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四个自信 走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之路

2020-05-19 15:24寇兴祜
各界·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四个自信

寇兴祜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自主性立场,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写下了历史篇章,为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开辟国家治理新境界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而四个自信犹如四项基本原则,暗含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政治密码。

关键词:四个自信;现代化建设;政治密码

国家现代化建设是世界各国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并不存在普遍的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国经验,避免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拿来主义”,使中国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写下了历史篇章,为东方大国开辟国家治理新境界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四个自信: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密码

“四个自信”是一种科学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把握基础之上的自信。中国的现代化成就是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动员体系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价值体系的共同作用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取得的。

(一)现代化之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现代化道路选择的问题上,中国最终并没有与西方国家接轨,而是走向了社会主义。首先,在外部压力的冲击下,中国被迫启动国家现代化,其价值取向是要通过制度替代的方式,在维护大一统格局的基础上实现国家整體转型与现代化发展。其次,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道路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传统精英领导的改革实践,也有现代精英和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探索。就历史发展而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在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经验,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现代化路径之动员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民主—集中、统一—灵活和协商—自治的方式实现了政治动员和资源整合,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1.民主—集中。1962年2月,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从领导方法来说,只有从群众中来,才能到群众中去。没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既不能实行真正的从群众中来,也不能实行真正的到群众中去。不实行民主集中制,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脱离党员群众,而且上级脱离下级,甚至在同级里也势必造成少数人或个人脱离多数少数人或个人专断的局面……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凡是违反这个制度的,都要纠正过来。”在革命时期,中国社会需要高度集中的政党,通过强化政党的动员能力,集中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面对国际上的经济封锁和国内一穷二白的现状,亟需强大的国家能力实现国内生产的正常化。在改革时期,为了协调各方的利益矛盾和维护政治稳定,既要通过民主的方式实现统筹协调,也需运用集中统一的方式实现国家快速发展。民主集中制既体现了人民主权,又实现了集中统一,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形成有效的国家治理结构。

2.统一—灵活。从国家结构形式来看,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其核心原则是国家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负责执行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和政策。为了避免集权主义消解国家能力,中央政府通过立法分权、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赋予地方一定的立法权、事权和财权,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同时,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重构现代国家大一统格局,在维护和发展少数民族利益和地方利益的过程中,克服国家政令一统性与民族、地方特殊性之间的张力。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地方积极分权引起的分权主义消解国家能力,维护国家一统性,执政党以“运动性治理”的纠偏机制,运用政党的力量开展政治运动,纠正地方的越轨行为,维护政令统一。可见,现代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实现了集权主义与分权主义的有机平衡,以分权主义所蕴含的政策灵活性克服一统性体制的僵化性。

3.协商—自治。中国共产党通过协商政治的方式,在维护大一统国家结构的前提下,努力画好最大同心圆,求得最大公约数。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通过协商对话、党际合作的方式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合力,实现国家独立。在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政治协商的制度体系和平台建设,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凝聚社会各阶层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步伐。协商政治开始逐渐从政党之间、阶层之间,深入到群众之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协商政治和基础群众自治,为国家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制度资源和群众智慧。

(三)中国现代化路径之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作为意识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基于现代化实践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现代化的动员体系提供了牢固的意识形态信仰基础。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思想基础。邓小平深刻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体现的无产阶级立场为动员人民群众提供了价值基础。这直接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增强了群众的政党认同,也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凝练的改革开放经验为发挥其意识形态信仰功能提供了现实根基。

2.作为国家文化血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动员体系提供了文化价值基础。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行动理念,为破除思想禁锢,凝聚改革共识提供思想原则。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体现的和合文化为协商政治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文化基础。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体现的“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导。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规范性为民众的社会行动提供了行为依据。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对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中国来说,国家治理确实走出了自己的路。《决定》既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又阐明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一)背景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道路的提出,是为了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治理挑战,为民族复兴提供保障。

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是要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未完成的历史使命。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为避免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不得已起而徐图自强,开始了漫长的现代化征程。现代化压倒一切的任务是求富强、图自立,核心是经济建设。从清末洋务运动到民国“建国大纲”,从超英赶美到四个现代化再到改革开放,经过100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经济现代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

2.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是中国治理事业的需要。作为一个超大疆域、多民族、超多人口的国家,中国国家治理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政治事务,挑战着人类的智慧: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经历政治、经济、文化叠加的“三重转型”,社会安全问题、政治安全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等交织在一起,挑战复杂交错,需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二)分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中心模式,认为主权国家统治是现代秩序的核心标志;另一种是社会中心模式,强调让更多的主体平等参与其中,让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集团在社会运转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过《决定》可以看出,我们选择的是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道路,国家治理是国家政权的所有者、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等多元行动者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其目的是增进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所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技术和时间意涵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价值理念。

《决定》体现出的我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主要有四个: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实现了治理属于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二是坚持平等和公平正义。我们国家对平等和公平正义的保障,是真正的平等和公平。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坚持法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行治理。

(三)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保障,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势。

首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表明,没有哪种模式注定高人一等。苏东剧变后,唱衰社会主义的论调甚嚣尘上,断言人类发展道路的历史争论已经解决,认为资本主义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峰,西方模式是唯一正确的模式,但中国道路的成功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论调。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道路的成功,给了其他后发国家以信心和借鉴方案。中国道路不可以照搬,却可以借鉴。条件不一的后发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国情、追求目标等,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最后,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道路的成功,是探索新型制度文明的最新努力。中国道路的成功表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适合自己的政治体制,使得中华民族长期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列,并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個未曾中断的文明体。今天,我们同样有能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现代化建设四个自信
习近平“四个自信”对实现中国梦的助推意义
试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列提出的重大价值
推进锡林郭勒盟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