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云图书馆运营模式比较研究——以“123图书馆”和“借书人”为例

2020-05-20 07:12康思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服务费借书图书

康思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

以Uber(优步)和Airbnb(爱彼迎)为代表的共享经济颠覆了传统经济模式,革新了组织方式,[1]推动了服务业组织重构和效率提升,[2]共享经济浪潮涌入图书领域,催生了共享图书馆。共享图书馆按运行载体可划分为实体共享图书馆(如,在高处、蓝丝带、“和+共享”等)和共享云图书馆(如,123图书馆、借书人、青番茄图书馆、享借等),其中,共享云图书馆按资源属性可分为激活民间闲置图书资源共享型(如123图书馆)和平台购置图书资源共享型(如借书人)。共享云图书馆在服务模式、借阅方式、读者管理等方面对云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进行革新与升级,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 共享云图书馆概述

1.1 定义

共享云图书馆是新生事物,学界关于其定义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共享云图书馆兼具云图书馆和共享图书馆的双重特性,因而需从云图书馆和共享图书馆的视角提炼其定义。

云图书馆理念源自美国于2011年实施的旨在构建新型知识服务、管理及合作交互模式[3]的云图书馆计划。赵伯兴等指出,云图书馆是一种以云计算技术为手段的、低本高效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模式;[4]林晓欣认为云图书馆是无限连接、便捷配置、即时存取资源的网络图书馆;[5]李文楠指出,云图书馆是利用云计算技术融合线上线下服务,从而提升服务效能的新型图书馆;[6]曾子明等认为,云图书馆基于云计算技术和理念构建图书馆基础设施,目标是实现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7]综上,云图书馆的技术基础是云计算,手段是资源整合、供需高效匹配,目的是提升资源利用和服务效能。

共享图书馆的内涵尚无定论。刘艳指出,共享图书馆是整合互联网闲散图书资源并将其传递至新用户的图书馆;[8]赵琰等指出,共享图书馆面向用户分享存量图书以实现循环利用;[9]张焱指出,共享图书馆是利用共享机制流通闲置图书,从而实现知识和文明共享的新型图书馆。[10]综上,共享图书馆的主体是图书供给方和需求方,客体是分散的、闲置的图书,平台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社会化平台。[10]

参考上述定义和我国对共享经济的官方定义[11]笔者认为,共享云图书馆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等信息技术,整合、分享闲置图书资源,低成本、高效能满足不同需求的网络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源集中存放,处于开放利用状态,不符合共享云图书馆的构成要件,故不在本文研究的范畴。

1.2 研究现状

目前,涉略共享云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案例研究与启示。杨祖逵和龚自振解读了“青番茄”图书馆的借阅模式和服务优势,得到了传统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联盟馆际互借在优化服务流程、开拓服务创新和解决现存问题等方面的启示。[12,13]李国朋和刘波对123图书馆案例进行了研究,认为图书馆要开发社会阅读资源、推动服务创新、开展信用评价等。[14,15]② 运营模式研究。李国朋比较分析了“青番茄”图书馆和“123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就两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16]杨景光分析了“123图书馆”的蒲公英模式,并基于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17]刘艳分析了“借书人”的利弊,并提出解决其弊端的举措。[8]③ 共享平台设计、开发研究。徐诚开分析了借书人App的构架,并提出了细节改进建议。[18]张晓新在分析共享单车和共享图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云共享图书平台与社交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19]Domingo-Almenara Xavier等研究了云图书馆平台模型构建、共享路径和机制优化等问题。[20]综上所述,学界对共享云图书馆运营模式这个核心问题的研究并不充分,尚未对“123图书馆”和“借书人”两种代表性的运营模式进行对比研究。

2 “123图书馆”和“借书人”运营模式比较研究

2.1 “123图书馆”

