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娟
要想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品质,具体方法就是需要家长放手。
自主学习能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这种能力培养起来,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能力怎么培养呢?教学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每次学新题时,孩子的三类表现都有其相对应的三类家长。
孩子的课上表现
在每次学新题时,孩子的表现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读完题,如果不会就再次读,直到读会。然后开始尝试独立研究,耐心尝试几次,自己把题做对了,用的时间最短。
第二类:读完题,不会时需要老师强调并盯着再读一遍题,发现很难后会说:“老师,这个题怎么做啊?我不会,您告诉我们吧!”然后需要老师多次鼓励:“你再试试,多读几遍,老师相信你们可以自己做出来。”这时,孩子们无奈地开始自己尝试,有时研究几次也能做出来,有时放弃,即使做出来用的时间也比第一类的孩子要长一些,而且更依赖老师教。
第三类:读一遍题的耐心都没有,看到老师不教,自己看一遍题,也不看全了,思考一下甚至不思考就放弃了。行为是离开座位或者趴在桌子上等待老师教,表现出没有信心做出来,好像这件事跟他没关系。
家长和孩子互动时的表现
当我组织亲子游戏,让家长陪孩子学习一道新题时,我给孩子和家长20分钟独立思考与探索,并给家长提出要求,有些孩子不识字的只能帮着读题,读完题就静静观察,不能说话,更不能有各种提示或暗示等。这时,我发现家长的行为表现也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按照我的要求,给孩子时间思考,完全放手,在一旁静静观察,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可以独立解决问题。所以,孩子在上课时,遇到问题会主动思考,而不是依赖老师或者家长。
第二类:孩子读完题,说好给孩子20分钟独立探索的时间,可是家长在孩子刚思考3到5分钟时就忍不住,会提供各种提示和暗示,最后忍不住,在孩子没想出来时帮孩子理解题意,帮孩子思考。如果孩子还是没想出来,就着急地把答案告诉孩子。家长用这种方式和孩子互动,久而久之,孩子在学新题时在家就会依赖家长,上课依赖老师,不相信自己。所以,孩子在课上就会自己先尝试一会儿,如果遇到困难就找老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第三类:在孩子读题时不想读,家長帮着读,读完题就忍不住各种干涉,看到孩子思考慢,就忍不住甚至手把手地直接教孩子做,而且唠唠叨叨,还伴随着一些指责和批评,孩子没有尝试自己想,自己解决问题,过程中还丧失了自信。这样的家长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出来,都是自己直接教孩子,所以每次遇到新题,孩子不想主动思考,也没有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
具体解决办法
从以上孩子和家长的表现来看,要想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孩子主动思考的品质,具体方法就是需要家长放手。尤其是家长要相信孩子有潜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把解决问题的机会放手给孩子,向第一类家长学习,管住嘴,学会观察、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独立探索,少说话,想办法搭台阶。久而久之,孩子就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就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责编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