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因为发达的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命运共同体”。全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合,因此跨文化交际有了不一样的定义。跨文化不仅仅是语言跨越民族而沟通,餐桌礼仪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有利于帮助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使沿线国家受益。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际的含义、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来源、中西方餐桌礼仪等三个方面来探索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希望本文能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添砖加瓦。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中西方餐桌礼仪
1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关于“跨文化交际”,胡文仲先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跨文化交际与大众传播方向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及有关问题。广义的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种交际中涉及的文化诸方面。通常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主要以广义理解为主。尽管对文化的意义,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分歧意见,但也有学者赞成,文化与交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Sapir ,1921:233)说:“文化可以理解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布朗(Brown,1978:21)说:“文化是信念、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总和,这一切大致上为占据着特定地区的人们所共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手段,还有非语言手段。李璐(2018)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手段还有非语言手段,而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组成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理决定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着该国的价值观”。胡文仲先生说:“不理解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餐桌是中国人的交际交往的重要地点,人们常常在餐桌上沟通感情,无论是朋友、亲人、还是商业伙伴(李璐,2018)。
2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起源
2.1 中国餐桌礼仪的起源
周朝时期,我国的餐桌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随着历朝历代的更替,餐桌礼仪也不断变化着,而沉淀下来的餐桌礼仪则成了重要见证。餐桌礼仪的兴起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经济、网络全球化,餐桌礼仪也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西方餐桌礼仪的起源
西方的餐桌礼仪源于法国的梅罗文加王朝时期,主要受拜占庭文化影響,从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餐桌礼仪。尽管在梅罗文家王朝后,这一系列餐桌礼仪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流传至今的西方餐桌礼仪,主要是在12世纪受意大利文化影响而来的,从那时起菜单用语也变得优雅而精致,随之才有关于礼仪的著作相继诞生。时至今日,欧洲乃至西方一些国家很好地继承了之前的习俗。
3 中西方餐桌礼仪
3.1 载体-饮食器具
饮食器具是饮食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古代饮食生活的活化石。中餐用到的餐具有这些:1)筷子。中餐最重要的餐具是筷子。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地放在饭碗的右侧,餐后一定要整齐地并列放在饭碗的正中。2)勺子。勺子主要是用来喝汤的,有时也可以用来取形状比较小的菜。3)盘子。盘子主要用来盛食物的,根据所盛食物的多少和形状不同而大小形状各异。中式的盘子各式各样,有大一点的冷盘,专门用于拼凉菜;有鱼盘,其形态细长,用来盛鱼;有稍微小一点的盘子,为食碟,一般放在碗的左边,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4)水杯。水杯主要用来盛放茶水、汽水、果汁等饮料。
西餐所用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叉子有不同的型号和功能。所有餐具摆放在托盘中间,左叉右刀,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匙的使用原则:通常,餐匙可以分为两种,个头较大的是汤匙,摆放在右侧最外端,与刀并齐摆放;个头较小的是甜品匙,横摆在吃甜品所用的刀叉正上方。
3.2 就餐座位的安排
中国传统的宴客地点是圆桌、八仙桌,中国人喜欢合和,所以在吃饭聚会时他们喜欢用圆桌,他们围桌共享餐桌上的美食。中国人讲究谦逊待人,所以在大型宴会上,如婚宴,客人是由主人受邀而坐,并且主人必须招待好客人。客人受邀而到的时候,主人一般邀请了“主陪”、“副陪”、“三陪”等依次顺位安排。他们的主要责任是照顾好“主宾”、“副主宾”、“三宾”等人并且他们座位上置上的筷子应该是两双,一双是“公筷”,以便帮助客人夹菜。一般男女主人会同坐在一张桌上照顾客人,并且有些时候男主人一般会携妻给到场的宾客们挨桌敬酒,以欢迎他们的到来。
西餐中一般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高低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 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他们采用分餐而食制,餐桌上大家不共享同一盘菜,他们会安静的享用自己盘子里的食物。西方国家的方桌上也有“主陪”、“副陪”,通常是男女主人对立而坐,男士拉开椅子等女士入座后方入座,女主的右手通常是男主宾,男主角右手边是女主宾。
3.3 进餐礼仪
中餐宴会上,宴席开始必须由主人举杯致开场词,大家共同举杯,与相邻的客人相碰。进餐时,同席的应该先请客人、长者先动筷子,主人、晚辈才开动。席上,主人或“主陪”会用“公筷”帮客人布菜。西餐宴会上,女主人拿起餐巾(或男主人)表示用餐开始。就餐期间西方人不喜欢高谈阔论,喜欢安静的品美食。
西餐也有茶歇时间,但是与中餐稍有不同,茶歇时间主要是聊生意或联络感情,不会像中餐一样在席间就已经开始谈生意或者是联络感情。
3.4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禁忌
在中餐席上喝汤时,不允许发出滋滋声。将筷子竖插在饭碗上,也是一种对主人的不尊重,因为这种方式像是在上香。菜上齐时,主人不期待客人用筷子敲击饭碗的边缘,就餐时应避免常伸手到与自己距离较远的餐盘中夹菜;中餐桌上,尽管菜肴已经很丰盛了,但是主人还是会用自谦语告诉客人,“粗茶淡饭,不成敬意,多多包涵”、“做得不好,请多享用”,等客套话,并且主人还会帮客人添菜。西餐桌上主人只会说“help yourself,please”不会劝说客人多吃,显得很理性。餐毕,客人应该礼貌的感谢主人的招待。
西餐桌上,如嘴角有食物参加,不应该用整个餐巾去擦拭,应该用其一角去轻拭。西餐桌上的柠檬水不是饮料,而是用作客人洗手,切忌端起就喝;就餐时刀叉,不应该向外朝向别的客人,这极为不礼貌。并且刀叉的摆放方式隐含的意思不同,如果理解错误很可能导致尴尬。刀叉的使用原则:使用刀叉进餐时, 刀用来切割食物, 叉用来送食物入口。进餐中需要暂时放下刀叉时, 应摆成“八”字型, 分别放置餐盘边上。刀叉“十”字形摆放,表明在等第二份;将小叉子放左下,刀斜放右下,表示未吃完,勿收走;刀叉并竖直摆放,寓意客人已吃好,请收走;刀叉横着摆放,表示西餐很好吃,给与好评;将刀插进叉子间隙间,两者斜放说明菜品不好,差评。
4 总结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总的来说除了语言交际之外,懂得非语言交际也势在必得,餐桌礼仪尽管只是一小部分,但也息息相关。懂得中西餐桌礼仪,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能减少文化冲击,避免由此带来的文化休克阻碍其发展。这样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时候才会达到双赢的效果,能更好地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益,并增进中国与邻国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杨洁.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差异[J].文教资料,2011,No.528,76-77.
[2]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5-5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65.
[4]赵彦.中西方餐桌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C].河南大学,2013.
[5]李璐.从中日饮食文化对比看对日汉语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44,182+186.
作者简介
高儒春(1994-),女,汉族,云南昆明,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