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对话、合作、发展”课堂教学探究

2020-05-19 15:06李雪琴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对话合作

李雪琴

摘要:“生本理念”指的是一种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的教育需求作为第一要旨,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环节的中心位置,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在新课程不断改革变化的过程中 ,“生本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教学行业的重视,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观念,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改进。

关键词:生本课堂  小学数学  对话  合作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多重弊端: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师一问一答的讲授式和静听的灌输式,教师牢牢把控话语权,学生被动听讲;课堂教学模式重传授、重结果,学生缺乏自主发展平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师“智慧进退”、学生“多种手势自主传递话语权”的课堂策略,以解决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以讲授灌输为主的问题,课堂由“师本传授”变为“生本对话”,在课堂形成敢于发表意见、敢于质疑的生生对话文化,变“被动灌输”为“合作发展”。

一、以生为本的“2+38”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实行以生为本“2+38”的教学模式创新,即:课前2分钟由学生演讲,38分钟由教师提出引领全课的大问题,整节课都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師适时点拨提升。

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精彩展示:(一个学生上台讲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四个盲人,从没见过大象,不知大象长什么样,他们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四个盲人说的都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把大象摸全,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了解全面,不要乱猜想。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样,一定要看清题意,要不然就做错了,得不了满分。

这样精彩的两分钟展示,不仅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还为后面的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提高了课堂效率。

“生本课堂”倡导“以生为本”,并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而是讲台上教师适时地进,勇敢地退,成就学生在教学中流畅自如的生生互动,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理想课堂。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很多学生存在分析不清题意或不知道单位“1”的情况,由此出现各种错误。如某商场对两件商品都以60元出售,一件赚了20%,另一件赔了20%,那么本次交易商场是盈利还是亏损,盈亏情况如何?给学生一段时间探究交流后展示:有的小组认为不赚不赔,列式为60×(1+20%)=72,60×(1-20%)=48,72+48=120,所以不赚不赔;有的小组认为亏了,列式为60÷(1+20%)=50,60÷(1-20%)=75,50+75=125,所以亏了5元。出现这两种情况后,教师进行了点拨,“赚”和“赔”是针对谁来说的,也就是在本题中单位“1”是谁?学生再通过梳理题意,明确了“赚”和“赔”都是以进价为标准,因此也就明白了第二种解法是正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合作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把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把钟表发给他们,让学生仔细观察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是怎样运行的,然后小组讨论,探究时针、分针和秒针转动的规律。在学生分组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再导入有关时间的各种知识,最后让学生运用新学的时间知识对上课、课间、吃饭、睡觉等日常作息进行时长计算。

三、师生平等对话,发展学生能力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平等对话的课堂让学生有很多权力和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我才华,而且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稳步发展。

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又怎么求?

生(举手):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剪开,然后把剪下来的这个三角形平移过来拼起来,就变成一个长方形。

师追问:你是沿着什么剪的?(沿着高,并示范)

师:嗯,有道理,你知道面积怎么求?

生(握拳头手势)补充:这样移一移以后,长方形的长就是6cm,宽就是3cm,所以是6×3=18(平方厘米)

师:这个6你是从哪里来的?3呢?

生(举手):6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平移了之后没有变,还是一样长,也是6cm,3厘米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平移之后就是现在长方形的宽。(板书)

方法二:

生(握拳头手势):我也是沿着高剪的,把剪下来的梯形拼到这一边,也是一个长方形。

师:怎么求面积呢?生:6×3=18(平方厘米)

师: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方法,他们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刚才都是沿着什么剪的?(沿着高)为什么要这样剪?(板书:转化)

生(举手):沿着高剪成长方形,长方形是直角。

生:(握拳头手势)沿着高剪才能拼成长方形。

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课堂中“进”与“退”的智慧得到很好地诠释,“你是沿着什么剪的?那面积怎么求?”学生们一个个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而看到一个个“小拳头”举起来,时而看到“小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解,这正是老师成功的“退”下来成就学生在教学中深层次的思辨和流畅自如的生生互动,思维得到发展,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理想课堂。

总之,“生本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好体现。只有教师勇敢地从讲台退下来,坚持每节课进行常规养成训练,并且在平时的训练中,充分发挥运用自己的智慧,最后一定能够实现我校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用智慧的“进退”去成就学生熠熠生辉的精彩!用课堂手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姜爱华.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实践分析[J].好家长,2016。

[2]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9年第06期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对话合作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