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鹏(遂溪县人民医院 遂溪 524300)
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显示,慢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可由β受体阻滞剂所控制,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病发率与病死率[1]。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节血脂,改善患者的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且长期适用效果佳[2]。基于此,本文对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常规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及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进行对比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比组,每组36例。联合组行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组行常规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效果。本次试验中,联合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7.12±5.93)岁。对比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 54~89岁,平均年龄(66.88±6.17)岁。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比组行常规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即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1),起初用量 6.25 mg/次,2~3 次/d,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每数日至一周一次增加 6.25~12.5 mg/次,2~3次/d,最大剂量为50~100 mg/次,2次/d。联合组行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即使用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与阿托伐他汀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58)10 mg/次,1次/d,根据不同的年龄、症状与体重特征可以调至为80 mg/次,可与食物同服。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接受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经过实验室的相关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正常,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了显著的改善,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数值,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降低;无效:患者经治疗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差异或出现病情恶化、死亡等,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不正常,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比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②对比两组各项指标变化,包括: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病症改善情况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等,采用百分满分的制度进行评价,分数越高,代表指标越佳,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③观察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凝血功能评分,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④观察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均行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接受治疗后总治疗效果:发现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联合组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n(%)]
2.2 对比两组接受不同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发现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比组,治疗效果更佳,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施不同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对比(±s,分)
表2 两组实施不同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对比(±s,分)
治疗依从性评分联合组对比组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病症改善情况评分36 36 tP 94.32±2.25 89.42±2.35 9.0365 0.0000 95.21±2.64 90.46±2.43 7.9429 0.0000 97.22±2.36 92.46±2.54 8.2372 0.0000 95.63±2.47 92.33±2.41 5.7375 0.0000
2.3 对比两组接受不同治疗后凝血功能评分:发现联合组的指标均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施不同治疗后的凝血功能评分对比(±s)
表3 两组实施不同治疗后的凝血功能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凝血酶原时间(s) 凝血酶时间(s) 纤维蛋白原(g/L)联合组对比组36 36 tP 26.10±0.23 23.46±0.42 33.0790 0.0000 60.46±1.13 58.35±1.18 7.7488 0.0000 2.18±1.42 1.45±1.64 2.0190 0.0473
2.4 对比两组接受治疗后的满意程度:发现联合组满意程度为94.44%,对比组满意程度为66.66%,联合组的治疗满意程度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接受治疗后的满意程度对比[n(%)]
慢性心衰不仅会引发患者出现心肌功能结构变化,导致心肌梗死,还会导致患者射血功能异常[3]。当心肌功能结构发生改变时会过度激活多种细胞因子与神经激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损伤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4]。β受体阻滞剂具有独断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效益,能够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善心肌收缩功能,有利于患者自身机体的心室重塑。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慢性心衰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降低猝死率与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5]。他汀类药物可被人体快速吸收,进入人体后能够在透过血管壁细胞膜的基础上,使药物通过参与周身的血液循环而分布全身,有效的发挥其最大作用,且具有长期的适用性,不会对人体凝血功能与消化道功能造成影响,且还能够作为预防心衰的药物,是良好的慢性新双治疗药物[6]。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通过不可逆结合抑制血小板受体糖蛋白的出现,还能够有效阻止与抑制已经形成的血小板聚集斑块的进一步增大与扩散[7]。此外,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体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还具备一定供氧能力,可以满足各组织器官的氧气需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心肌功能,使慢性心衰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免受不良反应的影响,尤其是缺乏较高身体机能的老年患者,有着较好的疗效[8]。
通过研究可知,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各项指标变化、凝血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联合组均好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慢性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更佳,能够起效迅速,缓解患者慢性心衰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抗血小板功能,不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疗效显著,用药方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更适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使用,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药物适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