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智库人才成长路径研究

2020-05-21 10:17
大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智库人才研究

新时代教育智库发展进入黄金期,需要培育好一批高素质创新型智库人才,特别要发挥好智库青年人才生力军的作用。通过对全国20 多家教育智库调查发现,教育智库青年人才比例偏低,教育智库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乏力,教育智库人才专业结构相对单一,部分青年人才不能很好适应教育智库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教育智库人才要通过“四转”实现自我成长,一要转时态,充分利用好智库发展的大好机遇;二要转语态,准确掌握智库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三要转状态,在奋进有为中追求卓越;四要转心态,把个人成长与集体事业紧密结合。此外,还提出教育智库要为智库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育智库作为智库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决策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教育智库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推进教育智库转型升级,更好服务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充分培育好一批高素质创新型智库人才,特别要发挥好青年智库人才生力军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分析当前教育智库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新时代教育智库人才[1]的成长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新时代教育智库发展进入黄金期

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特别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之后,我国智库发展进入了快速通道。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先后提出推进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注重民主化和科学化,为智库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以专门教育科研机构和高校教科院所为主的教育智库,在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研制、建言献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和国际交流方面,历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专业教育智库,先后参与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本的研制工作,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9月,长江教育研究院、方略研究院联合在北京举办的“2019 第六届和苑和平节”上发布了《2019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PAP 研究报告》,2019年共有80 家教育智库上榜,包括5家作为代表性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研究机构的国际智库,61 家涵盖世界主要国家、以教育为主要研究领域或有专门教育研究团队的国外教育智库,及14 家国内教育智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位列2019年全球教育智库影响力评价排名第25 位,居国内第一。[2]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各地科学研究所积极服务国家和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同时,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在各个领域积极为教育改革建言献策。此外,21世纪教育研究院、长江教育研究院等民间教育智库也在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程。从动态发展来看,许多教育智库为了实现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正在加紧和政府、社会、企业强化联系,用更宏大的视野来看待教育发展,在科研组织模式、运行机制、研究范式方法、经费保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等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理念、新思路、新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智库仍旧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具体包括:重大基础性、创新性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解决重大教育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协同高效的教育科研体系尚未形成;有的地方对教育科研重视还不够,“放管服”政策落实还不到位,保障水平还不高;学风和学术评估制度存在功利化倾向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摆在教育智库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为此,2019年10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科研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教育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可以说,无论是党和国家对智库建设的重视,还是教育智库的自身基础,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我国教育智库发展都进入了黄金时代。

二、教育智库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问题

人才是智库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智库的建立、发展和繁荣,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智库人才队伍。对于人才的重要作用,理念上都已达成共识;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教育智库人才发展总体不容乐观。

(一)教育智库青年人才比例偏低

2018年,本课题组对20 多家省级层面教育智库人才发展现状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智库中青年科研人员比例偏低、中老年科研人员比例偏高。从调查对象年龄区间来看,30 岁以下的为73 人、30-39 岁为289 人、40-49 岁的532 人、50 岁及以上的324 人,中年科研人员占比高达43.68%、青年科研人员占比为29.72%、50 岁及以上科研人员占比为26.60%。单就青年智库人才比例而言,青年人才比例在50%以下的单位高达94.09%,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教育智库,青年智库人才所占比例不足10%(图2-1)。近三年内,有69.29%的科研单位在青年人才引进的数量上均低于5 名,而在16名以上的仅有6.40%,也就是说只有6.40%的科研单位能够每年引进5名青年人才(图2-2)。从实地调研了解,有些教育智库负责人反映,单位人员结构整体老化,许多年没有引进青年智库人才了。

图2-1 教育智库青年人才占比情况

图2-2 教育智库近三年内引进青年人才数量

在科学研究领域,青年意味着创新创造的活力。美国经济研究机构比较了伟大的发明家和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事业巅峰期,发现35 岁左右是一个人发挥才能的最佳时期。从智库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拥有一支稳定的青年智库队伍。教育智库青年人才比例偏低,未能引进青年人才,将会直接导致教育智库人才梯队建设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势必影响教育智库长远发展。

