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刍谈

2020-05-19 19:25金吉英
关键词:文言文初中教学策略

金吉英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让人有些尴尬,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大有一种望而生畏甚至望而生厭的情绪。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四方面策略:兴趣引入、注重诵读、开展活动、延伸课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要读懂或经常查对工具书,能会意能懂,从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为此,我在教学中,摒弃只见“言”而不见“文”的一味传授语法知识的教法,把立足点转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上。

一、兴趣引入,吸引学生

新颖别致的“前言导语”能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灵动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对本不十分在意的学习内容产生内驱力和向心力。如教师精心设计的“成语导入”、“故事导入”、“背景导入”、“资料补充”,甚至是“高歌一曲”等方法,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桃花源记》的课前导入语——“在平时的与人交谈中,经常会听到别人说:‘梦想过上世外桃源的生活!那你知道‘世外桃源是什么意思?‘世外桃源的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同时,利用多媒体放映美丽的桃花林等风光绮丽的片子,并随着图片的放映,随口背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句子。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那么那儿的人们到底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课文中,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许多的文言文课文均可采用这种方法引入。《曹刿论战》可用“一鼓作气”引入,《卖柑者言》可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引入,《孙膑减灶》可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

呆板的说教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于在课堂上弥漫着一种昏昏欲睡的气氛。有了课前的“兴趣导入”,迷住了学生,形成了课堂的一个小小的高潮。如果顺势提出课文的思考问题,此时的学生为了解决问题,思维马上就开始活跃起来。

二、情感朗读,调动学生

教科书的选文文质兼美,是学习文言文的绝好例子,必须细细地读,甚至是大声朗读。古人主张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我们可通过诵读,诵读古人的文章与古人直接对话,建立心灵沟通的平台,在一个小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文言的语言环境。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师范读感染力强,能极好地带动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教师的吟诵带动。如果教师范读,字正腔圆,语音标准,有声有色,那不仅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诵读,而且容易吸引学生不自觉地把注意力倾注到文章中来。

其次,学生要勤读,并且能熟读成诵。诵读最大的好处在于熟读成诵之后,别人的言语能内化变成自己的言语。

(一)熟 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无疑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从课文到注释,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读。

1. 校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

2. 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特别是教古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3. 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文言文的感情。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言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情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品味

品味文本是学习文言文中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我比较喜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还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在小组内提出解决,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分析解决,老师点拨。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面”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由老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里,品味文言文的美。这一步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的美,常常表现在它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如散文描述法,配图激趣法,配乐法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就会产生共鸣,水到渠成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写禅房的幽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佛殿步入后禅院,经过的是一条修竹夹道的小径,置身在这翠竹掩映,静谧无喧的氛围中,自然会有一种超尘出世之感。“幽处”的禅房在茂密的花木丛中,一个“深”字十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僧人们居处的幽雅宁静。绿树成荫,百花盛开,阵阵清香,这真是使诗人神往和流连忘返的“幽处”!这一联诗人以自己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抓住破山寺后禅房突出的景物特点,创造了一种幽深淡雅的艺术意境,可谓“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原诗》)。

(三)背诵

熟读了,也品味了,“背”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背诵的指导,在真正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在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要求背诵的文言文一定要背诵,并且要当堂背诵。

如在教《小石潭记》时,在学生品味文章后,和学生共同列出了一个背诵的提纲“从小丘——隔——闻——如鸣佩环——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坻——屿——青树翠蔓……潭中鱼——皆若——日光——影——口然——口尔——似与……潭西南——斗折——其岸势……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怆——以其境——不可……同游者……”使学生加深理解,加强背诵。

诵读的出发点是学生的“读”,目的是学生的“悟”,强调的是对课文的玩味和理解。所以一次次的诵读,不应停留于同一层面上,应是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感受和领悟。“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没有讲解之前,学生就已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和感受。

三、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要使学生能读懂文言文,首先得让学生过字面教学这一关。尝试着用分组合作和积累学习知识卡的方法来组织字面教学。分组合作最常见的方法是前后两张课桌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课前,先把作品的有关资料打印成知识小卡片发给学生。如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甚至是作者的动人故事等,让学生自己去读读画画,使他们初步了解作者。并可结合课外读物进一步了解。字面知识的解决放到课内的学习小组中进行。对生字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古文特殊句式等结合工具书进行一一归类。在学习小组讨论时,学生显出比平时活跃得多的学习劲头,少了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的那份拘谨和羞涩,多了同学之间的无拘无束和亲切,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充满了紧张和热烈的气氛。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有差别,在学习小组中,组与组之间自然有差异。因此,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讲解和小结。最后让他们自行整理学习知识积累卡。为了能当堂巩固,对重点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可采用“三人考一答”或“一人问三人考”的形式过关。这样既可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也可趁热打铁进行巩固掌握。再者,让他们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各抒己见,通过这种交流的方式来达到升华的目的。

四、扩展延伸,提高学生

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适当扩展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一般都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故我常常结合课文内容,推荐他们阅读合适的文言文。实践证明,如果能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既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也能及时把课内知识加以运用,巩固。

参考文献:

[1]苗尉林. 开展文言文教学的策略[H]. 中学语文教学.2014.12(24):9-12

[2]李佩阳. 《古诗文教学四部曲》[G]. 中学生学习方法报.2016.8(24):19

[3]任伟明. 《追寻有效的课外文言文阅读》[G]. 教育信息报.2017.5

猜你喜欢
文言文初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