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的教学探讨

2020-05-20 15:05李秀娟
求知导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摘 要: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文章结合高考形势,分析了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的设计特点和意义,并结合新高考的特点用典例分析了栏目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技能训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1-0083-02

一、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的设计特点分析

以人教版为例,高中生物必修本共设置了14个“技能训练”项目。具体如表1。

图表信息获取解读类重在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观察数据变化、寻找规律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养成学科素养。构建模型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模型,把抽象问题变得直观,化难为易,揭示生命本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语言表达类通过了解生物学科知识,强化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正是高考能力考查的体现方式。实验类要求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等实验设计的原则,能用合理的方法测定变量并开展实验,习得实验探究的技能。

二、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的意义

1.纵横衔接,构建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具有承上启下,把知识纵横衔接,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进而构建知识网络的作用。例如,必修Ⅱ第2章第1节P25“识图和作图”要求学生参照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绘制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就是把必修Ⅰ中有丝分裂的内容与必修Ⅱ的减数分裂进行对比整合,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同时形成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类型和意义的整体知识框架,构建知识网络。

2.强化科学方法培养,提高探究能力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而实验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可以较大地挖掘学生潜能。高中生物三本必修本均设有实验设计的栏目,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与评价”等过程,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并付诸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实验类技能训练栏目,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求知欲,又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启发性和开放性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规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2]。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中某些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也没法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打破了学生的惯性思维,学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课本知识寻找规律,探求新知识新思路。如必修Ⅰ第6章第1节“解释现象”要求学生对草履虫等出现两个核和伸缩泡现象作出解释。

4.培养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

在新的高考模式中,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鉴别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对题材信息进行提取、分类、归纳,并关联教材基础知识,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解科学本质,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3]。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中有六个活动要求学生基于栏目所给的表格曲线或图形,分析提取信息并作出解释。如必修Ⅰ第4章第3节中的“动物细胞内外离子的相对浓度”柱形图的解读,要求学生学会数据信息提取和转换。

5.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近年的生物高考试题中文字阅读量相当大,且很多题目要求学生用专业的学科术语准确表达观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这部分题目无从下手或得分率不高。生物学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就生物学科而言,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同时,也要认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中有四个项目专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必修Ⅲ第5章第5节要求学生运用术语准确表达,第3点表达生命系统的功能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内容,甚至还要查阅资料,获取准确信息,并用专业的术语表达。

6.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此,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中,教师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责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绽放精彩。

三、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的教学策略

1.加大训练幅度,突破重难点

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认知往往比较表面和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合理的聚焦。高中生物必修本中“技能训练”栏目中的教学,教师可以适当加大训练幅度,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深度与广度。如必修Ⅱ第4章第2节“提出假说,得出结论”中,让学生提炼材料信息,学生的认知层面只停留在“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而不能再深入分析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酶的作用机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酶具有它的特性,学生便可以顺着这个方向思考下去,就会由此想到温度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代谢,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催化反应,因而可以影响后代表现型。由于学生的知识系统不全,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根据信息站在更高角度去看待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那学生就不难总结出“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了。

2.作为课堂练习,巩固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课堂知识容量大,适当的练习能巩固教学成果。必修Ⅱ第2章第1节“识图和作图”的栏目,就可以作为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理解和应用,在归纳、比较中把知识内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运用知识。若能把训练内容做点适应的变式,如除了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还可以比较DNA,染色单体等;除了画曲线图,还可以要求学生画出柱状图。

3.小组探讨互教互学交流成果,深化认知

互教互学的学习模式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和锻炼。小组成员通过“给予”可以加强对知识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接受”过程中能集众人之智慧,更全面深入地形成知识系统。必修Ⅲ第1章第1节“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可采用小组探讨互教互学的模式进行成果交流,深化认知。

4.作为课后作业,检测教学效果

部分技能训练栏目内容需学生收集整理以前所学知识、深入思考才能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安排课后作业。由于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完成,这使学生课堂习得的知识得以内化。必修Ⅲ第3章第1节“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可用此策略处理。

四、典例分析

必修Ⅲ第1章第1节“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教学过程,见表2。

[参考文献]

[1]韩雅楠,付伟丽.中学生物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初探[J]. 西部教育研究,2014(2):85.

[2]朱明辉.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技能训练”栏目的特点及教学建议[J].生物学教学,2013(1):20-21.

[3]张洁.利用微课辅助高中生物“技能训练”栏目教学——以培养“解释数据”技能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7(20):24-26.

作者簡介:李秀娟(1986—),女,广东广州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