(二) 教育智库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乏力

人才是智库保持活力、形成特色、提升影响力的先决条件。相对于高校来说,专业教育科研机构类智库,无论是官方或是民间智库,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仍然办法不多,即便引进博士毕业生,也相当不容易,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教育智库相对好些外,中西部地区教育智库引进人才相当困难。如图2-3所示,教育智库青年人才引进,主要还是以硕士学位或者硕士学位以下为主,占84.81%,而博士引进仅为15.19%。高层次青年智库人才引进乏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智库发展。

图2-3 教育智库近三年引进青年人才学历情况

博士学历青年智库人才引进乏力原因很多,主要集中表现在待遇较低、缺少编制、管理机制落后、调动难度大、地域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等方面。有支持青年人才发展政策的智库仅为29.23%,相比高校,单纯教育智库并没有优势,许多机构原本都要求招聘博士,但由于应聘的人少,最后只好降格招聘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就大打折扣。

(三)教育智库人才的专业结构相对单一

现代教育智库,越来越需要复合型智库人才。既要有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有懂得数学、统计学等学术背景的教育智库研究人才,而且智库人才还必须熟悉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课题组调查发现,在1,218 位被调查的教育教育智库人员中,超过80%的研究人员为文科出身。这样一种学科专业单一的智库人才结构,必定会影响教育智库的转型和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综合型智库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同等重要,并形成了合理的比例,在智库工作中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好各自专业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比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下设的布朗教育政策研究中心,非常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必然使其人才的组合搭配也注重学科专业背景的多元化,研究人员专业有经济学、人类学、数学、教育学、特殊教育、英语和公共政策等。[3]

(四)部分青年人才不能很好适应教育智库发展

智库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科研机构的组织形态,主要是以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领舆论为基本职责。相比于高校等科研机构,教育智库的职责更加多元,对人才能力要求也更加全面。从全国教科院所的调查来看,相当部分青年智库人才不能很好适应智库工作。结果显示,在青年人才中能够很好适应智库工作的不多,仅为29.06%,不足三分之一,不理想和非常不理想的占到了22.74%,一般的占到接近50%(图2-4)。由此可见,仍有部分青年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智库工作。

图2-4 青年智库人才适应智库工作情况调查

部分智库青年学者不适应智库的发展,有如下三方面原因。一是高校传统培养方式很难培养好智库人才,从高校来看,一些理论性研究过于专业化,注重理论思辨,学术语言和政策语言、大众语言存在明显的界限,即便好的成果也难以实现有效转化,政府决策部门“用不上”,社会大众理解不了,最终造成转化的低效甚至无效。[4]二是许多教育智库只重视人才的“使用”,而在继续“培养”上做得不够。三是青年学者缺乏工作经验,由于纯学科逻辑的训练和培养,许多智库青年学者没有基层的实践经验、没有和政府部门、社会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在职业发展上,必然会遇到一定的“撞墙期”,找不到职业的发展方向和方位。

当然,国内教育智库越来越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比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教育智库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就在于注重青年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截止2019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40 岁及以下青年119 人,占人员总数的50%。近年来,通过派遣驻外实验区专家、挂职校长以及到政府挂职等形式,提升青年学者的实践素养,一批青年学者已成长为智库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教育智库人才的成长路径分析

新时代智库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许多教育智库也越来越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智库青年人才的培养。智库青年人才如何更好地适应教育智库,如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通过调查研究和自我省察,结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的“四转”要求,有如下四方面建议。

一要转时态,充分利用好智库发展的大好机遇。当前党和政府对智库建设的重视,为智库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教育智库青年人才要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要放眼世界,立足当下,积极投身到我国教育智库建设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来。要在深度参与智库工作中不断实现自我的成长,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代智库学者,甚至成为智库领域的权威专家。要充分利用好智库机构提供的出国研修、挂职借调、基层锻炼等方式,提升青年学者自我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智库发展所需的实践能力、行政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向智库型人才的身份转变。

