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贤 王浩勇 刘梦琪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上个世纪90 年代,公共场所标识的英文翻译开始引起学者重视,国内公共双语标识建设不规范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社会各界对制定颁布全国统一的公共标识外文译写规范有很高的呼声。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11 年5 月启动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的研制工作。该规范涉及英、俄、日、韩4 个语种,在2013 年到2017 年间,国家陆续研制并颁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标准(GB/T 30240)。保定市,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随着城市全方位扩大开放,城市建设各方面有了突出成效,但是,城市公共双语标识等影响城市形象的软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保定在标识语英译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比如,缺乏翻译理论指导,缺乏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等等,急需改进和完善,以充分体现保定古城文化,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和人文形象。
2019 年,保定市将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攻坚,以“城市双修“为抓手,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此为契机,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师生48 人(含2 名外籍教师)于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 月历时8 个月围绕市区内为外籍人士提供服务或生活便利的场所,从八个领域进行了系统的调查:(1)道路交通;(2)旅游景点;(3)政府部门;(4)学校;(5)医疗卫生;(6)商业服务业;(7)文化体育;(8)公共服务业。并对部分企业、单位负责制作标识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走访。
此次调研以拍照、文字记录、访谈的形式进行,走访各类商业、服务业、文化体育等各类场所160 家,市区内主要街、道、路226 条,共收集公共双语标识5209 条(去除重复标识)
表1 保定市公共双语标识调查原始数据表
通过归类和分析,我们发现保定市公共双语标识建设主要存在着下列问题:
1、道路交通双语标识牌翻译混乱,不统一
通过对近3 千张交通双语标识牌的照片分析,发现保定市交通道路指示牌都采用了中英双语标识,但是,标注和翻译混乱,标准不统一,存在下列问题:
专有名词的拼音标注混乱。道路交通双语标识的汉语拼音的书写应符合GB/T16159-2012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以及中国地名委员会文件(84)中地字第17 号《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规定。这些规定要求:汉语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一分写部分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如:河北省(Hebei Sheng),保定市(Baoding Shi)。但是,却出现了同一地名在不同指示牌中大小写混用的情况,如,利民路Limin Rd、LIMIN JIE;南堤顶路Nandiding Rd、NANDI LU。
道路交通设施名词翻译标准不统一。国家颁布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2 部分(交通)》明确规定:“地名、交通标志中的道路交通设施名称的译写应符合GB5768.2-2009 中3.7.1 的要求,以及GB17733 的规定。对外服务中需要用英文对道路交通设施的功能、性质等予以解释的,高速公路译作Expressway、公路译作Highway,道路译作Road,高架道路译作Elevated Road,环路译作Ring Road。”但是,保定市对道路交通设施的翻译较为混乱,通名翻译与汉语拼音混合使用,或直接省略通名翻译。如:西二环翻译为W.3rd Ring Rd,XI 2 HUAN;水源路,Shuiyuan Rd,SHUIYUAN LU;清苑县,Qingyuan Xian,Qingyuan。
2、专有名词翻译标准与国家制定的翻译标准不符。
国家标准委、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中提出的“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台、站、港、场,以及名胜古迹、企事业单位等名称,根据对外交流和服务的需要,可以用英文对其含义予以解释。”而市内旅游景点名称则使用“通名意译+专名音译”,与国家标准“专名音译+通名意译”不相符。如古莲花池景区内,春午坡翻译为Spring Noon Slope(ChunWupo);高芬阁翻译为Pavillion of Noble Intergrity(GaoFenge);宛虹亭翻译为Pavillion of Raibow(WanHong Ting)。直隶总督署景区内,仪门翻译为The Second Gate(Yi Men);科房翻译为Administrative Houses,这些翻译明显与国家标准不符。
3、带有英文的双语标识翻译错误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英文单词拼写错误。如,我市火车站“车库入口(Garage Entrance)”错写成了“Carage entrance”;某银行ATM 机“现金存、取款(Card Withdrawal Deposit)”错写成了“Cand Withdrawal Deposit”。
中式英语翻译。如,我市火车站“无障碍卫生间”逐字翻译成“Barrierfree Restroom”,会让外国人误认为中国的卫生间分为有障碍物的卫生间和无障碍物的卫生间。在西方此类卫生间翻译为“Wheelchair Accessible(轮椅可推入)”。古莲花池“母婴室,男士请止步”翻译为“Maternal and infant room Men Stop”,这样的直译,生硬误植,令海外游客不知所云,贻笑大方。
用词不准确,偏离原意或用词不当,引起文化不适。公示语的英文译写应遵循文明、委婉的原则,尊重文化差异,避免使用能引起文化误解的词语,也要避免使用带有歧视色彩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译法。例如,某医院“军人优先”翻译为“Millitary Priority(军队优先)”,该翻译容易引起文化误解,建议改为“Servicemen Priority”。保定火车站“哺乳室”翻译为Feeding Area,直隶总督署景区内“第三卫生间”翻译为Third Public Toilets,均未遵循文明、委婉的原则,容易引起文化不适。
语法错误。例如,总督署广场“游客中心”“Tourists’s Center”应为“Tourist Center”,某商场“看好儿童”“Take Care Your Children”应为“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Your Children”。
