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寅
(合肥市滨湖医院手术室,安徽 合肥 230032)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病,患者脊柱在承受暴力冲击下引发损伤,且脊髓神经损伤是其常见合并症之一,间接性提高了患者治疗难度[1]。临床针对脊柱骨折患者常选择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但因病症伤情复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症状都是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所以,患者围术期间配合有效护理来控制其手术风险,为保证患者手术流程有序展开奠定良好基础[2]。综合上述观点,本次研究现将于本院行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出84例,后对其围术期应用的护理方法行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出84例,以每组42例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4.18±3.54)岁;骨折类型:19例胸断脊柱骨折,23例腰椎骨折。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3.68±2.93)岁;骨折类型:15例胸断脊柱骨折,27例腰椎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且P>0.05。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如手术注意事项讲解、器械准备、一般护理等,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具体流程为:
(1)术前护理: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巡视病房时需详细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便于稳定其情绪波动;若焦虑情绪过度严重者,护理人员可通过按摩患者头部及肢体肌肉,并配合百会、内关、合谷等穴位进行点按,以缓解其机体紧绷程度。此外,患者术前1 d,护理人员叮嘱其饮食需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同时指导患者掌握咳嗽、深呼吸方法,并配合唤醒试验训练来帮助其自主活动肢体。
(2)术中护理:患者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加强其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的检测力度,包括其心率、意识、心电图等指标变化,同时重点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压指标,便于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患者大出血风险,必要情况下可结合其中心静脉压、尿量和血压指标变化幅度来进行对症处理,并将补充适量血容量来满足患者机体需求。之后,护理人员还需落实患者呼吸护理工作,调整其体位呈仰卧位,保证患者两肺呼吸存在平衡状态,同时处理干净其呼吸道内分泌物,避免其肺泡受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在患者手术结束前,取地塞米松以及氨茶碱予以其行静脉滴注,可预防患者术后诱发气管痉挛、喉咙水肿等症状,手术准备结束时,清点好器械设备,避免遗漏。
(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6 h,护理人员可结合其手术体位的特殊性,帮助患者利用直线翻身的姿势调整为平卧姿势,以防止损伤患者脊髓及出现椎扭转脱位现象。之后对其生命体征、引流液颜色、流量及切口周围颜色等变化进行观察和监测,并妥善固定好其管道,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假设患者每日引流液量超过300 m,提示患者具有脑脊液渗漏风险,引流管需持续安置不可拔除。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叮嘱患者术后不可进食影响肠道消化和促进产气的食物,避免其诱发便秘问题。然后将患者床头高度调高20°,并鼓励其正确咳嗽配合深呼吸,以促进痰液顺利排出,预防诱发呼吸系统类疾病。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注意帮助患者按摩其下肢肌肉,通过被动或主动来活动其肌肉和关节,同时注意训练患者膀胱功能,以达到控制其尿路感染和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的护理目的。
观察统计患者围术期间诱发的血栓性静脉炎、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状,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x2检验,以率(%)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9.52%<33.33%),且x2=7.07,P<0.05。详情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综上所述,针对于本院行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间的并发症风险,倡导应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所得结果显示观察组(整体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且P<0.05,并有张丽萍[3]一文中的相关数据来证实此类结果的可信度。其中,整体护理通作为临床常用干预模式中的一种,通过针对患者手术特殊性及具体情况来落实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工作,从患者负面心理负面情绪的变化到其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控制,都能全面满足患者身心治疗需求。而且护理模式中实施的术前健康宣教、头部穴位按摩、情绪稳定,术中体征监测、呼吸道通畅,术后落实基础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对保证患者手术流程有序展开和提高其术后健康恢复进度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干预中,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