为解决闲置图书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杨甦宏博士与19名伙伴于2011年投资建设了网络图书馆——“123图书馆”。2012年4月23日,“123图书馆”上线。经过5年的持续创新与科研沉淀,“123图书馆”创造了世界最低成本的图书循环模式(见图1),[9]解决了民间图书资源循环利用难的问题。杨甦宏团队首创了“123图书馆”的核心商业模式——“蒲公英模式”,该模式可解释为“卖书循环分红,租书返利”。用户注册后,利用电脑或手机输入图书信息、上传图片,将图书打折卖给“123图书馆”,但图书继续存放在卖方家中。“123图书馆”首次将书租出去时,卖书方获得相应收入。租书方看完后继续转租图书,每转租一次,卖书方将会获得5%-15%的租金分红,转租方获得剩余租金10%-100%的返现。[21]租书10个月后,若未产生续租,则租书人将获得一直拥有该书的权利。[22]“蒲公英商业模式”使图书循环链上的每位参与者皆可受益,为图书循环流转提供了自组织和发展的动力。“123图书馆”通过商业模式和图书循环制度的创新,有效解决了图书流转的动力、仓储、管理及物流等问题,实现了社会闲置图书的资源共享、价值共享和就近共享。图书循环以公益属性为主,收入较少,“123图书馆”的收入主要来自企业服务费和文化活动服务费。

图1 “123图书馆”运营模式

2.2 “借书人”

为了实现“每位读者有其书,每个家庭有藏书300册的书架”的理想,陈东赞筹资开发了一款名叫“借书人”的App,并于2016年3月正式上线。在该App上进行借书操作,不限时、不限量、全国范围内皆可上门送取书。运营一年后,月均借书量2,000册左右,注册用户已逾2万。[8]用户注册后,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图书,在用户将需要的图书放入“图书清单”并在线交费(押金+服务费)后,若有馆藏,平台会以快递或自取的方式将图书交接到读者手中,若无馆藏,平台将会进行采购并尽快交接至用户手中。为节省用户寄还图书的快递费,借书人提供图书转借功能,即将图书转借给平台其他需要的用户代还:如A用户借了一本书,转借给B用户;B用户支付押金、服务费给平台,平台退还A用户的押金,A用户将图书交接给B用户,B用户读完书后,可寄还图书给平台,也可转借给C用户(见图2)。

图2 “借书人”运营模式

2.3 两种模式比较

2.3.1 图书来源

“123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书源。① 会员卖书。据统计,我国现有民间藏书约156亿册,[23]数量可观的民间藏书是“123图书馆”的潜在书源。② 民众捐赠。漂流书架是“123图书馆”为图书捐赠设置的功能模块,也为会员免费提供图书互换服务。③ 以书易书。“123图书馆”推出“以书易书”服务,会员可将书邮寄给他人,免费获得他人等量的图书,或利用旧书换取平台的电子图书,“123图书馆”共有50万册电子书可供兑换。[24]

“借书人”的书源较为单一,主要是平台自购图书。借书人收到用户的订单后,使用用户支付的押金采购图书,然后交接至用户手中。“借书人”缓解了读者想读最新的图书,但不想购买、或不想读电子版、或图书馆无馆藏的痛点,丰富了图书获取途径。

2.3.2 配送模式

“123图书馆”无固定实体馆舍,倡导藏书于民、社区交易和就近共享。当会员在平台检索到所需图书并支付租金后,“123图书馆”根据就近匹配的原则配对图书供给方和需求方,由双方根据交易密码自行交接;租书方看完书后,不用归还到“123图书馆”,待有人租书时进行转租即可。[25]“123图书馆”实施“6+10”期限制:6个月为规定的阅读时限,到期图书自动变为“可租”状态,若读者提前看完可手动进行转租操作;若超过10个月仍无人续租,则图书归租书人所有,分红停止。

“借书人”使用快递或自取的配送方式,支持图书转借,且借书不限时、不限量。快递是借书人主要的配送方式,但有时存在快递费用高于购买新书费用的问题。以《昆虫记》为例,借书人平台需押金29元、服务费15.58元,而网购这本书的折后价为20.3元。[26]为此,借书人开发了图书转借功能,减少物流开支。

2.3.3 赢利模式

“123图书馆”的赢利模式为“租书费抽成+企业服务费+文化活动服务费”,多元、高效。① 租书费抽成。“123图书馆”以图书定价的1-3折收购会员图书,将该书租出去时,将租书方支付的图书定价的1-3折的租书费支付给卖书方,租书方看完后可继续转租。每转租一次,卖书方根据会员级别获得租金5%-15%的分红,转租方按照会员级别获得剩余租金10%-100%的返现。当转租方得不到100%剩余租金时,平台方获得最终剩余。“蒲公英商业模式”通过对闲置图书使用权的精致细分、临时转移、强化流通以及再分配,[27]使图书循环链上的每个节点都能受益,实现了图书价值共享。② 企业服务费。“123图书馆”的收入主要来自企业、私人和社区建立图书馆的服务费,根据对方的需求,收费从几千元至十几万元不等。[28]③ 文化活动服务费。“123图书馆”开展共享导师服务,有偿指导作者写作论文、修改论文和推荐SCI/SSCI/ACHCI/EI期刊投稿,还提供SCI、EI、IEEE、NASA和美国国家医学数据库有偿检索服务。

