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林
[摘 要] 人客观上存在差异,学生无不带有个体性特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为了塑造千篇一律的人,而是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必须是基于“个性化”教育向度的教学。
[关键词] 差异教学;核心素养;视野;教学转型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了核心素养框架,确定了中国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体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重心正式从“育分”向“育人”转变。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核心素养要实现“育人”的目标,就必须在任何时候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客观上存在差异,无不带有个体性特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为了塑造千篇一律的人,而是要基于核心素养而培育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必须是基于“个性化”教育向度的教学,这正是我校开展差异教学的初衷。
一、了解差异,指导学生规划人生
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是因为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同样道理,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并加以实践研究,从而使每个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独特的生命个体而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1.开展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自我
高中阶段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的重要时期,是个体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升学和未来就业的选择,培养高中生初步的生涯意识和规划能力,做好未来人生的准备,是开展差异教学的前提。学生生涯规划路径见图1所示。
2.强化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
很多学生的个性或多或少存在着隐蔽性,通过与家长沟通,一方面能使学校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从而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差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除了常规的家访、电话联系、问卷调查外,我们还开拓了家校合作的两条新路径:一是创建示范性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针对性培训,进一步提高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二是举行家长讲堂,家长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人生,体会成功的艰辛,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拉进父母与孩子的距离。
3.建立差异档案,让教师了解学生
为了便于全面、快捷地了解每名学生,我校在学生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建立差异档案,如图2。差异档案包含学生的心理测试内容及生涯规划书等,同时也详细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如学习记录、优秀作品、学习照片、项目作业、师生对话等。教师通过审阅学生差异档案,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并可通过学生的差异档案与学生进行自由沟通和交流。
二、正视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客观上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师正视、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且围绕着差异,改变教学管理方式,完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1.树立服务理念,实施差异化管理
学校应树立服务理念,改变刚性管理,建立有一定弹性的教学管理机制。一方面,对部分学生实施超常规的教育教学,有的学生可以加深、拓展学习内容,而有的学生可以允许其适当延长学习时限,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应了解及满足教师实施差异教学的需求,如多样化的教材、丰富而快捷的网络资源、多种教学媒体等,并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2.建立课程超市,提供差异化选择
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实施差异教学,必须在对课程和标准共同关注的同时,提高课程开设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我校建立了“课程超市”,即把不同教学形式、专业的课程像商品一样集合起来,建立一个开放式大市场,学生自由选择教学课程、教学形式等进行学习。在基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建设丰富的备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有层次、多元化、可選择的课程体系。
3.优化组织结构,开展差异化教学
差异教学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关注学生遭遇和生活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规范的知识;关注学生发散思维而不仅仅是收敛思维;关注学生的自由学习环境而不仅仅是以标准的行为目标来规定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我们用“差异教学流程架图”描绘差异课堂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转化与结合,见图3。
三、尊重差异,建设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差异教学对学习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需要建设差异化的学习资源库。
1.编写差异化的导学案
导学案编写任务重,工作量大,因此科学的分工协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由骨干教师负责本学科导学案编写的宏观设计;接着由其将导学案初稿发给其他组员,后者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工合作,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导学案;然后组员把修改好的导学案回传骨干教师,进行认真审核,骨干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将不是很满意的导学案回发组员,要求进行重新修改;最终经过骨干教师反复审核,确定适合不同层次的导学案系列版本。导学案编写流程见图4,其中A系列适合基础薄弱的学生,B系列适合中等学生,C系列适合尖子生。
2.开发差异化的系列微课
微课因其平民化、短小精悍、结合网络流媒体、符合网络时代学习者注意力特点等天然优势,能恰好满足网络时代学习者、教师和资源建设者的迫切需求。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有助于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更有助于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持续性注意与增强学生记忆,并且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诉求,家中、校内、路上都能进行微课的学习,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由于学生客观上存在差异,使得微课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故在微课设计上须充分做到差异分层,具体如下:
目前,学校已完成四大系列微课开发500余个,基本满足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拓展课等不同课型的需求。同一系列微课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各部分的衔接过渡具有逻辑联系,跨度适当,风格统一,从而彻底改变微课“支离破碎”的状态。
四、差异发展,实现和谐校园文化生态
差异教学强调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权利,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教育,必须是充分尊重、适应每一位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育。通过差异教学的实施,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育人目标得到了较好实现。
1.“照顾差异”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组织好不同活动,安排好教学时间,适时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跟上统一的教学进度,同时也不会浪费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时间。
物理教师石老师感言:以前我总以为教师只要把学科的知识准确无误、条理清晰地讲解到位就是一位优秀教师,但下面这件事却让我认识到做一名优秀教师并非那么容易。物理中打点计时器的应用题是必考题,所以我不但上新课讲,复习讲,更会在考前再讲,甚至还威胁说“同学们听好了,纸带处理是必考的,就考三种问题,运用两个公式去求解,如果在这次考试中再做错,就每人抄写公式及其含义20遍。”以为这次学生准能考出好成绩,结果还是近一半学生错了。这是为什么?如此浅显的问题且反复强调,为何还是有这么多学生会错?后来我终于领悟:很多知识不是讲过了,学生就能听进去的。因为我违反了学生具有“差异”的客观规律。
2.“多把尺子度量”成为评价的准则
在教学中,我们从关注学生智力高低转向关注学生智力类型,发现其中不缺聪明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给予每位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乐于挖掘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唯一的、优秀的。
教务处史老师感言:很多教师的作业批改实行了“等级+特色奖”,如A+构思独特奖;A+心理描写奖等。此外,不少教师的作业批改运用了激励性语言评价。在学生厚厚的作业本中,随意翻阅便能发现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如“你的日记像一杯清茶,沁人心脾”“小月,你真是一名留心观察、热爱生活的好学生”等。虽然教师为此付出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为了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3.“差异和谐”的环境润泽课堂
环境会影响一个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健康成长发展。不论个体的遗传潜能如何,不同学习环境会形成学生的智能差异;反过来,实施差异教学又会使学习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不是运用自己的权威去建立一个威严的课堂,而是在宽松的环境中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课堂,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必然是有着自由个性的学生。不仅如此,差异教学的实施使师生、生生之间沟通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学科成绩,而是立足差异,更加关注学生的进步,沟通内容更加全面,渠道更加畅通。
“充分发掘个体蕴含的潜能,提升个体生命的品质”是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的核心,而差异教学则是推动这个核心目标的“杠杆”。在差异教学这个“杠杆”的撬动下,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教师以智慧的、开放的、多元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而使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毕进杰,彭虹斌.“核心素养”下基础教育改革的路径和支持系统[J].集美大学学报,2017(5):59-60.
[2]邓成飞.核心素养的共轭培育与差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6(22):17-19.
【注:本文为学校发展性项目——“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差异教学研究”成果之一,且此项目最终研究成果入编2018年10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挑战,新方案,新方向》一书。】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