二要转语态,准确掌握智库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智库功能主要是要服务决策和影响大众,和高校科研机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智库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从服务决策的角度来看,要运用政策话语体系,力求短、实、新,提供基于事实和数据基础上的结论,提供的结论要行之有效;从理想的角度而言,智库研究的范式在总体上应是建立在实证调查基础上的问题研究与规范研究。但有时智库接受的委托项目属于现状调查、数据采集等,则无须进行价值判断和规范研究,如果项目需要提供明确的对策建议时,规范研究就必须经过科学充分的实证调查。[5]从影响大众来说,要用平实的、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话语进行知识的传播和科普。教育智库青年人才必须对思维方式和学术话语体系进行切换,要转变单纯的学术思维,努力调整为智库思维,切实从学究式的研究转换到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服务决策和指导实践上来,同时要运用好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式方法,为教育智库的研究带来更多新动力,最终能够提供教育决策用得上、普通群众听得懂的成果。

三要转状态,在奋进有为中追求卓越。我国教育智库总体上起步晚,既面临大机遇,也有大挑战。虽然教育智库在对青年智库人才方面进行了重视,但从传统学术观念、科研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中超越出来,并非短期内就能顺利实现。青年教育智库人才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在各个阶段都会遇到来自待遇、职称、发展等有关方面的困扰和问题。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惟有保持奋进有为的姿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投入工作,主动参与和承担一些事关全局的重要项目,在奋进中实现自身的成长,掌握智库发展所需要的本领,并努力追求卓越。这种奋发有为的状态、追求卓越的精神本是青年智库人才应有的,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实现快速成长,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四要转心态,把个人成长与集体事业紧密结合。现代智库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协同集体攻关,这和传统高校或科研机构单兵作战的科研方式有显著差别。教育智库青年人才要有大的格局观,乐于奉献,积极参与重大协同攻关工作,积极把个人成长发展融入到集体事业中去。要有淡泊名利的坚守,脚踏实地,甘当幕后英雄,认真做好基础性工作和本职工作。要在辛勤工作中锤炼自己,特别是要多参与政策研究制定和基层一线指导工作,努力让自己成为合格的智库人才。要坚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协同多方资源,扩大“朋友圈”,获取更多前沿资讯和信息来源,并且及时传播智库研究成果。要坚守良好的学风研风,学习老科学家精神,严谨务实、潜心钻研,在创新创造上取得更大成果。

四、余论

我国智库发展进入了黄金期,但不能否认的是,和国际同行智库相比、与国家对教育决策科学化的诉求相比、与破解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比,我国教育智库依然任重道远。促进我国教育智库转型升级,必须发挥好青年智库人才生力军的作用。

除了青年智库学者的自我成长外,教育智库要为智库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首先,要解决青年学者的“引进”问题,新鲜血液是智库事业发展的新动力,缺乏了新生力量的加入,智库事业的发展必然难以为继。因此,教育智库一定要尽可能吸纳青年学者的加入,并利用好他们的专业特长。其次,要解决智库青年人才的“培养”问题,青年学者进入智库机构,与高校相比,智库人才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要在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基层、挂职借调、国际研训等途径,为智库青年人才搭建平台营造发展空间。再者,要尽可能给与青年学者独立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项目的机会,给智库青年人才更多干事创业的机会,让他们在历练中成长。最后,要努力为智库青年人才提供相应的待遇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智库青年人才能够真正安心从事智库工作。

注释:

[1]本研究中的教育智库人才,主要指的是教育智库青年人才。

[2]长江教育研究院.首个全球教育智库评价研究在京发布[EB/OL].http://cjjy.com.cn/sgqqjyzkpjyjzjfb/.2019-12-10.

[3]周洪宇,等.国际思想库:国外教育智库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194.

[4]姜朝晖.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内涵、特征及定位[J].高校教育管理, 2016,(2):55-60.

[5]刘福才,张继明.高校智库的价值定位与可持续发展[J]. 教育研究, 2017,(10):59-63,75.

猜你喜欢
智库人才研究
民居智库
人才云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