“借书人”的赢利模式是服务费+磨损费,较为单一、低弱。“借书人”收取押金、服务费和磨损费,服务费包括图书快递费和包装费,包装费是指借书人为降低磨损而为图书套上保护膜的费用,磨损费是平台针对蓄意损坏图书的用户收取的费用,收取率不到0.5%。[26]“借书人”虽赢利模式低效,但除了平台的开发费用,图书购置费和快递费等都由用户承担,即使没有外来投资也能持续运营。

2.3.4 社会价值

作为共享经济环境下产生的新型图书馆,“123图书馆”具有划时代的社会价值。① 改变图书资源供给格局。过去,图书资源主要来自主体供给,如图书馆、书店、出版社等,而我国民间纸质图书量相当于443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纸质馆藏量,[29]“123图书馆”激活了海量民间闲置图书资源,以长尾供给的形式改变了图书资源主体供给的格局。② 革新资源利用模式和公益模式。“123图书馆”利用“蒲公英商业模式”使图书流转链上的每个节点都获利,实现自组织、自循环,减少生产新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若用户由“123图书馆”至淘宝、京东、当当等网店购买新书,还可获得返利的60%-100%,[25]降低读者购买新书的成本。“123图书馆”实现了商业利益和公益活动的双丰收,树立了两者有机统一的典范。③ 信用评价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每次成功交易后,交易双方的信用分值各加1分;交易违约一次,违约方减1分。“123图书馆”对发布虚假信息、违规操作或恶意差评的会员进行冻结账号和公示的处理,用信用评价约束会员行为,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借书人”同样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① 弥补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短板。“借书人”不限时借阅、不限量借书、上门送取图书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图书馆的短板。② 图书私人订制满足个性化需求。用户按需在借书人平台选择图书,当无馆藏时,平台将进行购买并提供给读者,实现了读者需求的私人订制。③ 丰富图书获取途径。平时没时间去图书馆借书或不愿耗费成本去借书的读者,在借书人平台点点鼠标即可坐等图书送到手,拓展了图书获取途径。图书转借节省读者还书的物流成本,体现平台对读者遵守转借制度、爱护图书的信任,隐含了信用管理。

2.3.5 存在问题

“123图书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 受众有限。成立时间短,虽发展快,但影响范围小,其受众多集中在高校。② 组织松散。“123图书馆”的用户大部分是网民和分散的家庭,难以对其进行组织化管理和支配,仅凭信用约束难以保障组织的紧密和高效。③ 缺乏读者活动。组织的读者活动较少,忽视了读者间的交流,未能实现图书内容、思想的充分共享。

“借书人”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① 赢利模式较为单一、低效,目前尚未赢利。② 物流费用在服务费中占比高,甚至出现服务费高于网购新书费用的情况。因采购时长不稳定、快递延迟等问题,当图书到达读者手中时,读者已无阅读欲望和新鲜感。③ 读者活动少。借书人通过图书转借实现了读者交流,但较少组织读者活动,读者间欠缺交流。

2.4 比较结果分析

由下表可见,在图书来源、配送模式、赢利模式、社会价值4个方面,“123图书馆”都优于“借书人”,同时两者也存在相同点:实行灵活的借阅制度、具有转借功能、采用信用管理。

