情感能够被唤起,并被躯体感觉皮质记录,产生躯体标记(somatic marker)。当情绪通路由躯体标记激活时,后者对情感进行评价并长期保留在躯体中。多巴胺回路能够唤起积极情感,使受众(患者)产生一定的躯体标记并长期保存在躯体中,躯体标记即可来自身体本身的活动,也能直接利用大脑中储存的躯体标记产生类似于由躯体变化引发的情绪体验(张薇、汪少华,2016:12)。

a.Thedefeatof most infectious disease is likely to be but temporary,or avictory in a skirmishrather thana final triumph in a war.

b.人的一生有很多场战争,但此时此刻应该是人生最后的战役!而我们就是一线的战士。……不管能不能亲眼看到这场战争的胜利,至少我们能战胜自己就不枉此生!

c.Jewel affirms that until she can no longer do so,she willfight the good fight of faithby encouraging others to love and protect themselves and to believe in themselves becauseHIV is not a death sentence but it is a life sentenceand with education,a proactive take on treatment,great moral support … one can keep their eyes fixed upward in love,joy,happiness and peace with H.

d.目前正在我的身体里疯狂复制的病毒,无论它多么邪恶和诡秘,它必将葬身在我的身体里,我年轻的身体就是它们最后的坟墓!现在我是对它无能为力,但最终我是他们的终结者。

上述例句中“战争”的使用不但激活了“战争胜利”的积极框架,为了赢得胜利,必须持之以恒;而且也激活了“战争失败”而最终走向死亡的消极框架。这些都来源于患者的“亲身体验观”和健康人的认知框架,患者和健康的人都需要勇气共同战胜它。这些不同概括性的“死亡”“战争”框架所框定的一般性内容在一个概念隐喻下形成一个特定的疾病体验框架(Semino et al.,2018)。HIV阳性的检测结果等于一纸死缓宣判书,不好的结果所激发出来的框架就是有关“死亡”“终点”等相关词汇,因而会形成一个消极框架。在消极框架下,患者与健康人的去甲肾上腺素回路(掌管恐、愤怒等的消极情绪)的躯体标记被激活,进而“坟墓”“死刑审判书”等消极倾向词汇形成了消极框架。然而,在c句中与战斗结合起来,表现自己和他人是积极的、坚定的、乐观的人,他们从不放弃,尽管自己身处逆境,它往往也包含了对自己或他人的勇气,并鼓励他人继续坚持下去。因此,消极框架和积极框架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应该鼓励在话语建构中去激活更多的积极框架,通过框定的作用以鼓励患者积极面对一切挑战。

4.2 旅程框架

根据所划分的隐喻类型以及各个表格中所出现的高频词汇与搭配,所使用的冒险、死亡、挑战类词汇所激活的是旅程框架,其中包括:旅程是一段神秘的冒险和挑战,其结果有可能是令人满意的,但大多数发挥的是消极、负面、恐惧的框定作用。对于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在漫长的“抗魔”旅程之后,往往是收到命运的审判而达到旅途的终点——死亡。与癌症不同,癌症在初期是可控且无关道德,相反,艾滋病一旦确诊终身携带且受到强烈的舆论谴责;因此,艾滋病很少直接与“journey”一词搭配段落,而是通过其他词汇最终激活人们的消极的“旅程框架”。

e.It’s like beingin a warwhen you have tomake sacrifices,give parts of your life up and do so many things differently.You feel you are underconstant attackby aninvisible enemy.

f.AIDS isa human-specieskiller.It is the first infection we know,which has the capability of making the human species extinct.

g.9月25日下午四时,准时抵达疾控中心看结果,显示结果HIV初筛阳性。……这基本上宣判了我的死刑,只不过缓期几年而已。

抱怨不公平!?有多少人放荡成性,而你即便是性生活检点,偶尔的放纵依然可以让你抱恨终身。

h.我有一个对手,它无比强大。每一天它在这这个星球上要杀死近3000个人。二十几年来,它已经杀了2200多万的人,还有4000多万人已经在它的魔爪中等待死亡随时的降临。人类至今无法消灭它。它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具毁灭性的灾难——艾滋病!

不同框架蕴含或解释不同的框定含义。患者有痛苦甚至死亡的经历,其病痛都有一个开始,发展的过程到最后等。患者在疾病中被定义为不同的角色,如斗士,而疾病本身则被定位为侵略者、敌人或对手的角色;如果被治愈或活得更长,患者就会被认为是这场战斗的赢家,而没有康复或死亡就相当于被杀死或输掉这场战斗。因涉及的个体不同,所以就框定而言,处于不同框架所框定的内容就会不同,所产生的这些概括的框定与不同的潜在因果有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更详细地分析这些语言背后的潜在因素,细微的差异应该受到重视以防止妄下概念隐喻对患者的是“好”还是“坏”的草率结论。通过积极框架和旅程框架,可以归纳出艾滋病隐喻框架的模式(图1)。

图1 艾滋病隐喻框架模式

艾滋病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播方式的特殊性决定和反应了人们对不同框架进行框定时的不同认知方式。通过对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隐喻框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受众理解的不同,隐喻框架的选择是交叉、相互影响的(如消极框架和积极框架是相互转换的)。因此,对于敏感话题中的隐喻使用不但要选择更加积极和中性的词汇,而且要进一步系统地分析患者话语的隐喻框架,吻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其作为一种不治之症,仍然是一种神秘而致命的疾病。疾病是致命性的,其神秘、冷漠、致死等特性常常使人们忧虑和恐惧,人们感到害怕,疾病带给人们身体上的痛苦往往不及精神上的折磨。

5.0 结语

本文通过收集来自两个语料库以及自建中文语料库“知艾家园”中的相关数据作为案例研究,即与艾滋病或艾滋病毒的索引行和段落搭配,以分析潜在的框定效应。通过高频搭配词来划分隐喻类型,通过实例和分析,研究发现:(1) 艾滋病隐喻常见的表达类型有“战争”“死亡”和“冒险”隐喻。一方面,由于相似的认知过程、生理基础和经验而形成了统一的疾病隐喻框架;另一方面,由于疾病本身的特殊性(例如易传染性)、语言差异和不同的地域特征、民族文化,隐喻框架的理解、生成和应用上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疾病隐喻的框架作用是不同的,其框定效应是交叉的(如消极和积极框架),透过艾滋病隐喻表达形式探究其背后的认知框架,为人们认识疾病隐喻的现象和特殊性提供给了新视角。艾滋病没有单独的“战争”、“死亡”和“魔鬼”等隐喻,患者多使用消极情感类词汇的隐喻来谈论他们疾病经历的各个方面。(3)在敏感话题的交流中,要遵循“平等、亲和、理性”的沟通原则,不仅要选择更加积极和中性的表达方式,密切关注特定词汇的选择,更要重视基于隐喻框架的相关话语意义分析。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最大程度满足患者作为受众的心理需求,为治疗疾病和社会和谐创造有利条件,吻合患者作为受众的心理需求。

本文试图为疾病隐喻等敏感话题提供更多表达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对疾病隐喻理解机制的阐释不足,进而有利于实现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互助、以及政策制定的有效实施。

注释:

① 参见https://www.english-corpora.org/coca/。

② 参见https://www.sketchengine.eu/ententen-english-corpus/。

猜你喜欢
语料语料库艾滋病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 世界艾滋病日》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