同一标识语或同一含义标识语出现不同的翻译。例如,保定火车站以及保定东站对在指示售票窗口的位置,对“售票处”的翻译分别为Ticket Office、Tickets Office,出现了单复数不一致的情况。根据《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2 部分(交通)》中的4.4.2 条目,“车、船、机票应根据具体场合使用单复数形式,指示售票窗口的标志应用复数”。因此,应统一用复数的形式。同样是在两个火车站,对“哺乳室”的翻译也不统一,分别翻译为“Feeding Area”、“Nursery Room”,应统一译为“Nursing Room”。
1、缺乏统筹安排,无监管机制。经过走访了解,各单位在进行双语标识牌制作时,不需要审批手续,标牌制作完成后无相关部门监管。各单位、部门标牌制作各自为政,存在着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对同一标牌的翻译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2、单位不重视,翻译多借助机器。通过与部分负责标牌制作的工作人员访谈,发现标牌的英文翻译多是借助百度或有道等机器翻译,有的部门则找本单位略懂英语的工作人员翻译,由此造成双语标识翻译标准不统一,导致标牌的英文翻译五花八门,错误百出,闹出不少笑话。
3、标牌制作人员缺乏英文书写规范知识。许多制作工人不懂英语,连大小写等常识性错误,他们也难以觉察,所以,市内英文标识语中常会出现拼写错误、大小写不规范以及英文断行不规范等问题。
1、落实国家标准,纳入政府监管范围
改变标识语翻译政府监管缺位的现状,将落实《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纳入政府监管范围。根据国家标准中涉及的商业金融、交通、旅游、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邮政电信、餐饮住宿等九大领域,由相关部门建立相关监管机制,统一协调,归口管理。
2、制定地方标准,规范各建设主体
公示语对于城市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服务国家需求和战略为核心,包括政府重视、地方译协把握契机、多部门联动、抓住国标和地方文化特色等,制定地方标准。目前,国内已经有众多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已经出台或正在助推地方公共双语标识译写标准,例如,2004 年2006 年,上海和北京相继发布了《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北京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之后其它城市开始制定适于地方文化的双语标识译法标准。经过初步统计截止到2018年,已有11 个一线城市颁布了自己的译法标准:
目前,北京、广州、武汉、宁波等地已经开启了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译写规范修订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二线城市也意识到公共双语标识对城市的重要性,厦门、潍坊、济南等城市由政府牵头组织专家论证,着手制定本市地方标准。保定市应以城市双修为契机,在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一线城市的经验,尽快制定符合本土文化的地方翻译标准。
3、完善双语标识建设工作,提高城市服务力
公交线路站牌、街道上的立式标牌设立英文标识。通过对部分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的访谈,发现他们在市内活动时主要出行工具为电动自行车与出租车,很少驾车或乘坐公交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公交站牌、与街道标识牌无英文标识,虽有拼音,但不能理解拼音的含义。为他们的出行带来一定的困难。根据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站点名称用作地名时,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应符合我国语言文字和地名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地名标志应执行GB17733《地名标志》国家标准”,我市公交站点标牌以及街道的立式标牌应逐步取消拼音标注,代之以英文翻译,以便为外籍人士在市区内活动提供便利。
市内公交车逐步增加英文报站。以公交车游2,游5,游6,游7,游8,保定府浏览专线,双源无轨一号线为试点,增加英文报站,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推广。
4、点面结合开展错误标识治理工作,提升城市形象
外语标识的更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标牌制作、更新周期等原因,无法做到一步到位。我市双语标识的治理工作应点面结合。
首先,重点排查双语标识翻译问题较为严重的标牌并进行更换。例如,市内著名旅游景点古莲花池和总督署不仅承接着重要的外事接待任务,也是展示保定古城深厚底蕴的重要场所。景区里的景点名称,如,“春午坡”“花南研北草堂”“万卷楼”“高芬阁”等专有名称的翻译与国家标准相悖,并且英文翻译多属蹩脚翻译;景区里的指示性标语以及警示性标语也存在着翻译不统一、表达有误等翻译问题,大大有损我市国际形象。再如,动物园内,“野驴”标识翻译为“Ass”,这个单词在西方国家是禁忌语,带有侮辱性的含义,被外国人看到,会沦为笑柄。建议相关部门对此类标识牌进行重点排查、纠正并更换。
其次,着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城市重要街区、公园绿地、旅游景点等领域的公共双语标识系统建设,打造具有保定特色的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各区县(市)以中心城区已建成试点区为样板,逐步带动周边区域双语化进程。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双语标识系统建设工作。
5、全民动员,审核纠错
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广大市民也应行动起来,参与到双语标志牌的建设和管理中来。围绕保定火车站、高铁站、市内主干道路、四大商圈、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园区等区域,开展“有奖”纠错的形式,广泛发动、吸引有专业英语知识的市民群众参与保定公共双语标识纠错,以引起各相关单位对公共双语标识标牌制作的重视,提升翻译准确性。
目前,来保定考察、投资、旅游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多,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使他们更好地认识保定、宣传保定,提高保定的对外影响力显得愈发重要。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是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服务,是展示城市良好形象的窗口,在对外宣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保定双语标识建设情况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共同推进城市语言文化形象建设,继而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