表 “123图书馆”和“借书人”比较

3 “123图书馆”和“借书人”运营模式优化

3.1 “123图书馆”运营模式优化

基于现存问题,笔者对“123图书馆”的模式进行了优化(见图3)。① 公私合作。“123图书馆”覆盖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盲区,促进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平化;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有责任扶持私人图书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23图书馆”可协助公共图书馆开展资源剔旧,将剔旧资源纳入图书循环利用系统,充分发挥其价值。公共图书馆具有权威性和民众信服力,可进一步宣传推广“123图书馆”,强调其资源获取的便利性、价值共享性和环保性。② 区域馆长制。“123图书馆”现覆盖华北、华中、华南等9个区域,借鉴樊登读书会省市县三级代理、股权众筹的经验,“123图书馆”可实行大区域、省级、市级、县级长代理制。各区域馆长负责本区域的业务培训、会员管理、会员发展、文化服务等工作,定期举办读书会、促进交流分享、强化组织凝聚力。各区域馆与上级馆按一定比例分红,多劳多得,为年度考核优秀的馆长和馆员提供晋升机会。具有正向激励的区域馆长制可解决“123图书馆”受众有限、组织松散、读者间缺乏交流的问题。

图3 “123图书馆”模式优化

3.2 “借书人”运营模式优化

“借书人”可借鉴“123图书馆”提供企业服务和图书循环服务的成功经验,解决其赢利模式单一、低效和物流费用高的问题(见图4)。① 企业服务。“借书人”的新馆位于上海,上海拥有众多的服务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的员工生活节奏快、鲜有时间去公共图书馆,但又有通过阅读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需求。“借书人”可开展企业服务,既提升赢利效率,又满足这些企业员工的信息需求。② 无人转借寄存制。当读者读完图书且暂无他人转借时,借书人将图书寄存在读者家中;当出现其他读者借阅时,借书人通知保管人和借阅人交接图书。当需要快递图书交接时,借书人将快递费的1.1倍支付给图书保管人,作为对保管人保存图书的奖励,既能丰富图书馆保管人的家庭藏书,又可使其赚取图书保管费,还在一定程度解决了物流费用过高的问题。③ 新书直通车服务。当读者选择的图书平台无馆藏时,借书人向书店、出版社进行采购并由书店、出版社直接寄给读者,减少物流费用。但借书人要和书店、出版社订立“借书人用户资料保密协议”,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图4 “借书人”模式优化

4 对实体图书馆的启示

4.1 按需服务

“123图书馆”实行“6+10”期限制和不限量图书循环,“借书人”采用不限量借书和不限时借阅的弹性借阅制。有鉴于此,实体图书馆可提供“按需服务”。① 以需定量,满足读者实际借阅量的需求。中山大学图书馆于2014年4月23日起实施“无限量借阅制”,在纸质资源借阅率下滑的大趋下,实现了借阅率的逆势上升。[30]② 弹性借阅期限制。借阅期限划分为基本借阅期限和扩展借阅期限,在扩展借阅期限内,若图书已被其他读者预约,那么“在借”读者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将该书归还图书馆,或转借给预约读者,最大程度发挥图书的流通价值。

4.2 藏书于民

“123图书馆”的图书循环和“借书人”的图书转借为实体图书馆解决馆舍空间有限、图书借阅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了思路——藏书于民。①图书转借服务。图书转借减少图书入馆环节,既减少图书对馆舍空间的占用,又提升了借阅率。[31]② 送图书入社区。实体图书馆可在街道、社区设立智能自助借还机,建立百米阅读圈,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4.3 转型发展

“123图书馆”“借书人”等共享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多元的资源获取途径,图书馆要从以借还为主的资源中心转型为以供需匹配为主的平台。① 资源供需匹配。实体图书馆可建设“资源共享大平台”,降低读者满足信息需求的成本,践行阮冈纳赞提出的“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定律。② 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在藏书于民的条件下,图书馆建设研修空间、创客空间、主题空间等,并利用“资源共享大平台”对读者空间使用的预约、申请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分配,最大程度发挥其效用。

4.4 信用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仍对读者失信行为采用收取逾期费的经济惩罚手段,易造成图书馆与读者间的矛盾,长此以往致使读者流失。① 将读者信用接入社会征信系统,使读者意识到个人在图书馆的失信行为将会影响其出国、信贷等行为。② 实施奖惩双向信用管理制,制订详细的信用管理细则,引导读者诚实守信。③ 评选“信用之星”,图书馆根据读者当年的信用积分评选“信用金星”“信用进步之星”等,彰显社会正能量,推动诚信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服务费借书图书
印度酒店餐厅不能收服务费了
图图借书
借书去
图书推荐
汽车金融服务费该收吗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借书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上海:从书店里借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