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炳凤,莫钊云
(封开县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500)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典型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发于肥胖以及中老年人群,发病原因主要和机体胰岛素分泌异常有关,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传统护理管理策略不能降低该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有学者指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减少并发症出现等诸多优点[2]。因此本文研究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增加健康教育模式,查看其应用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在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科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期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并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常规护理管理中融入健康教育期间所接收的42例糖尿病患者进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3.8±3.2)岁,病程为4~10年,平均病程(6.3±1.4)年;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在38~74岁,平均年龄(63.7±4.3)岁病程为3~11年,平均病程(6.8±1.5)年,所有患者各项资料(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无差别,可进行对比。
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其内容包括告知患者正确的饮食习惯、疾病相关知识、运动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合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内容为:(1)由护士长为组长,临床有两年经验者为组员共6名,为患者建立健康教育小组。(2)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活动,通过播放视屏、发放疾病宣传手册的方式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在活动中使用耐心的态度以及温和的语气解答患者心中疑问,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控制血糖的必要性等。(3)护理人员对患者讲解降糖药物服用方法以及积极服药的重要性,对其家属建立沟通交流,帮助其掌握胰岛素的注射部位、注射方法,嘱咐患者不可自作主张擅自停药以及加减剂量。(4)护理人员每次查房时和患者进行交谈,评估患者现阶段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安慰鼓励患者,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5)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进食清淡饮食,注意均衡营养搭配、禁烟、禁酒,控制食物总热量。(6)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如爬楼梯、打太极、慢跑等。
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向所有发放调查试卷并当场收回(试卷为75分制),优秀:65~75分之间;良好:55~64分之间;不合格:54分以下(知识掌握率=优秀+良好/总例数)。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0.1.0统计软件计算所有数据,其中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是否有意义取决于P值,当P小于0.05时则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知识掌握率为76.19%,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率为92.85%,观察组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比[n(%)]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情往往迁延不愈,目前临床上未找到根治此疾病的治疗方法,控制血糖现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胰岛素的注射、服用降糖药),若不能对血很好的控制易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肾、脑功能损害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3]。有研究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出现[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出:对照组患者知识掌握率为76.19%,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率为92.85%,观察组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为患者建立护理健康教育小组,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护理计划,能够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并耐心解答患者问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其焦躁、恐惧等心理情绪[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增加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控制自身饮食总热量的摄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