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六中学 胡 亮
一般来说,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中,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无外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点,只要攻克了这两方面的困难,就意味着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显著提升。所以本文将从这两点出发,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进行策略的论述与探讨。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简单的话语中寄托了古人对终身学习和终身思考的期盼,在进入高中阶段后,虽然地理知识和初中阶段的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无论是在地理知识的数量,还是在地理知识的难度上,都已经不可与初中同日而语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初中和高中两阶段内的地理知识完全割裂,相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紧密地依托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意识,同时牢固打好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以及接受高中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也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科对终身发展的重要价值,教学学的关系必须要作出实质性的突破。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突破教材知识的局限性,将初中与高中两大阶段的地理知识统筹起来看待,以初中地理知识为依托,持续完成有意义的学习和迁移学习,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在高中地理中寻找到初中地理知识的身影,又获得满足感、熟悉感和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使他们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认知不再停留在难以理解以及死记硬背的印象里,而是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及接受地理知识。一般来说,我建议高中地理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并且对教育大纲和高考考点近年来的变化进行仔细的统筹研究,寻找其中的特征,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简单,也能够更加得法。当学生能够自觉完成知识迁移,借助初中知识来学习高中地理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不吝啬自己的表扬,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新课标与传统教育观念最不同的地方在于,新课标理念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所以我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丰富现有的高中地理课堂,而其中最为有效,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办法,就是图文结合的教学指导办法。这种教学办法强调教师退居二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引导和协助,帮助学生的思维逐步走上正轨。而多种图文工具的投放,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点燃,也使学生的思维盲点被攻克。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来说,其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和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相配套的就是地图册。
在地图册中,除基本的图画以外,还配有一些简单的文字性描述和知识,而这些文字都是从图册中提取出来的信息,或者说是图册想要表达的一些重点信息。对地图册当中的图和文,都要保持辩证的态度,不能够任选其一,而是需要两者兼顾。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学会通过图中的内容来探寻其中的隐含信息,并且逐渐推导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地图册旁边的文字信息进行交相对照,来检验自己的推测结果是否准确。其次当学生已经获得这种基础的能力以后,就要鼓励学生进行由图导文,也就是根据图中的信息进行文字性的叙述,而不再依靠图片旁边的文字内容,这种读图能力是高中地理应当着重培育的。
举例说明,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展现一些不同地区的环境图片,让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地理知识开展思考和谈论。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出了怎么样的差距?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不断引导学生去接受以及学习这堂课的重要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轻松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这样不仅加速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和谐,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过程都需要依托课堂,所以课堂氛围和课堂环境是否得当,是影响着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当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地理知识完全丧失了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不仅自己不学,还影响他人。
针对这种学生,教师不能通过强硬的态度逼迫其学习,而需要考虑采取不同的措施,寻找学生学困的原因。建议教师对这部分学困生进行重点谈话,了解他们不喜欢地理课堂的真正原因。举例来说,如果学生是因为短期内出现了地理成绩下滑的情况,那么这意味着学生本身的地理知识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那么就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展开专项补习工作,使他们迎头赶上。
同时也要了解这类同学地理成绩突然下滑的原因,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才能使他们重新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
要想在新课改以后真正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兴趣就是教学重点,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项内容。通过进行重点知识的相关教学,完成知识的迁移,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丰富,这是每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然而这却需要教师提出更加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地理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举例来说,在学习“世界气候”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诸葛亮借东风这一典故作为引子,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身处诸葛亮的位置,那么借东风的要素到底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借来东风呢?通过学生的想象、在课前搜集大量的资料以及在课上的小组内讨论,大家开始喋喋不休地辩论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令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情,这是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一些对地理知识不在意的学生提起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不断加深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仍然有很多问题是需要我们着重思考的,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的学习环节,都存在单一和低效化的倾向,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而学生也需要积极地进行学习,通过主动参与和构建良好的情感态度打破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制度,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典范,让学生自己能够更好地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