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D-D检查在胰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0-05-20 19:2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开封475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级重症曲线

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核医学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3.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河南 开封 475000)

高海波1 王大勇2 武利萍3郭翠翠1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是由各种原因致使胰酶激活而引起的胰腺局部炎症疾病,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症AP、重症AP。轻症AP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重症AP病情进展迅速,易继发感染、腹膜炎及休克等,病死率高,因此早期准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对降低重症AP患者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1]。CT检查是AP的常用检查手段,能够提示胰腺局部病变情况,基于AP影像特征的CT Balthazar评分系统,为临床病情评估提供了极大帮助[2]。D-二聚体(D-D)是纤溶过程的特异性标记物,其水平增高提示AP患者凝血纤溶异常,炎症反应较重,进展为重症AP的风险高。研究发现[3],D-D水平与重症AP患者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CT评分系统联合D-D在AP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AP患者。纳入标准:入院24h内完善血清D-D检测,48h内完善腹部CT检查,且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入院24h内死亡者;有凝血疾病史者;近2个月内有急性心梗或脑梗史者;近期有抗凝药物服用史者;恶性肿瘤患者。最终纳入84例,男47例,女37例;年龄18~86(47.65±15.68)岁;病因:胆源性45例,酒精性13例,高脂血症16,其他10例。

1.2 CT 检查方法 采用GE750宝石能谱CT,进行腹部CT平扫,扫描范围由隔顶到髂前上棘平面,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mA,矩阵为512×512,螺距为0.938:1,视野为50cm×50cm,层厚为5.0mm。观察胰腺结构、大小及有无脂肪肝(图1)、胸腔积液(图2)、肾上腺间隙积液(图3)、肾周间隙受侵等胰外并发症CT表现。

1.3 血清D-D测定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24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AU640)检测D-D水平,试剂盒为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检测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D-D正常参考值为0.01~1.00μg/ml。

1.4 分组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CT扫描结果由两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根据Balthazar CT分级进行CT分级,分为A~E级,以C级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低级组(≤C级)与高级组(>C级)。以D-D正常上限的2倍(2.00μg/mL)为分界,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2.00μg/mL)和高水平组(>2.00μg/mL)。收集患者住院时间、ICU入住情况、中转手术情况、死亡情况等资料,对上述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描述为(±s),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T分级、D-D及二者联合对重症AP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CT分级组临床参数比较 84例重症AP患者,低级组(≤C级)38例,高级组(>C级)46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低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高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高级组(P<0.05);低级组ICU入住率及中转手术率亦低于高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D-二聚体水平组临床参数比较 84例重症AP患者,D-D低水平组(≤2.00μg/mL)36例,高水平组(>2.00μg/mL)48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住院时间、ICU入住率及中转手术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低水平组死亡率明显低于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D-D与 Balthazar CT分级的关系 CT低分级组血清D-D水平为(2.67±1.75)μg/mL,高分级组血清D-D水平为(4.15±2.24)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D水平与Balthazar CT分级呈正相关(r=0.368,P<0.05)。

2.4 CT分级、D-D及其联合预测重症AP患者死亡的ROC曲线 绘制Balthazar CT分级、D-D及二者联合预测重症AP患者死亡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95%CI:0.507~0.813)、0.669(95%CI:0.558~0.780)、0.757(95%CI:0.614~0.900)。见图4。

3 讨 论

重症AP是临床常见危重病,病情凶险,进展快,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一系列全身并发症,病死率为30%~50%[4]。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被认为与胆道疾病、酗酒、不良饮食等有关。轻症AP经合理内科治疗即可获得良好预后,而重症AP常伴随器官功能衰竭及感染、休克等并发症,两者病情程度不同,治疗措施也存在差异。早期准确评估AP病情程度,可使重症AP患者得到积极、恰当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目前,临床常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Panson评分及血清脂肪酶等来评价AP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但敏感度、特异度有限[5]。随着影像技术尤其是CT技术的快速发展,AP的临床诊断得到了提高。

表1 不同CT分级组临床参数比较

表2 不同D-二聚体水平组临床参数比较

图1 患者,男,37岁。CT平扫显示肝脏密度明显减低,胰周脂肪间隙毛糙;图2 患者,女,58岁。CT平扫显示左侧胸腔弧形液体密度影(胸腔积液);图3 患者,男,53岁。CT平扫显示肝上间隙内弧形液体密度影(肝上间隙积液);图4 Balthazar CT分级、D-D及二者联合预测重症AP患者死亡的ROC曲线。

腹部CT扫描不仅能够较好显示胰腺大小、形态及胰周情况等,还可观察邻近脏器状况,如是否存在脂肪肝、胸腔积液等,有着较高敏感性[6]。Balthazar CT分级评分是当前广泛应用于AP诊断的影像评分系统,根据胰腺及胰周病变状况分为A-E五个等级,操作简便、准确[7]。研究证实[8], A、B级患者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通常无死亡发生,而D级、E级患者常进展为重症AP,死亡风险较高。Balthazar CT分级系统的优点在于便于在患者住院期间任何时间点实施,无需使用造影剂。研究表明[9],CT平扫在AP并发症诊断及预后预测中有较高价值,随着Balthazar CT分级提高,患者发热时间、住院时间逐渐增加,中转手术率、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

本研究显示,Balthazar CT分级高级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低级组,同时ROC曲线分析显示,Balthazar CT分级预测重症AP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660,提示在疾病早期行腹部CT扫描是有必要的,根据CT表现,量化得到Balthazar CT分级,对评估重症AP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在本研究中,不同CT分级组ICU入住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这与Dellinger等[10]研究相符,是否需入住ICU由患者总体情况决定。此外,本研究还显示,Balthazar CT分级与中转手术率之间无相关性,这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仍需进一步验证。

凝血系统异常激活是重症AP发病及病情持续加重的关键机制,各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释放增加,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凝血系统,抑制抗凝系统,致使机体凝血功能障碍[11]。D-D是纤维蛋白单体与活化因子发生交联、水解而形成的一种特异性产物,作为反映纤维蛋白溶解、降解的标志物,可较好地反映机体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进程。正常情况下,人体血中D-D水平较低,而SAP发生时,全身炎症反应可引起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从而使得D-D产生增多。D-D水平增高提示AP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异常,炎症反应严重,进展为重症AP风险较高[12]。Boskovic等[13]研究表明,D-D水平对评估AP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有较高价值。本研究显示,D-D水平与重症AP患者死亡率存在关联,其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提示D-D检测对评估重症AP患者预后有价值。

本研究还发现,D-D水平与Balthazar CT分级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二者联合预测重症AP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因此早期应同时进行CT扫描及D-D检测,联合应用以更好地评估重症AP患者预后。

综上,Balthazar CT分级与D-D水平均对重症AP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二者具有相关性,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预后,从而可为治疗提供指导,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分级重症曲线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幸福曲线
重症不惑
梦寐以求的S曲线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